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深圳加速供给百万保障性住房


近年以来,深圳保障房配租配售的频率明显加快。点击进入深圳市住建局官网公告栏,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配租配售的公告不断推出。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深圳在“保基本、广覆盖、促宜居”住房发展总体目标之下,大规模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直接结果。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深圳全市已完成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30.62万套(间)。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完成3.41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22.5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完成4.71万套(间)。

在深圳,安居梦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

“十四五”初始,深圳曾提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54万套(间)目标。近期则进一步提高了“十四五”规划的任务目标,将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原目标54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74万套(间),增加的20万套(间)均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调整后的任务目标,包括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8万套。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供应保障性住房65.1万套(间),覆盖了约150万人。

深圳市住建局介绍,2021-2027年深圳将累计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0万套(间)。随着新增建设筹集的100万套(间)保障性住房逐步供应,保障性住房将覆盖约350万-400万人。预计到2035年,深圳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达到约5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以“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既可以降低居住成本,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让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优化营商环境,在客观上又可以在商品房市场之外为市民安居乐业增加多渠道房源供给,为实现“房住不炒”筑牢了一道防洪堤,深圳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房住不炒”交出了一份答卷。

很多年青人来到深圳奋斗的第一站都是城中村。深圳未来的城中村保障房将彻底颠覆早年的城中村“脏乱差”的居住品质。

今年2月28日,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暨三宜小村建设动员会在龙华区元芬村召开,标志着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暨三宜小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当天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指引》,其中提出了“安全、配套、建筑、绿色”四项改造要点,为全市规范、有序、高效推进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提供明确指引。

正在推进的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将给城中村带来这样的变化:对城中村原有户型予以优化和全新改造,拆除独立厨房、客厅等青年人使用率较低的个人空间,并在公共区域配置公共厨房等设施满足低频使用需求,配齐青年人喜好的家具家电、公共配套、装修装饰,提升居住体验。

深圳市住建局介绍,因深圳居住用地资源有限,保障性住房受到用地资源约束。为此,深圳主动转变思路,由原有以新供用地建设为主转变为建设筹集并重,全力开展“六类十五种”渠道建设筹集工作,以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住房三个渠道为主要发力点,形成多渠道建设筹集、多主体供应模式。

深圳历史形成了大量城中村存量住房,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便成了保障房筹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方面,深圳提同了“四个渠道、三个结合”的思路。其中四个渠道:紧密围绕“20+20”产业集聚区、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片区和市区级中心片区,开展其周边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三个结合:结合“山海连城”计划、房屋第六立面优化、“三宜小村”创建,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

“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方面,则结合深圳未来五年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加大、加快推动“工业上楼”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出台符合“工业上楼”需要的住房保障政策,为制造业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国企也加入了多主体供给保障房的行列。深圳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整合土地、资金、专业力量等各方资源,合力建设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按照“市区分工、职住平衡”的原则,全面推进各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谋划生成20个重大项目,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合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

深圳保障房的租赁、出售价格均大幅低于市场价格,但与低廉的价格相匹配的,却是高品质、多户型、便捷化、可持续。

深圳市住建局介绍,目前,深圳已经明确了高品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项目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绿色健康、智慧人文的原则,执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满足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无障碍设计等要求;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推广智能建造、装配式装修、绿色建材和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打造“绿色、健康、智能”的新一代成品住宅。

与此同时,还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配置文化娱乐、体育、社康中心、养老、托幼等设施,并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完善周边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市政基础等设施。配套生活服务设施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还兼顾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使用要求。

在户型方面,深圳市建设筹集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60平方米以下为主,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共有产权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目前,深圳市住房建设局正在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将针对家庭人数、年龄结构、生活模式等差异化使用需求,进一步细化上述三类保障性住房的户型面积、层高要求、平面布置、装修标准、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等具体要求。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例,户型建筑面积包含35㎡、50㎡、60㎡、70㎡等,并对套内建筑面积,卧室、厨房等各功能空间最小使用面积进行了规定,将打造选择多、品质高、更舒适的保障性住房,切实提升入住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便捷化方面,则将围绕“20+20”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区域和市、区中心片区,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工作,做好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深圳还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及资产支持证券(类REITs)。加快制定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补助实施方案,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的财政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申请专项债券,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今年以来,深圳市已有1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通过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双审核,预计可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亿元。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深圳银保监部门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支持,向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企业加快推出贷款期限5年以上、基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长期低息信贷产品。

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深圳下一步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的“四跟”发展策略,让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打造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住房需求的高品质宜居社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斌

【摄影】朱洪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