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南方观察|中山慈善,一座城市的文明丰碑


“我们与你同行……走出荒漠,走进绿荫。走向春天,走在黎明……”每当《我们与爱同行》熟悉的旋律响起,属于中山人的独家记忆来了——元宵万人慈善盛宴,如约而至。

参与巡游的市民人数恢复到了与三年前相当的“万人”水平。2023年2月5日元宵佳节,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于万人盛宴中宣布:

“‘中山慈善万人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巡游活动,正式起步!”

南方视频|郭文海:让慈善万人行汇聚成文明中山的壮阔暖流

与往年相比,不变的是对慈善事业同样的炽热,不变的是对博爱精神一如既往地传承;

与往年相比,变化的是对文明城市不一样的诠释,变化的是对崇德向善城市精神更加生动的表达:中山慈善万人行,今年多了一层内涵,多了一份号召——“中山慈善万人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巡游活动。

郭文海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物质上富足,更在于拥有多少温情大爱,精神富有。慈善万人行彰显了中山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文明风尚。

这绝不只是一场巡游,它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有着明确的信号:向全社会释放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信心、决心和行动。

“腾云跃海”的长洲醉龙舞。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36年,树大根深

在中山人心中,没有慈善万人行的元宵节,是不完整的。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作为一场持续30余年的公益活动,慈善万人行这棵“参天大树”,也有其“根本”。

时间拨回至上世纪80年代。

1988年,为了给孤寡老人募捐善款,民间文化人发起了“88敬老万人行”活动。那年2月,岐江大桥上升腾着十八个五彩缤纷的大小氢气球。站在两个临时借来的木箱上,时任中山市副市长的吕伟雄,拿着扩音器宣布:将64623.54元善款支票移交给中山市社会福利院。

当晚,1.2万“敬老大军”迈开了步伐,挥动着“88敬老万人行”的三角小旗,在岐江桥头起步,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孙文西路。

1988年,“88 敬老万人行”的舞龙表演。

伴随着上万个彩炮点燃,站在两边观看的群众,争相往捐款箱里塞善款。年过八旬的长者们坐在“寿”车上,被万人队伍簇拥着前行。这一晚,热闹非凡,除了本市,北京、广州、澳门的记者也纷至沓来,巡游规模达到了从香山建县到中山立市以来游行人数之最。

这么大型的集会,对社会治安的维护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当时还没有红十字会,要在孙文路这条并不宽阔的道路上,涌出一万多人,可能会有较大挑战。但在热心人士和义工的共同努力下,敬老万人行当天,举城欢腾,万人空巷,全市治安环境却维持平稳,没有小偷也没有纠纷。

首届万人行的成功举行,鼓舞了中山人,中山市首届红十字会理事会决定继续举办下去。

首届慈善万人行的年轻人。

从次年第二届万人行开始,万人行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政府引导、红十字会牵头、社会各界参与的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动员活动。筹集的善款也较于第一届翻了10倍。

由此,一场起初由民间发起的公益筹款活动,在博爱中山人的一呼百应中得以“传承”。慈善活动的主题也从最初的“敬老”,慢慢丰富成了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等。

一件事、一群人、一座城。1988年,聚集在岐江桥畔的1.2万市民或许想不到,在36年后,他们成就了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万人慈善盛会,累计筹款超18亿元,支助公益项目超百个。

36年,文明铸魂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团曾评价:“慈善万人行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中山人的财富,更是全中国的财富,它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行为、慈善事业。”

从1988年到2023年,一条中山人走了36年的路,究竟带来了什么“财富”?

