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广州东山口地铁征拆争议待解


东山口部分地块真的要拆了吗?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发布《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署前路站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下称《征收补偿方案》),为推动署前路站建设,将对相关区域的房屋进行整体征拆。

从署前路上的陈树人纪念馆和越秀区图书馆,到充满烟火气,陪伴几代广州人成长的庙前直街(北侧),均在征拆之列。 件很快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随着舆论的发酵,网络对事件本身的解读出现了不同理解。署前路地铁站征拆触及的核心问题都有哪些?广州老城区新增地铁站,如何布局才算合理?

连日以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深入调查,走访各方,还原东山口地铁征拆争议始末。

计划征拆房屋

是否属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

自从《征收补偿方案》发布以来,网络上充斥着对于东山口的惋惜之情,不少网友误以为这是一次大规模征拆,纷纷来到东山口拍照留念。事实上,这次征拆范围很小,只包含庙前直街北侧地块,以及署前路东侧地块。

署前路地铁站征拆范围

具体来说,署前路的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等建筑,以及庙前直街的许多临街商铺、房屋在征拆范围之内。临近的龟岗大马路、署前路西侧的东山百货、庙前西街以及庙前直街南侧的房屋均不在征拆之列。

去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保护利用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46.92公顷,东起均益路,西至达道路,北接寺贝新街,南临合群二马路。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15.63公顷,包括位于街区东部,达道路以西、保安前街以北范围;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南校区周边区域;东山浸信会旧址西侧区域。

此次署前路地铁站计划征拆的范围是庙前直街北侧地块,以及署前路东侧地块,均不在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之内。根据广州市第五次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征收公告里的署前路片区,提及的建筑也未列入推荐历史建筑线索或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陈树人纪念馆

是否影响署前路站建设?

陈树人是当代著名画家、诗人,同盟会会员。陈树人故居原名“樗园”,为一简朴的竹塔居室,抗日战争时期樗园毁于战火,近年,其家人将其地献给政府,新建了陈树人纪念馆,于1988年陈树人逝世四十周年建成开放,今年刚刚完成修缮。

对于陈树人纪念馆被列入征拆范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李伟铭表示非常遗憾,他认为:“纪念馆在历史精神传承上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有意义的文化名人故居,能留存于城市空间的少之又少。拆掉陈树人纪念馆容易,要在后人的记忆中重建就难了。”

“岭南画派是伴随辛亥革命产生的艺术流派,画派创立的初心便是爱国救亡。无论从历史精神传承、艺术研究上来看,陈树人纪念馆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陈树人纪念馆名誉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也表示:“纪念馆不仅仅对岭南画派意义深远,也是现代人缅怀先贤、尊重历史的重要地点。”

那么,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距离计划建设的署前路站有近百米,为何也需要拆除?因为这两处场馆靠近东山口地铁站E出口,如果不拆除,署前路站和东山口站无法实现站内换乘,将影响到线网的联系以及出行的通达效率。

换言之,即使越秀区图书馆和陈树人纪念馆不拆,理论上并不影响署前路地铁站的建设。

不过,如果署前路地铁站和东山口实现站内换乘,则可以大大缓解目前东山口的客流压力。此外,如果以上两个站实现换乘,体育西路站也会成为受益者。体育西路站客流常年位居全市前三,根据规划,10号线的天河路站将与体育西路实现站内换乘。增加署前路站作为10号线和1号线的第二换乘站,也有助于减轻体育西路的换乘压力。2号线和7号线就有类似的做法,由于广州南站客流大,增加石壁站作为2号线和7号线的换乘站,有助于分流高铁旅客。

10号线走向

是否一定要通过署前路?

目前老东山的范围内,已分布有东湖站、东山口站和五羊邨站,地铁密度是否已经比较合理?10号线新河浦区域在署前路设站,是否有必要?

10号线寺右新马路站至东湖站长约2.9公里,署前路站后前后区间分别为1.6公里、1.3公里,广州中心城区的地铁线路站点相距大多在1公里左右。

那么,10号线能否绕开署前路,转而取道中山一路?从事地铁施工的专家告诉记者,这主要受到线路走向的限制。通常来说,地铁都是尽量沿着马路走的,避开路面建筑物。中山一路走廊已布设有内环路和地铁1号线,空间条件难以布置新的地铁线路。

另外,东山口站也无法腾出一大块场地作施工之用。这位专家还表示:“如果取道中山一路,则意味着在已运行的地铁站下方加建地铁站,只能暗挖施工,安全风险很大。明挖则安全很多且效率高。” 因此,无论署前路是否设地铁站,10号线目前的走向已是最优选择。

广州老城区

地铁密度不足,该如何补强?

