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南方观察 | 跻身数字治理一线城市,东莞凭什么弯道超车?


8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东莞数字峰会。来自政、企、学界的嘉宾济济一堂,共话行业数字化转型。峰会发布的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经验受到各方关注。

南方观察 | 跻身数字治理一线城市,东莞凭什么弯道超车?

这是近一周来“数字东莞”的又一次精彩亮相。8月18日,《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这是国内研究机构首次从数字治理指数角度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考察,报告显示,东莞力压一众省会城市位列第九,进入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行列,实现了城市发展从工业1.0迈向数字治理2.0阶段。

1

从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到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在东莞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里,数字经济正显示着越来越亮眼的强大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随着数字东莞框架的基本形成,“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深入推进,前沿科技正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治理当中。 

在东莞,企业和市民正在体验越来越多的“数字政府”便民利企服务,“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逐渐成为找政府办事的新体验。更重要的是,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东莞不断探索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再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

集约化专业化,构建一盘棋“数字政府”格局

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市民叶健勋来到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滴!”伴随着“粤康码”绿码的扫描确认,他顺利进入大厅,按照前一天下午在“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的时间,他在不动产公积金业务区窗口用了20多分钟就办好了业务。他感叹,“一部手机解决预约和查验,办事不用排队等待,更便捷更顺利了。”叶健勋的体会,正是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给普通市民带来的获得感写照。

1

不少人至今仍对去年9月份东莞发布的《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采购计划》的大手笔投入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东莞重磅发布《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全面规划“数字政府”建设蓝图。结合两者来看,很显然,东莞追求的不再是单系统、条块化的政府信息化,而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效率为目标指向,建立“市镇联动、上下衔接、整体协同”的“数字政府”体系。

具体来说,东莞提出,至2020年,实现让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进一步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市直部门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4个100%。到2021年,东莞要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

随后,东莞市逐步完善“数字政府”改革政策体系,信息化项目统筹实施、电子证照、数据治理及基础平台规范建设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纷纷出台。

“数字东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18年,东莞被确定为广东省四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后,就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成为“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的营商环境高地。当年,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改革,由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牵头全市各部门系统性开展数字政府建设。

“我们提出了东莞‘数字政府’的发展五大目标,基础设施支撑有力、行政管理高效阳光、政务服务智慧便捷、社会服务普惠均等、城市治理快速精准。”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志军说。

东莞的“数字政府”建设以打破“孤岛”和“烟囱”为突破口。2019年9月,东莞市选定华为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启动“数字政府”项目集约化建设。

1

一年来,东莞“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如何?在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东莞数字峰会上,东莞市副市长罗晃浩表示,华为携手东莞市政府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共同打造政务数据大脑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上接国家和省、下联镇街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以莞家政务、民生大莞家、智慧交通、智慧生态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性、标志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通过推进新基建工程,东莞全市初步形成了“云数网”于一体的政府“数字底座”,打造了全市一体化一盘棋“数字政府”建设体系,在推动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公共支撑等领域创新应用,实现了“一座托全城,六域竞创新”的格局。在《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中,城市数字治理指数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数字基础设施,在这一指标的排名上,东莞名列全国城市第二,仅次于深圳市。

一年来,东莞“政务数据大脑”汇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由建设之初的2400个增至6744个,政务数据总量由14亿条增至62.04亿条,预计今年内将突破100亿条。特别是重点围绕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互联网+监管、经济运行监测等主题数据应用,推动政务数据汇聚、治理,着力破解政务数据共享的难点堵点。

东莞还依托“政务数据大脑”汇聚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大数据,减少群众办事材料提交数量和跑腿次数。目前全市共开通194种电子证照,签发数量超过2367万张,位居全省前列。

“今后,东莞企业和市民在办事时需要提交的办事证明材料将越来越少,在线办、零跑动逐渐成为常态。”李志军说。

解决急难繁,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    

“通过手机2分钟就可以完成申请,最快1小时办结出证,还可以选择快递送证上门,办事像淘宝购物一样方便!”今年3月起,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就一手商品房微信端办证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过去,市民办理一手商品房不动产权证,需要找开发商、银行盖章,还要前往税务部门开具证明,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动,费时又费力。针对这一项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痛点问题,去年,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预告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强化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电子证照等技术应用,深化与税务、工商登记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了一手商品房确权后即可办证,全程微信办理,零跑腿、免填表单、零纸质材料提交,申请成功后1个工作日内出电子证照,最快1小时办结。

1

“东莞这次推出的一手商品房线上办证功能,就是为了打通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从准备材料到办结拿证,市民都不用跑腿。”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东莞已实现新建商品房合同网签、合同备案、预告(抵押权)登记、确权(预审)、一手办证全程网办,业主办理一手商品房系列业务“零跑动、极速办”。

该负责人还算了一笔数字账:市民买房时的签约、备案、按揭、抵押所需时间由过去1至2个月压缩到1个工作日,最快只需1小时;过去一手房办证,业主等待开发商、银行出具材料要1-3个月,前后跑动4-6次,现在新建楼盘确权后业主即可通过微信办证,申请材料由系统自动生成,操作简便,无需委托中介或律师代办;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原来项目从开卖到银行回款需时约6个月,现只需一个月就可回款90%以上,一年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约30至50亿元。

东莞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聚焦解决企业急难繁,提升企业服务便利度,持续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是“放管服”改革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点。为破解“卡脖子”问题,东莞建成并运行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审批子系统,并成为首批与省级系统、国家系统成功对接的城市之一。目前,在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程审批专区,已实现“一个窗口收件、一份办事指南、一张审批表格、一套审批材料”,收件时长已从平均20分钟压缩至平均10分钟。改革后,东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已压缩至5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3个工作日,大幅低于广东省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00个工作日和社会投资项目60个工作日。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数据更是成为东莞战“疫”的重要力量。