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它带来了18亿元的善款和上百个惠民项目。

秉承“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原则,过去36年,这笔万人募捐的慈善款项参与了医院、学校、安居工程、敬老院等上百个重点公益项目的建设。18亿元的善款,筹建了中山人耳熟能详的中山市博爱医院、创办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扩建了市一中高中部,更集成“市红十字基金”,援助了台湾“莫拉克”风灾、西南旱灾、汶川及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粤东多地市水灾等市内外赈灾,为数以万计突陷困境的家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综合援助。

——它凝聚了海内外中山儿女,扩大了慈善的力量。

1997 年起至今,中山市 23 个镇街成立了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从单一的市级层面推广,走向市镇联动,走得更深入、更持久、更具生命力。从老人到小孩,无不参与慈善,2021年,400余名来自黄圃镇中学的初一学生,掏出压岁钱捐款,为当时黄圃镇马安小学迁建筹款出力;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仍然走在“慈善万人行”的路上,行善为民。

面向海外,中山以慈善万人行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山侨乡资源优势,动员海外中山侨胞支持家乡慈善公益事业。2020年,200多个海外侨团来信询问“国内抗疫最需要什么?”;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华裔协会会长翁翠玉辗转沟通,哪怕运费支出比购买口罩的费用都高,她也集结侨胞将心意寄回祖国,寄到家乡……

参与慈善万人行的中山市民。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它内化了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年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更注入鲜活、丰富的中山民间艺术,“腾云跃海”的长洲醉龙舞、玲珑飘逸的崖口飘色、刚劲有力的沙涌马家枪……市民们观民俗、行善举、助他人,慈善万人行调动全民参与,推动中山走向共建共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春风化雨间,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香山文化,影响培育了新一代中山人。

慈善万人行已然成为中山城市博爱精神的象征,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中山人。那些曾经的参与者、受助者以及旁观者,甚至扩散影响着周边城市的慈善氛围。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支撑中山市慈善万人行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是“博爱”的精神内核。

早在16年前,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也对中山慈善万人行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中山的慈善万人行,群众参与的热情高,内涵丰富,持久不衰,要将中山慈善万人行经验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座城市,一个慈善品牌,能够打造成为全国文明的样本和典范。

这是慈善万人行为中山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宝贵的城市名片。

36年,勇创“典范”

文明的生长,非一日之功;思想的陶冶,常无声无形。

一场万人慈善盛宴,从兴中道迈向孙文东路,走了整整36年,才使之烙印在每一位新老中山人心中,留下久久不能消散的震撼与感动。

中山治水铁军方阵。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这就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是一座高质量发展城市比拼“软实力”的底牌。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更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目前国内城市评比中,“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国家荣誉和城市品牌。

1月9日,中山市高规格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郭文海发出了总动员:不管路有多远、路有多坎坷,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山人勇往直前,使命必达。

“慈善万人行,步步有余香。从人烟熙攘的富华道,到古韵悠然的孙文西,再到恢宏繁华的兴中道,我们步履不停,始终与爱同行。城市的温度熔铸了文明的高度,成就了我们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并六次蝉联的辉煌与荣光。当下,中山开启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征程!”2月5日,在“中山慈善万人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巡游活动起步仪式上,郭文海再次动员:

“慈善万人行与爱同在,有你有我;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共享,让我们行动起来!”

“每一位中山人都是主人翁,要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城市的文明内涵,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引领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现场方阵表演。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以爱之名,山河为证。熟悉的烟火气、复苏的脚步声,在中山大地升腾起来,汇聚成文明中山的壮阔暖流,铺展开崭新一年的美好前景。”

这绝不是一句句口号,而是对标“典范”中山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档升级”。当前,中山锚定了新的城市文明坐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这无疑代表了中山坚定的态度与决心——在“拼经济”,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让400余万中山市民共同享受文明持续进步、持续跃升的成果。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推动新时代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更高水平攀升,中山有信心,更有底气!

走过36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就是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信心和底气。它深刻体现了中山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日积月累的努力耕耘与成果,更充分揭示了中山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背后的核心逻辑:要充分发动全民力量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全民共享成果。

从民间自发筹款到市委、市政府连年支持,这样的元宵节已经在中山风行了36年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直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直以来,中山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万人行善,早已成为中山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内化为一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文明“内核”。以慈善筑碑,以博爱铸魂,这是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最大底气!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图片】李姗恒 叶志文

【视频】卢子衡 李姗恒 陈少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