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开平:激发自主“造血”,实现脱贫圆梦


在江门开平市马冈镇官堂村,一台黑色无人机从稻田上空平稳掠过,机身后面拖着一条白色雾状“丝带”,如绸布一般拂过稻田,泛起层层翠绿稻浪。稻田边,精准扶贫对象梁信锋熟练地“玩转”植保无人机,“这家伙动起来,省时又省力,1分钟就可以喷洒1亩多地。”

几年来,像梁信锋一样“飞向”致富路的贫困户,在开平并不鲜见。开平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措施,将扶贫资源精准有效配置到户,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标。据统计,目前开平798户2748名贫困户已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开平不少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纷纷脱贫摘帽。“感谢政府帮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说起未来生活,开平市三埠街道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徐银英充满信心。

▶政策扶贫

贫困户“三保障”全覆盖

舒适温馨的卧室内,摆放着新衣柜;干净明亮的客厅里,沙发、茶几、电视等一应俱全。长沙街道西溪村委会的张翠云对自己的新家十分满意:“我家以前的房子是平顶砖房,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住在里面,我总是担惊受怕。感谢好政策,让我有了新家。”

对贫困户来说,住房、教育、医疗犹如三座“大山”,阻碍着他们脱贫致富。着眼于此,开平利用相关政策精准扶贫,重点帮助他们解决这三大难题。从穷阎漏屋到宽敞明亮的新居所,从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到现在“两不愁三保障”,从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的“脱贫光荣户”……目前,开平已实现贫困户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全覆盖,全市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去年4月,陈海作为开平市卫生健康局的代表,被派驻到塘口镇宅群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负责跟进塘口镇的精准扶贫工作。

“驻村以来,我走访发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在少数。”成为驻村干部后,陈海协助宅群村党支部先后与开平市三院、东华医院、中心医院结对共建,定期向村民提供送医送药、上门免费医疗服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让村民在家里也能够享受到市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教育同样是不少贫困户关心的事情。为此,开平积极对辖区贫困户子女进行帮扶,落实贫困户子女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共200.66万元,受助贫困户子女635人次,切实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题。

徐银英是一名单亲妈妈,患有肢体残疾四级和癫痫症。几年前,她的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她每年都要为女儿学费和生活支出犯愁。其所在的三埠街道以及社区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帮助她两个女儿申请贫困户子女入学资助。去年7月,徐银英的大女儿从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目前就职于广州一家医院,家庭整体收入有了提升。

▶产业扶贫

43个项目投入扶贫资金超2200万元

在沙塘镇红岭村,有一块占地500亩的贵妃柑种植基地,它是沙塘镇近年来引进的重点扶贫项目。“预计该基地一期亩产将达到5000—6000斤,年产量达300万斤以上,年产值超1500万元。”为了引进这个项目,红岭村党支部书记劳树棋费了不少心思,他期望依托基地的发展,带领本地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紧抓产业扶贫,是开平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镇街的发展特色,开平各地的产业“造血”扶贫方向各有侧重。例如,三埠街道通过提升资产收益加强扶贫支撑力度,收益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贫困情况分级发放;赤水镇成立外来养殖专业户党支部,带领当地村民发展肉鸭养殖业;金鸡镇依托“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的模式,打造了养鸡产业扶贫基地。

开平市塘口镇开展“爱心菜棚”项目,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黄烨倩 摄

开平市塘口镇开展“爱心菜棚”项目,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黄烨倩 摄

其中,为破解制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题,长沙街道建立长效增收渠道,创新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加快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我们实施了精准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对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扶持,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长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初,苍城镇与宝源夹板厂协商实施金融投资收益扶贫。“2018—2020年,受全镇41户贫困户委托,我们将57.6万元项目扶贫资金进行金融投资,每年收益8.79万元,并按投资比例分红发放给41户贫困户。”苍城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劳劲超介绍,今年该镇已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发放分红。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据统计,目前开平已实施了43个产业(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投入扶贫资金2278.37万元,每年约有265万元的分红收益,平均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稳健分红约3300元。

▶就业帮扶

19个扶贫车间每年提供就业岗位逾200个

黄女裕一家是三埠街道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7月,黄女裕的儿子从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三埠街道积极对接,帮助其成功入职广东某食品公司的“扶贫车间”。“儿子找到工作,有了收入,我们的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黄女裕说。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不少贫困户的愿望。为此,开平积极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丰富贫困户就业渠道,建立扶贫车间19个;新开设安置贫困户就业公益性岗位115个,目前已有108名贫困户上岗就业;组织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28场次。

为帮助更多贫困户上岗就业,开平实施了市县两级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和党员干部挂钩贫困户制度,选派党员干部下乡驻村,联系挂钩贫困户,定期下乡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党建引领下,各镇街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创业摆脱贫困。

以长沙街道为例,通过开展针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工作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此外,该街道还积极联系贫困户,在了解其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安排贫困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提供公益性岗位也是开平推动实现贫困户长效脱贫的重要措施。今年63岁的李悦长是赤水镇步栏新成村村民,其妻子患有二级智力残疾,因要照顾上学的孩子,他无法外出务工,但就近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开平市开设公益性岗位后,李悦长如愿实现就业,他满足地说:“我现在负责家附近片区的环境卫生保洁,每月工资1550元,家庭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

在上述措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纷纷实现就业。开平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开平共有19个扶贫车间(含就业安置基地),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其中,仅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建设的扶贫车间就可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数读

●2016年—2019年,开平共落实扶贫资金1.0223亿元,截至2019年底,完成支出1.0163亿元,资金支出率99.41%;贫困户798户2748人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开平2019年农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39元,城镇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38元,分别是帮扶前的3.48倍和2.47倍。

●开平共实施产业(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3个,投入扶贫资金2278.37万元,分红收益约265万元/年,平均每户贫困户可获得稳健分红约3300元/年。

●开平已有108名贫困户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在所居住的村委会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不少于2.4万元。

【撰文】郑琦

【图】黄烨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