“东莞欢迎你!”3月19日晚,搭载着904名员的的湖北荆州首趟返莞返岗专列缓缓开进虎门高铁站。这是疫情发生后,首批回到东莞的湖北籍返岗员工。这批员工在荆州当地已进行核酸检测,并持有健康绿码。因为湖北健康码与“粤康码”实现了互认,这批员工返莞后直接到东莞各镇街、园区返岗,而不用再进行隔离。

发挥“政务数据大脑”数据中枢作用,依托数据汇聚成果,东莞建立了疫情数据专题库,汇聚了超过2.5亿条疫情数据。东莞将“粤康码”和“莞e申报”通行码二码合一,在全省率先将地市规则运算结果输出到“粤康码”展示应用,实现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人员流动、场所安排以及业务办理等多个场景的全面覆盖。

全市累计为超过848万人开通了“粤康码”,亮码人次累计超过3266万人次,累计拦截红码4.5万人次。截至6月5日,东莞使用“粤商通”APP进行企业员工健康申报企业数居全省第一。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遏制了疫情蔓延,助力经济恢复运行,最大限度凸显了治理效能。

东莞陆续上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专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栏”“六稳六保企业专区”……向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企业还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式分类反映用工、土地、厂房租金、融资贷款、订单销路等数十类需求。政府精准分发流转、快速响应、重点督办处理企业诉求,力撑企业复工复产。

市民服务中心复工复产专窗

市民服务中心复工复产专窗

东莞市莞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复工复产、项目建设需求,急需办理房地一体抵押业务。收到反馈后,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市民服务中心专窗安排专人解释指导,从受理到取证各环节全程跟进,当场办结。“政府动员了各方资源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非常有效率。”为企业代办业务的吴女士说。疫情期间,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抵押业务向市场注入781亿流动资金,为一大批中小企业、个体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东莞还大胆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出198项“延期后补”服务清单及“周末延时服务”,市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合计推出2830项“不见面审批”事项,被企业和市民点赞能“办急事办成事”。

数字赋能,“绣”出社会治理现代化

根据最新基础信息采集,东莞市现有户籍人口221万人,流动人口逾955万人,实有市场主体超过124万户,社会治理点多面广。用活大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治理效能,成为东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由于家庭困难,下学期孙子的学费交不起,家里的生活费也没着落,幸亏有了政府以及爱心企业的帮扶救助!”8月,寮步镇的李叔向寮步慈善基金会发出求助后,基金会将求助申请发上“民生大莞家”平台,信息从系统平台分流到寮步镇社会事务局。经过实地考察和镇“民生大莞家”联席会议讨论,镇政府不但为李叔孙子减免了部分学费,提供了困难家庭生活补贴,还有企业积极捐款赞助,李叔家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6月上线的“民生大莞家”项目,整合市、镇、村三级的线上线下诉求征集体系,群众可通过手机自助下单、12345热线、实体窗口受理等多种方式,向政府反馈自己身边亟待解决的急难事,做到“数据一次收集,事项一次办理”。

“民生大莞家”是东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身边急难诉求,发展高品质民生事业的品牌项目,也是东莞“政务数据大脑”创新运用、打造“响应型政府”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依托“政务数据大脑”,东莞已打通了民政、人社、教育等领域的民生服务事项,建成了覆盖全市基层社区民生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并陆续实施了“民生大莞家”、义务教育阶段统一招生平台、智网人人拍、校车安全管理平台、社会医疗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等一批民生项目。

刚刚过去的报名季,全市累计超30万名小学、初中新生通过新上线的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统一招生平台完成报名。招生平台将莞籍和非莞籍学生的入学报名,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并实现与公安、房产、社保等部门数据对接,既提高了招生工作与资质审核的效率,又规范了学校招生录取流程,实现了阳光招生,获得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点赞。

8月5日晚,茶山镇智网调度中心接到市民通过“智网人人拍”小程序上传报料,称路边树木倒塌影响道路交通。调度员迅速响应并通知辖区网格管理员跟进处理。第二天,网格管理员协助城管分局工作人员及时清理了路边倒塌的树木。这一快速响应、解决过程的背后,是“智网人人拍”小程序与“智网工程”信息系统、政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无缝对接的支撑,由此实现了隐患线索从市民到网格管理员再到入格部门的自动流转交办和结果反馈。

1

“‘智网人人拍’小程序是东莞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又一举措,它在市民和‘智网工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更为直接的社会治理互动桥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常务副总指挥长陈俊说。

让数据发挥最大效能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化。以“民生大莞家”项目为例,除了属地社会事务局专职人员和各村民政干部组建 “微心愿”工作队,对群众直接组织帮扶、给予资金资助之外,也创新地开放了社会认领的途径,整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各方力量提供服务。

在民生领域,东莞还建成了东莞市校车安全管理平台,统筹高效管理全市6523台校车前端设备,教育大会战审批平台、农民房审批平台等正在加快推进。在生态领域,围绕蓝天保卫战工作目标,启动“生态监管与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构建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对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大数据分析应用,将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治理。在交通领域,启动了“智慧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将通过“智慧交通小脑”建设,构建跨交通、交警等多部门业务的协同运行指挥平台,力争打造成为“智慧交通”示范。

1

数字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通过数字赋能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既推进了政府的作风建设、服务效率、治理能力,又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东莞正成为中国现代数字治理的一扇窗口,为治理现代化探索经验、担当开道。

【记者】郭文君

【摄影】孙俊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