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重视消费者权益,东莞发布2022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


3月13日,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下称“市消委会”)发布“2022年东莞十大消费维权案例”,涵盖东莞当前消费维权热点问题,包括保健产品虚假宣传、快递损毁赔偿争议、医美机构误导消费、街头抽奖落入陷阱、电子支付隐性扣费、宠物经营安全纠纷、预付团费拒绝退款、大宗商品审慎购买、二手车里程表被改、商家泄露个人信息等。

扫描二维码,在南方+观看2022年东莞消费维权十大案例完整版。

扫描二维码,在南方+观看2022年东莞消费维权十大案例完整版。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质量问题、霸王条款、消费陷阱、安全隐患……一个个具体消费侵权案例的背后,牵动的是东莞市民的衣食住行。

鉴于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市消委会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创建公平公正消费环境,共同促进消费公平,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东莞消费维权十大案例(部分)

案例涉嫌虚假宣传涉诉商家退款

案情:日前,消费者陈女士反映80多岁的母亲被东莞市某电子产品经营部诱导,编造装修用钱的谎言应对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分两次取款9万元,在该商家处购买频谱治疗房。

陈女士认为,商家宣称的频谱治疗房的预防功效与实际不符,要求商家退款。接诉后,市消委会工作人员立即往前该电子产品经营部进行核查,发现商家确实存在涉嫌宣传引人误解商品信息的行为。经工作人员耐心地讲法律、摆事实、做工作,最终涉诉商家予以退款。消费者对调处结果表示满意。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诉转案”对商家涉嫌存在违法行为予以立案调查。

消委会点评:商家理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

市消委会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切忌贪图小便宜,要提高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防止上当受骗。

律师点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三思后行。在一些特殊物品购买过程中,应当仔细核实商家资质,了解产品性能,最重要的是冷静想一想,是否确实有购买需求以及是否在自己购买能力范围之内。正规商家在销售过程中,不会要求或引导消费者采用欺骗、隐瞒的形式进行消费。

东莞市民积极参加公益法律咨询,避免自己成为消费维权“例”中人。

东莞市民积极参加公益法律咨询,避免自己成为消费维权“例”中人。

案例:重大投资要审慎协议条款要看清

案情:消费者王先生反映,在购买某新建楼盘商品房过程中,因个人原因,在签订认购书后48小时内通过电话向该项目销售人员提出退定,开发商不予退还定金5万元。王先生认为开发商未履行诚信联盟公约“两天无理由退定”的相关要求,要求其尽快退回定金。

市住建局接诉后,经核查,确认开发商为诚信联盟的会员,并积极组织开发商与消费者进行协商。开发商表示,消费者所述48小时内电话申请退定不符合认购书内容中“两个自然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本认购书和退还定金”的形式要求,不满足退定的条件。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消费者表示理解。

消委会点评:商品房是居民家庭的重大投资,消费者在购房前应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作出理性投资决定。购房时,更要仔细查看拟购商品房的相关信息,不轻信广告宣传和口头承诺,慎重签订商品房认购书、买卖合同和补充协议,避免购房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点评:本案例争议焦点为消费者提出解除认购书是否必须满足“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要求。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开发商为诚信联盟会员,应履行诚信联盟公约“两天无理由退定”的要求。开发商按联盟公约要求与消费者签订了《认购书》,如果双方签认的认购书有效,且对消费者可在48小时内无理由退定明确约定需要由消费者以书面形式提出,则开发商和消费者均应严格履行该约定,消费者如果要退定,应严格履行合同要求,除了要在约定的48小时内提出,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

在律师助力提振消费信心活动上,全市13家律师事务所40余名专业律师现场回答市民咨询。

在律师助力提振消费信心活动上,全市13家律师事务所40余名专业律师现场回答市民咨询。

案例:美容美发乱象多谨慎消费避陷阱

案情:消费者陈女士反映,她在某美发公司花费上百万元购买了多个美容服务项目。接受项目后,陈女士认为无法呈现项目承诺的服务效果,该公司的美容服务误导了消费者,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退赔美容服务款。

法院经审理查明,该美发公司的美容项目宣传故意夸大事实、隐瞒真相,且美容项目的每次收费金额均在十几万元以上,采取的美容方式只是使用仪器在身体部位进行游走,明显构成欺诈,使陈女士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美容项目。经征得双方同意,法院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各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某美发公司同意向陈女士退还美发剩余费用11798元、美容款项180万元及其他补偿。

消委会点评:近年来,美容相关服务备受青睐,但其中各类宣传使消费者“乱花渐欲迷人眼”,行业乱象丛生。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医疗美提醒容机构进行美容项目消费,切忌道听途说、盲目从众;在选择美容项目时,要契合自身身体情况,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理性消费,避免掉入消费陷阱中,最终出力不讨好,花钱白受罪。

律师点评:案例中的美发公司,对美容项目宣传故意夸大美容效果的事实,已构成欺诈。根据已查实的“采取的美容方式只是使用仪器在身体部位进行游走”,而每次的收费标准均为十几万元,以其所投入的成本,产生的美容效果再结合其收费标准,对消费者显失公平。消费者是受虚假宣传或误导等欺诈行为而进行的消费。

案例:篡改二手车里程表构成欺诈

案情:消费者王先生在东莞某二手车服务公司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双方约定交车里程为6万公里。使用半年多后,王先生到4S店保养时才得知,该车辆早在三年前就有多次维修记录,并且公里数已达6万公里。王先生认为自己受到欺诈,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二手车服务公司退还车款、赔偿其车价的三倍损失,并赔偿车辆保险费、更新费等损失。

法院经审理查明,涉案二手车服务公司售卖的汽车真实里程与合同约定的里程、里程表显示的里程不一致,导致王先生在认识有误的情况下购买车辆,构成欺诈,王先生请求退回货款及三倍赔偿损失,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最终支持了王先生退一赔三的诉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消委会点评:购买二手车时,应选择可靠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或二手车服务商;交易时,要求经营者提供包括不限于车辆法定证明、检验凭证等文件;交易完成后,应保存好车辆交易凭证,确保维权能顺利进行。

律师点评:车辆的行驶里程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使用年限和性能,与购买该车辆的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二手车经营者对于案涉二手车的真实里程有义务查核清楚,并如实告知消费者王先生。经营者如果故意隐瞒或者以虚假、引人误解等说明,使消费者对案涉车辆真实里程认识有误,该公司的行为应属于欺诈行为。

【撰文】李彤晖 吴擒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