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宗师巨匠灿若群星,院士之乡钟灵毓秀


工作人员双手拿起一台小型激光清洗机的喷枪,对着一块长满铁锈的金属板隔空上下“清扫”,几秒钟后,金属板上的锈迹被擦除得干干净净,而板材的基底材料毫发无损。上述一幕就发生在江门智能激光清洗研发院士工作站。这家高端研发机构是江门首个智能制造领域的院士工作站,近年来已成功研发多款激光清洗机,有望抢占激光产业的新蓝海。

在距离江门智能激光清洗研发院士工作站不远的地方,沿着江门市北新区白石大道会展中心路口向会展中心走,一条长约200米的“院士路”铺展开来。这是一条看似普通却极不平凡的道路——是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路。在绿树掩映下,道路两边数十位江门籍院士的雕像成为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风景。

江门院士路是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路。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江门院士路是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路。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院士之乡群星闪耀,院士“金点子”引领江门高质量转型发展。在侨乡江门五邑籍乡彦中,祖籍或出生于江门的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4人,院士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深挖文化底蕴

崇尚学识优良传统改变侨乡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江门拥有众多院士,与五邑地区优良的学风密不可分。祖籍江门的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乃正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院士之所以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小时候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

五邑地区都有崇文重教的祖训传承。在这样的传统熏陶下,江门也涌现了不少的举人村、博士村。明清时,恩平歇马举人村学子有670多人考取功名或有官职。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是著名的博士村,村子出了近50名博士,有的家庭还是“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

纵观五邑籍院士的成长历程、精神特质,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爱国为民,兼济天下,对祖国感情深厚。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心一意为国争光;曾经出国留学讲学的,眷恋祖国毅然回国。二是不畏艰难,严谨治学。他们严谨务实的治学为文之道,他们“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态度,尤其值得人们学习。

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江门,良好家风家训就是值得不断挖掘和传承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这些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中,江门诞生了众多院士。

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离不开家风家训的传承。在400余封家书中,梁启超常教育子女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无一例外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此外,江门之所以涌现出如此多的院士和其他科技名人,也得益于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有众多旅居港澳及海外的乡亲,与境外人员交流频繁,开风气之先。34位院士中有19人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及读硕士、博士学位,乃至工作过(不包括进修、做访问学者)。他们接受了较为开放和先进的教育,接触学习到更多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其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邑籍院士一直牵挂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余艾冰院士及其团队拟在江门人才岛打造一个院士科创小镇,建立流程工业智能化研究院。黄本立是五邑大学的名誉教授,麦松威、黄乃正是五邑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们邀请了五邑大学化工系多位教师到其实验室访问、进修。梁思礼等向家乡捐献文物,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甄永苏等在家乡的母校设立了奖学金。

释放人才活力

院士研究成果“走”进企业车间

在蓬江区荷塘镇西堤二路几栋不起眼的大楼里,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海公司”)的实验中心每天都要进行上百次动物饲料产品检测。

作为江门首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团队合作,成立了李德发精准营养院士工作站(下称“李德发院士工作站”),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估、快速检测等领域进行了探索。“例如,院士团队推荐的一个新配方,预计每年可为我们节省成本超过1000万元。”该公司研发总监于旭华介绍。

近年来,院士们带来的研究成果,正在江门企业的实验室和车间里发酵着。孕育了34位院士的江门,正充分发挥院士人数多和现有院士工作站的优势,推动本土科技创新发展。江门市科技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江门已有11家院士工作站,在不同程度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引进中国科学院岳建民院士,设立江门市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在保健食品、小分子靶向药物、功能化妆品等领域开展研发活动;鹤山市鸿图铁艺实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殷国茂院士,并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发具有清新城市空气和降解PM2.5功能的生态型铁艺产品等;江门智能激光清洗研发院士工作站,以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团队为核心,以产业化为导向,正进行激光清洗设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在激光清洗技术领域,姚建铨院士堪称行业泰斗,在全国各地都有布局。”江门市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门智能激光清洗研发院士工作站院士助理李卫华告诉记者,进驻江门意味着姚建铨院士团队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布局。根据规划,院士工作站将依托江门市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激光清洗技术的产业化,推动、培育全国激光清洗产业发展,并推动激光清洗产业在江门地区的应用,促进该市一大批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李卫华向参观者介绍自主研发的激光清洗装备。 受访者 供图

李卫华向参观者介绍自主研发的激光清洗装备。 受访者 供图

除了院士工作站,院士还依托其他平台载体,助力侨乡科技创新。以五邑大学为例,目前该校正依托涂永强院士、陈小明院士、岳建民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建成了两家院士研发平台——江门市先进功能材料院士研究平台、江门市医学大动物模型临床前院士研究平台,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以及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丰富江门科技创新资源供给。

创新资源集聚

打造平台集聚院士创新资源

今年5月,江门市“520”人才系列活动日吸引了众多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专家学者到江门考察。这是一场活动规格高、形式多样化、人才覆盖广的人才盛会,展现了江门广纳英才的决心和诚意。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江门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招才引智,用好用活人才“富矿”。“十三五”以来,江门已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7433人。

科技创新是江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江门孕育了34位两院院士,这是江门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政府应通过加强与院士专家的沟通交流,实现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促进江门的创新发展。

尽管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相比较,江门在集聚院士创新资源方面仍存在不足。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建议,江门可利用江门籍院士人数众多的优势,以乡情为纽带,整合院士的智力资源,设立江门院士智库,邀请江门籍院士和在江门工作生活的院士,为江门的人才引进、人才合作出谋划策,探索打造人才高地的新路径,真正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

院士作为高层次人才,在各自领域都是权威的领军人物,往往拥有大量优质的产业资源。暨南大学教授陈章喜建议,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江门更应该利用好院士资源,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推动企业家与院士的有效对接及江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江门可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企业、院士,各方扬长避短、各取所需,打造一个大型招商引资平台。通过举行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上门走访龙头企业等形式,带动国内高端科研平台及重要企业落户侨乡。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建立产业园集聚院士资源,如青岛就设立青岛国际院士港,集聚了百名院士资源。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认为,作为著名侨乡,依托院士资源,江门可建设院士产业园作为平台载体,激发产业活力。产业园可围绕江门正在发展新兴产业进行招商,引进院士团队。政府部门也要更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与院士团队对接合作,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创造更好条件,真正推动江门产业转型升级。

34名两院院士是宝贵的侨乡人文资源,也是江门全面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的重要助力。通过“院士+”品牌,江门可打响城市创新品牌,做出特色、做出规模、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彭澎建议,江门还可举办院士节等大型活动,以此为抓手充分传播江门院士文化品牌和创新资源,为江门引进丰富的发展资源,提升江门城市知名度、打响城市品牌。

五邑籍院士一览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董有逸 

【图片】杨兴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