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江边里旧楼穿“新衣”,设计者讲述“后浪”故事


在江门市蓬江区江边里九中街入口处,一栋翻新的大楼引人注目。

皓白的墙面上,或蓝或橙的色块相当突出。色块顺着连接江边里与启明里广场的人行天桥蔓延,来往车辆行人一眼可望。不久之前,它只是一栋脏污破旧的单色居民楼。

江边里“老破小”大变身,是江门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又一重要举措。日前,南方+找到外墙翻新设计方负责人曹志勇,听他介绍江边里旧楼翻新的设计故事。

江边里大楼焕然一新。

翻新旧楼串联华侨文化和江边里精神

去年12月,初到江边里的曹志勇很惊讶,创新创业精神与侨乡文化碰撞出强烈冲突感的同时,又能和谐共生。

在他所处的跃进路两侧,新与旧的更迭与交融体现得淋漓尽致。

道路的一侧是九中街,这是江边里近江门市第九中学的一条内街。8年前,这里走出了茶饮界头部品牌喜茶。如今,在小街两边,创意饮食、服装、饰品等商户林立,继续书写“江边里创业精神”。

另一侧是启明里。百年前,启明里是归侨聚居地,是江门城市发展的原点之一。如今,启明里不少侨屋都修葺一新,向世人展示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看着九中街入口处的几栋旧楼,曹志勇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通过翻新旧楼打造一个作品,连接起跃进路两侧的新旧文化?

一番调研探讨后,曹志勇定下了江边里旧楼外墙翻新的设计主题——“后浪”。

在设计规划中,大楼外墙翻新采用简约的几何轮廓,白蓝橙三色交替变换。蓝色,是为“前浪”,代表蓬江华侨文化,象征代代侨乡儿女催人奋进的拼搏精神;橙色,是为“后浪”,代表江边里精神,象征无数创业青年砥砺前行的不屈斗志。

由于江边里年轻人众多,还是喜茶的发源地,“这些背景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比较大胆,大楼翻新的风格比较活泼、热情。”曹志勇说。

居民支持,15天完成施工

设计方案经过当地相关部门和大楼居民代表的同意后,工程马上开干。不过,外墙翻新不止上涂料这么简单。

笔者从蓬江区城管局了解到,要翻新的旧楼建成于1986年,至今已在江边里入口矗立了35年。由于年代久远,疏于打理,改造前的大楼墙面脏污,个别住户阳台飘顶的雨棚、空调百叶老化严重,窗户飘台散落着垃圾,大楼楼顶还有废置多年的铁架。

建筑外立面破损严重,成了工程启动最大的难点。曹志勇回忆,大楼外墙出现漏水的情况,不利于保持工程的耐久性,若处理不好,做得再漂亮也会留下瘢痕。

因此,在正式改造前,施工团队需要改造美化空调外机、雨棚等。在蓬江区城管局的协助下,旧楼还进行了三线整治。完成外墙清理后,江边里三幢旧大楼还需历经检修、刮白、打磨、上彩漆等多道工序,工程量约4500平方米。蓬江区城管局方面介绍,大楼外墙粉刷,属于高空作业一种,其难度不言而喻,作业期间风大、气温低等因素都是影响施工的困难所在。

一开始曹志勇也没预料到,工程能在15天内完工。他介绍,在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周边居民都给予了很大支持,这是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

“每一条街道都应该有一个灵魂”

经过改造的大楼,焕然一新。

“鲜艳夺目,很有生机。”江边里居民林先生感叹,他从来没想过一栋破旧老楼,竟然能如此变身。“如果整条九中街都能如此改造,说不定能变旅游景点。”

江边里旧楼改造引来各方点赞的同时,也有市民提出疑惑:在一片低明度低艳度的住宅群中,为何将楼宇改造得如此鲜艳亮眼?

事实上,大楼在改造之初就考虑到相关问题。曹志勇提到,居民可能会两个顾虑,一是墙体如此鲜艳,一旦掉色会非常难看;二是在整体风格相对沉闷的九中街,鲜艳的大楼可能会影响观感。但曹志勇表示,一来墙体颜色在10年之内不会有大变化,二来单纯翻新做不到文化提升。

“每一条街道都应该有一个灵魂。”曹志勇说,他在东莞做了接近80个类似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希望能给街道增加灵魂,做成街道的文化工程,而不是简单的翻新。

工程完工后,曹志勇走访周边居民,大多数居民都对工程持肯定意见。

居民的肯定,也给了曹志勇信心。在他的构想中,旧楼翻新改造工程能促进街道、城市的文明提升,鲜艳活泼的配色能让人心情变得更加美好,改造后的大楼将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继续焕发光彩。更重要的是,曹志勇希望这样一个旧楼翻新的案例,能为未来江门的城市改造带来更多选择和启发。

【撰文/摄影】叶芷晴 黄烨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