署前路上,相距100米设置了两个地铁站——署前路站和东山口站,一些市民由此认为,老城区不缺地铁站,不必大费周章建设新站。这恐怕是一个错觉,事实上,广州老城区的地铁密度一直是短板。

广州中心城区地铁呈方格分布,覆盖密度不足

广州中心城区地铁呈方格分布,覆盖密度不足

二十一世纪初,为了适应番禺、花都撤市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支持“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广州规划了“方格 +放射”的15线轨道网络,优先服务城市骨架的外拓。

然而,在“方格”网状结构下,中心城区( 环城高速以内区域) 线路基本上沿主要道路走廊布设,覆盖存在空白,换乘效率偏低,很难适应中心城区对高覆盖密度、高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线网的要求。

去年,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徐士伟和黄荣新发表了名为《新时代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论文。论文指出,主城区地铁站点800m人口和就业岗位覆盖仅分别为57% 、66%。广州中心城区的地铁覆盖率,与国际发达城市甚至国内其他一线城市都存在差距。

二沙岛区域将首通地铁

中心城区的地铁覆盖不足,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部分地铁线路、站点客流量较大,全市共有数十个座站点实行高峰期常态化限流。以东山口地铁站为例,早晚高峰客流非常大,需要常态化客控 。在10号线署前路设站就可以分流东山口的客流压力。

目前正在建设的10号线、11 号环线、12号线以及13 号线,可以重点解决中心城区线网密度,填补了东风路 、黄埔大道 、滨江路 、二沙岛等轨道交通空白区域,为现有线路分流客流压力。

以10号线和12号线为例,共同组成X型对角线路,都是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的重要轨道交通骨干线。10号线在西南往东北方向的对角线上,12号线则是西北到东南的对角线,弥补了中心城区地铁“方格”中间的空白地带。其中,10号线串联天河、越秀、海珠、荔湾的老城区,服务广钢新城、海珠南部、东湖和天河区中心区域,将解决对角线客流交互,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十三号线二期填补黄埔大道、东风东路的地铁空白

根据广州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随着中心城区地铁布局的完善,主城区内线网密度达到1.28 km/km²,站点800m可覆盖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人口,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基本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 伦敦为88%) 。

声音:

署前路地铁站征拆,社会各界怎么看?

地铁建设不仅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也是一次城市更新以及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机会。不同于从外面偶尔来此打卡的游客,街坊、学生才是每天和这里发生联系的人。对于征拆,他们怎么说?

陈先生工作、生活都在庙前直街,经营的小吃店也在此次征拆范围之内。“如果征拆,会在附近重新选址开店。”他向记者表示:“我自己住的房子年代久远,居住环境拥挤,拆了重建是好事。”陈先生在东山口生活了几十年,也看好这里的学位,如果征拆他会选择复建房回迁。

澳贝美文具店位于庙前直街北侧,属于征拆范围。从考试忘记带笔的“大头虾”,到拉着妈妈过来买玩偶的小学生,老板黄先生已记不清光顾过的孩子有多少。对于署前路地铁站的建设,他表示支持:“地铁站开通后,学生上学会更便利。这条路也比较破旧了,拆迁重建也是好事。希望以后可以改造成东山的红墙红楼风格,我还会搬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 6月1日,越秀区发布招标公告,征集相关第三方评估机构,拟对越秀区署前路地段房屋征收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户数不超过200户。相关知情人告诉记者,从评估报告看,住户对于征拆比较正面和积极。

不过,也有不少街坊留恋烟火气的街道,不支持征拆。“东山少爷”林先生是“肥佬牛杂”的老铁粉,得知庙前直街可能征拆的消息,他特意回来解解馋。

“我从小在东山口长大,现在我的孩子也在培正小学读书。”林先生说:“从前庙前直街不止有牛杂,还有糖水铺和其他小吃店,以前课间就跑出来买些小吃回去。”

对于征拆,林先生表达了遗憾。“留住记忆的建筑,拆了之后永远都回不来了。”他表示:“每次带孩子过来,我都会跟他说,这里是爸爸成长的地方。”

林先生说:“如果真的要拆,希望重建后的庙前直街保持原汁原味。一些深入市民心中的东西,希望尽量保留。改造不要太现代化,尽量保留原本的风貌。”

对于庙前直街拆迁范围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或是历史建筑的问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则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该片区就没有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也不意味着普通建筑就没有价值。有些老房子也许并不雄伟壮丽,但与广大的普通百姓的集体记忆密切相关,也应该予以重视。”

链接

老城建地铁困难不小,广州正稳步推进

位于服装批发市场核心地带的沙河站是广州地铁6号线的一个站点,因拆迁原因一度“无限期飞站”,沙河地区拥挤的交通无法因6号线的通车而改变。直到去年,天河区才全面完成了沙河站102户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沙河站未来将摆脱“飞站”的命运。

今年底计划开通的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彩虹桥、西村两个车站已确实无法同步开通。根据施工计划,位于荔湾老城区的西村站本应在2013年5月动工,但受征地拆迁制约,直到2017年7月,位于车站基坑中间位置的最后一户居民搬走,导致施工滞后40多个月。

前期工作是否准备充分,对于地铁能否顺利建设如期开通至关重要。从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到交通疏解,最近几个月,穿越老城区的10号线和13号线,建设前期工作不断传出新进展。

10月4日晚,因13号线二期仓边路站施工,东风东路(仓边路至越秀北路段)实施临时封闭,有着26年历史的德政北路过街天桥正式拆除,未来过街通道将得到优化。

10月15日,越秀区发布公告,决定征收十三号二期梅东路站建设项目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用以建设梅东路站。此外,对13号线二期农林下路站建设项目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越秀区也发布了类似的征收决定。

在海珠区,多年没有动静的10号线滨江东路站也正式围蔽施工。 目前,长达5公里的滨江路都没有地铁站覆盖,沿线居民出行多有不便。滨江东路站所处位置周边建筑密度高,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的大楼就在地铁上盖,需要整体拆除。

广州老城区的地铁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署前路站不会是争议的终结。老城市要焕发新活力,政府必须要有更强的平衡力和决断力。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谭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