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新会旅港乡亲陈经纶:“富三代”重振家业,闯四方不忘故里


1月16日,江门新会旅港乡亲、实业家陈经纶在香港辞世,享年97岁。

“很难接受这个现实。”讣闻传出,新会陈经纶中学校长梁新明心情沉重。忆起陈经纶,梁新明提及最多的词是“家国情怀”。

陈经纶及其祖父陈澄波、父亲陈瑞祺三代人热心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故事,在新会可谓家喻户晓。这几天,众多新会人相继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陈经纶,“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关注教育”是陈经纶留给侨乡人的印象。

回溯陈经纶的一生,可以看到一个“富三代”奋楫搏浪带领家族走向新辉煌的故事,更可以看到游子富不忘根的拳拳赤子情。

如今,五邑大地上一项项由陈经纶捐建的工程,已成为他情系桑梓的有力见证。他爱国爱乡的精神,将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陈经纶画像。新会区委统战部供图

2019年,陈经纶回到家乡新会探亲。新会区委统战部供图

陈氏家族,根在五邑

葵乡宝地,潭江水暖,孕育英才无数。陈氏家族的根,亦从新会长出。

1851年,陈经纶的祖父陈澄波在新会罗坑镇陈冲乡出生。他出身寒微,19岁辍学到佛山谋生。1873年,陈澄波远赴香港,在米店打工,一干就是7年。渐谙米业经营之道后,1880年,陈澄波与同乡合资在香港上环高升街开办“广利”米店,后陆续扩大米业生意。陈氏的创业故事自此在香江启幕。

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同样生于新会罗坑,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光。1898年,13岁的陈瑞祺被父亲带至香港,一边读书,一边学习做生意。1915年,三十而立的陈瑞祺接掌家族生意,在他的打理下,陈氏米业生意兴隆。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陈瑞祺已有“香港米王”的名声。

陈经纶祖父陈澄波(左)与父亲陈瑞祺(右)。新会陈经纶中学供图

陈瑞祺的野心并不止步于米业。他还入股东亚银行,成为该银行初创大股东之一;购置轮船,成立船务公司,往来于越南和香港之间运输食米;在香港、澳门、广州、越南等地大量购进地产,仅在澳门就购置了数十个铺屋,成立“正心有限公司”,经营和管理地产生意。

多元经营之下,陈瑞祺逐渐跻身香港上流社会。直至1925年陈经纶在香港出生,陈氏已经是当地名流。

与颠沛的祖辈不同,陈经纶一出生时便家境殷实。但是,个人无法抵抗时代的洪流,年少的陈经纶也见证了家族的动荡。

1941年,香港遭日军攻陷,从此开始“3年零8个月的沦陷”。彼时,香港百业萧条,陈经纶一家同样损失惨重。陈瑞祺的米业生意几近瘫痪,其在香港货仓的全部存米,被日寇掠夺一空。由于柴薪匮乏,陈瑞祺在香港购置大量物业的门窗还被当做木柴烧掉。

抗战胜利后,由于时局、政策等种种原因,陈氏的米业生意一时难振雄风。家族往日的辉煌面临着内忧外患。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经纶挑起了自家生意的大梁。

筚路蓝缕,立业港澳

战后初期,陈经纶接手广利米业和磨米业务,为陈氏家族重振米业打牢了基础,也为创业转型奠定了资本基础。

1954年,陈经纶和兄弟新开“广承兴”。精心打理下,“广承兴”和祖辈创办的“广利”“广恒兴”这3间米号,盈利不断。

尽管家中米业生意不断好转,但陈经纶很清楚,在当时的米业经营制度下,陈氏米业很难恢复到昔日的“米王”地位。因此,在尽可能维持米业经营的同时,陈氏必须寻找新的财富增长点。

因时因势精准施策,陈经纶把目光投向房地产业。

二战结束后,香港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需求猛增。加上随着香港经济好转,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瞄准时机,应势而动,陈经纶决定进军房地产业。

