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江海教育帮扶助力广西孩子上北大


自2017年9月粤桂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江门市江海区对口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帮扶工作取得了成效,其中教育帮扶更是不断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以大新县大新中学为例,2019年该校高考一本上线35人,比2018年多7人;本科上线560人,比2018年多24人。另外,该校有6名同学考取985高校,尤其是凌潇同学考取北京大学,是大新中学建校83年来第一位考取北京大学的同学,也是崇左市自2003年成立以来由本市教育培养的第一位考取北京大学的本地学生。

大新教育取得新突破,不但有当地教师的心血,也有江海支教老师的汗水。日前,南方+走近5位江海区派到大新县支教的老师,了解他们的支教故事。

礼乐街道新民小学吴清宝:

他的教学理念是先育人再育才

吴清宝老师

2018年1月3日,江海区首批支医支教专业技术人才抵达大新县,来自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的语文老师吴清宝成为首位江海对口帮扶大新的支教老师。

当时的吴清宝是一个从教仅一年多的“新手”,一到大新,当地学生的淳朴善良就打动了他。他回忆道:“当地的孩子很乖,并且遵守纪律。那里留守儿童比较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广东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照顾,有时觉得他们乖得令人心疼。”

面对这群乖巧的小学生,吴清宝始终坚持先育人再育才,尽可能和学生做朋友。“我一开始比较严格,一个月之后就尝试和他们做朋友,跟孩子说话也比较温和。我会关注他们品行方面的变化,语文课前先用几分钟讲做人的理念。”吴清宝表示,“孩子们也会发现老师在关心他们。虽然我是个男的,但我觉得我像他们的妈妈一样。”

由于教学方式与广西有一定差异,吴清宝也遇过“可爱的误会”。他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但有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于是回家跟家长说:“妈妈,我们整节课都在玩游戏。”部分家长误以为吴清宝上课“不务正业”,引得他又要一番解释。

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带到广西的同时,吴清宝也收获到不少,比如当地推行的思维导图写作方式。“我回来江门之后,一直坚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孩子们写作文。我给他们列出思维的方向,然后让他们往细枝末节想。这样的作文结构和条理会比较清晰。”吴清宝说。

外海中学邓昭军:

他所在的团队教出北大学生

邓昭军老师

2019年,大新县大新中学培养出崇左立市以来第一位考取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该校辅导这位学生的“培优”团队中,就有邓昭军这位支教老师的身影。

2018年9月,从教36年的邓昭军踏上了大新县的土地。在此之前,他已经好几次申请参加扶贫支教工作,直至前年终于如愿。

为了备战高考,当时大新中学成立了“培优”团队。由于教学成果突出,邓昭军参与到“培优”团队的工作中。在2019年的高考中,“培优”团队辅导的学生凌潇以651分正式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打破了大新中学自1936年建校以来无学生考取北京大学的纪录。如今谈起这些高考得意的学生,邓昭军总是笑着夸他们努力认真。

在邓昭军的支教回忆里,还有很多像凌潇一样努力的学生身影,更有不少大新中学的教学闪光点。他表示,当地学生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些热情的学生,偶尔也会因为害羞腼腆而不敢向老师提问。大新中学特意设置了“问题廊”,学生可以在上面贴上学习疑问,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逐一回复,这样一来,再害羞的学生也敢大胆提问。

邓昭军希望,支教不仅要将江门的好方法带到当地,也希望将大新教育的优秀经验带回来。

礼乐中学蓝乐超:

广西老师返桂支教

蓝乐超老师

2018年8月,蓝乐超刚结束梅州支教一行不久,又踏上了前往大新县的支教路。对他来说,此行多少有些特殊,因为这位广西来的老师要回到广西支教。

蓝乐超坦言,他一开始以为要去到条件更为艰苦的乡村学校支教,没想到能来到大新中学这所县重点学校。

然而,由于大新整体教育不算发达,班上部分学生英语底子薄弱,让蓝乐超有些头疼。蓝乐超只得从基础开始,为班上孩子恶补英语,并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由于上课风趣幽默,也乐于交流日常话题,他很受学生欢迎。

支教期间,蓝乐超觉得最满意的是,他一直坚持人性化教学,和学生相处融洽。在学生眼中,这位老师格外宽容。比如偶尔遇到课间因上厕所而迟到的学生,蓝乐超并不责怪,反而告诉他们:“有需要的话,你们随时都可以上厕所,甚至可以不向我申请。”

蓝乐超告诉笔者,他坚持人性化教学是由于小学的经历,他就读小学时,班上的老师一度很严格,连学生因上厕所迟到都会批评。当蓝乐超当上老师后,他就告诫自己,教学要人性化,要为学生着想。

回忆起一年支教路,蓝乐超说:“希望能尽自己努力帮到学校,也希望学生有个光明的前途。”

江门市第十一中学叶巧燕:

写检讨书的学生给她写了告别信

叶巧燕老师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再见……”叶巧燕至今还好好保存着一封告别信,这封信是她去年离开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之前,班上一个女孩写给她的。女孩在信中回忆与叶巧燕相处的点滴细节,多次感谢叶巧燕的耐心,还画了卡通人物跟老师告别。

叶巧燕告诉笔者,写这封信的女孩曾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要求写检讨书。“要她写检讨书的时候,她心里可能还有气。后来我跟她聊天谈心,她就知错了,还跟我说,要是再犯她就抄课文。”叶巧燕也没想到,这个学生给她写了告别信。

2018年8月,叶巧燕刚到大新支教时,班上有部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她知道,班上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有时不遵守纪律。对于这些学生,叶巧燕总是耐心教导。

她还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个转学来的男同学,由于基础太弱,语文成绩不理想。但在叶巧燕的指导之下,这个同学还曾考过班上第一名。

叶巧燕的耐心和用心被当地学生记在心里,回到江门后,大新县还有不少同学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她报告近况。“老师我来汇报成绩。”“老师我这次考试进步了。”师生间的联系还在继续。

外海中学谢忠德:

支教是两地老师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

谢忠德老师

2019年8月,踏进大新县大新中学的校园,谢忠德就感觉和想象中的校园环境不太一样。“本来以为会落后一点,没想到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很好,看得出当地政府在教育上很重视。”

然而谢忠德发现,虽然支教学校硬件设施一流,但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数学成绩并不理想,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

要学好数学,解题思路和技巧很重要。谢忠德把更加灵活的解题方法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老师听了他的公开课后,对他说:“你教得很厉害。”还有老师直言:“你不应该教普通班,你应该去教尖子班。”

“谁都说不清谁的教学方法更好,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接受。在教育上,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在谢忠德看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来支教也不意味教学方法胜人一筹。

他认为,两地的老师更应该相互交流,分享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抒己见,共同进步。

【撰文】叶芷晴 黄烨倩

【图片】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