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民政“十三五”民生答卷:用民生温度绘就幸福底色


民政连民生,枝叶总关情。回顾“十三五”时期,东莞市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推进以“大民政”理念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扎实有效。

一件件惠民之举,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实施,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志愿者、社工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构建“大救助”体系,逐步拓宽困难群体救助范围

织密网、托底线。这五年,东莞民政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更加有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困境儿童保障和关爱得到加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东莞市民政局牵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常态机制、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和入户核查联动工作机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

同时,东莞市民政局还牵头统筹社会救助“10+1”政策体系,修订《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完善分类别、分梯次临时救助政策顶层设计,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范围逐步拓宽至常住人口,全市困难群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0年,东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060元/人/月,比2016年增加450元、增长73.77%,低保对象食品、燃气及水电补助标准80元/人/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1696元/人/月,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1590元/人/月。

此外,东莞民政部门深入推进“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救助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街面巡查救助,加强寻亲返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流浪救助管理,努力实现全市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和市救助管理站内长期滞留人员“双减少”,“十三五”期间,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779人次。

志愿者、社工等联合救助流浪者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一老一小”涉及千家万户,东莞如何保障“老有所养”和“幼有善育”?

“十三五”期间,东莞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养老机构资助办法》等,明确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布局、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同时编制了《东莞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0 年-2035 年)》,为全市实施分区分级优化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供指引。

志愿者、社工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增幅为36.11%;养老机构床位增幅7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5.27张,增幅19.6%;实现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村(社区)100%全覆盖,实现全市33个园区、镇街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全覆盖,共有10150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资助;推进智慧养老,提升“平安铃”服务,启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成服务订单108.17万张,评价满意度达96% 。

在保障和关爱困境儿童方面,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扩建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大大改善了孤儿生活环境,还成立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立了市农村留守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完善了困境儿童生活、医疗、康复、就业、教育、住房等各类救助和关爱政策,初步建成覆盖困境儿童全需求、全链条的福利制度体系。

疫情期间,东莞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东莞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打造“民生大莞家”,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十三五”期间,东莞民政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上取得成效。期间打造了“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切实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打造了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品牌,重点推进东城街道、石碣镇、大朗镇等3个镇街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了城乡社区治理六个“十优”品牌,挖掘一批优质项目,带动基层治理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品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成效。与此同时还完善了城乡社区治理四项制度机制,抓好了专项治理“四大”举措落实。

“民生大莞家”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

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则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探索了具有东莞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专业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7044人,社会工作师1718人;全市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服务1889个,民办社工机构53家,其中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27个,服务涉及禁毒、教育、残康、医务、司法矫正、救助帮扶、婚姻家庭、企业、青少年、妇女儿童等16个领域,累计开展个案服务约7.34万个,小组服务约3.59万个。

疫情期间社工入户关爱老人

同时,东莞加快形成社会组织政策体系,强化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培育、扶持和引导,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值得注意的是,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东莞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广泛构建慈善阵地,配合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引导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依法有序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目前,全市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01家,设立慈善信托2个。

“2020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活动举行

有序开展社会事务,增强基本社会服务

五年来,东莞民政的专项社会事务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全市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倡导婚俗新风,拓宽服务范围,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共83164对、离婚登记29313宗;婚姻调解693对,并为20对抗疫医务人员新婚夫妻举办集体婚礼活动。

东莞为20对抗疫人员举行集体婚礼

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提升殡葬服务方面,“十三五”期间东莞共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用83852宗共1.025亿元;推进超期存放遗体处理,处理超期存放遗体590具。开展市殡仪馆门前乱象等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上线殡葬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推行绿色殡葬,累计举办骨灰海葬16次、树葬8次,结合疫情防控开通线上祭扫平台,全市遗体火化率连续20年保持100%,东莞市殡仪馆被评为省一级馆。

“十三五”期间,东莞民政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任务并取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开发应用东莞市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地名标志导向服务,“十三五”共批准道路命(更)名72045条,批准建筑物(住宅小区)命(更)名312宗,地名存量数量73754条。

东莞民政“十三五”期间还加强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审批,开展排查整顿。承接并落实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扩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围,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专项治理行动。

此外,机构改革前救灾、优抚安置双拥、医疗救助、老龄等工作也成效明显。

新起点新征程,东莞民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描绘好“十四五”规划发展新画卷,按照以“大民政”理念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不断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助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高水平小康的“东莞样本”。

【记者】薛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