陈经纶进军地产业,并非毫无基础。20世纪30至40年代,港澳地区的物业相对便宜,陈瑞祺在香港和澳门大量购进物业。虽然房屋在战争中遭毁,但土地还在。抓住香港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之机,陈经纶利用家中原有的物业和土地,进军楼市,并进一步购买土地发展地产项目。

拼搏之下,陈氏的房地产生意风生水起。到20世纪70年代初,陈经纶经营的房地产生意收益已经远远超过米业收益,成为陈氏家族财富的一大来源。

随着陈经纶及其家族经济元气恢复、基础日渐雄厚,加上社会形势发展和投资机遇变化,陈氏家族的产业向多元化发展。陈经纶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投资地产物业,创办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公中和有限公司、陈经纶有限公司、江门业通电动车有限公司等,出任多家公司董事长。

陈氏家族的荣耀,在陈经纶手下谱出新篇。

情系桑梓,反哺侨乡

“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不好好养护树根,再大的树也会倒下。”这是陈瑞祺生前留下的教诲。

陈氏家族故里五邑,是著名侨乡。百余年间,五邑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心怀祖国、情系桑梓,捐赠款物助力家乡发展,陈经纶家族亦如是。

1982年2月,陈经纶在新会的祖屋重建完成,他应邀前往新会。这成为他一生中首次内地之旅、回乡之旅。这一年,陈经纶已经57岁。

20世纪80年代的新会,物质和生产力相对缺乏。尤其是陈经纶的家乡罗坑,其农村的落后风貌被陈经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片曾经承载着先辈图强之梦、一代又一代人倾注心血的土地,急需发展。陈经纶决定,要为家乡做一点事情,让家乡进步得快一点。

学校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家乡兴。陈经纶决定,把重建的祖屋——一幢两层高的白色小楼交给政府,作为陈冲幼儿园,只在地下房间的一个角落,供放先人遗像。

此后,陈经纶家族在五邑捐资助学的步伐越走越远。1983年,陈经纶家族捐赠105万港元扩建和修建陈冲、山咀两所澄波小学,本乡学生免费就读;同年,为发展家乡的中等教育,陈经纶家族捐赠1400多万港元兴建罗坑镇陈瑞祺中学,还承担该校大部分办学经费。1984年,捐资10万元扩建新会华侨中学。1986年,捐赠42万港元兴建山咀学校,捐资44万港元扩建罗坑澄波小学,捐资20万港元助建环城中学。1987年,陈经纶捐资1600万元,在会城兴建“新会陈经纶中学”;同年10月与旅港同胞黄球、利荣康组成“三友堂”,发起重新扩建华侨中学校舍的动议,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共集资金400余万元,把华侨中学扩大了一倍多;同年还捐赠35万元资助荷塘镇兴建职业中学……从陈澄波办夜校算起,陈家支持教育事业的善举延续了近百年。

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经纶中学供图

此外,罗坑侨联大厦、陈冲乡轮渡码头、陈冲自来水厂工程、慈贤孝医院、新会市人民医院、潘宝芬敬老院等民生工程,也离不开陈经纶家族的资助。陈经纶家族在内地的慈善足迹,还遍及韶关、杭州、北京等地。

2019年,陈经纶回到家乡新会探亲。新会区委统战部供图

据了解,从1950年至2010年的60年间,陈经纶及其家族兴办各类教育机构,无偿捐资超过一亿元,这些教育机构遍布内地、港澳和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之地。

“为民建乡,造福当代;为国树人,功在明天。他的家族传承国家兴亡之责和社会改良之志,三代人接力投身公益逾百年;陈氏家族的善举遍及家乡、京杭和海外;到陈经纶这一辈更创下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经纶教育品牌’。”这是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广东南方电视台主办的“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晚会现场,大会给予陈经纶的颁奖辞,也是对陈经纶及其家族数代人情怀乡邦、乐善好施的高度凝练。

参考资料:《陈经纶传》,史学 著

【撰文】叶芷晴 黄烨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