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开平塘口镇宅群村:用“道德积分”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寒露至,农事忙。这两天,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的“红心农场”迎来丰收,一批新收获的大米、番薯、玉米、云南小瓜等农作物上架“道德银行”,让前来兑换积分的村民尝到了秋天的喜悦。

宅群村的“道德银行”至今已经运行满两年。曾经,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不关心村务,村里的大小事情鲜有人问津。为改变这种状态,宅群村推行“道德积分”管理制度,把村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让有德者“有得”,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晓莹(右)给村民兑换“道德积分”礼物。 开平市委政法委供图

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晓莹(右)给村民兑换“道德积分”礼物。 开平市委政法委供图

新点子是“90后”村支书方晓莹想出来的。2020年,在城里打拼的她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动员她回来建设家乡。这几年,她见证着宅群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旅舍、咖啡馆、摄影展等年轻人喜爱的事物悄然兴起,让她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前景。她毅然辞去原本安稳的工作,回村担起“头雁”重任。

如何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建设?这是方晓莹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如果能把文明行为像银行储蓄一样存起来,并兑换成物质或精神的奖励,村民的获得感将更加强烈。”方晓莹找来“两委”干部,设计出一套“道德积分”管理制度。例如,为村里老人服务、做好事,每次加10分;参加各类慈善活动、义务劳动,每次加10分;被发现乱倒垃圾,每次扣10分。每户村民获发一本“积分存折”,积分管委会按月对村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道德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米面油盐等日常用品,每季度前5名的家庭还将获得“道德文明户”流动红旗。

“我是党员,我应该带头参与。”70多岁的老党员方学忠是“高分榜”上的常客。他说,自从村里开了“道德银行”,大家都自觉打扫门前卫生,村里环境焕然一新。村里一块荒地在村民的合力建设下,建设成处处花香的“香园”,成了开平远近闻名的“四小园”建设示范点。

如今,宅群村因地制宜,将村里常年撂荒或季节性撂荒的农地改造成了“红心农场”。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入田种植,收获农产品,一部分用于慰问老党员、高龄长者和困难群众,一部分成为“道德银行”兑奖区的“新品”,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