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南海丹灶启动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为城乡融合注入历史人文内涵


10月16日,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在丹灶正式启动,在持续近两个月的活动时间里,丹灶将举办“文化+古村”“文化+善治”“文化+产业”“文化+传承”以及“文化+融合”五大项目,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展现近年来丹灶镇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城乡融合、脱贫攻坚等工作成效。

丹灶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丹灶愈发意识到,发展不仅局限环境提升,对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的挖掘更是精髓。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丹灶致力把文化融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乡愁不再成为记忆。在赋予传统文化第二生命力的同时,也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提升城市自身的品位和吸引力。

绵延城市文脉

本届康有为文化节以“聚势聚力强攻坚·有为丹灶谋发展”为主题,将从10月份持续到12月份,“文化+古村”“文化+善治”“文化+产业”“文化+传承”和“文化+融合”五大项目,同时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丹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康有为文化节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形式,策划开展主题晚会、品牌赛事、学术论坛、音乐沙龙、抗“疫”画展、抖音线上活动等9项“文化+”活动,包括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开幕式暨仙岗民俗文化文艺晚会、康有为文化节进村(社区)系列活动、音乐沙龙暨夜间feng味集市、“有为丹灶,探秘氢能”广佛小记者研学之旅活动、“康有为杯”少儿书画大赛、“非遗抖起来”丹灶镇非遗项目抖音线上活动、《穿回古代,你是哪一位“有为”人物》网红h5线上互动、“康园”论坛、线上主题宣传系列活动。通过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造全城共享文化盛事的氛围,激活康有为文化节品牌活力,助力丹灶文旅产业全面复苏、展现新机,以文化之力推进丹灶创新小镇建设。

和往年相比,今年康有为文化节将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绵延城市文脉,提升文化内涵。

开幕式现场举行的仙岗民俗文化文艺晚会就立足本土化,打造一系列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本土节目,用丹灶非遗项目盲公话演唱的阿卡贝拉版《有为颂》、歌舞《丹灶颂》+《岁月柔情古村美》、小组唱《放歌丹灶》等节目将轮番登场,凸显丹灶的古村美景和非遗特色,让观众更好地感知丹灶的历史与未来以及文化气息。

烧番塔是丹灶的重要传统民俗活动。 丹灶宣办供图

烧番塔是丹灶的重要传统民俗活动。 丹灶宣办供图

此外,今年康有为文化节将举办“康园”论坛这一学术品牌会议,通过专家学者参与“有为水道”历史文化研究,深入发掘、研究有为水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提升“有为水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创新传承形式,将丹灶本土非遗项目制作成抖音短视频,发起全民挑战,吸引更多人探索非遗文化。

挖掘文化记忆

丹灶连续举办17届康有为文化节,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生活,更是对地方文化的坚持和传承。通过挖掘和弘扬自身特色文化,激发文化活力,留住乡愁。作为有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康有为文化节在展现丹灶各项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将“有为精神”融入其中。以弘扬有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丹灶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本届康有为文化节开幕式所在的仙岗村,就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丹灶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28处,其中古遗址2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

此外,丹灶还拥有丹灶葛洪炼丹传说、南海龙舟说唱、传统龙舟(丹灶扒龙舟)、南海竹编、赤坎盲公话、西联村神诞、烧番塔(仙岗)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联村神诞。丹灶宣办供图

西联村神诞。丹灶宣办供图

近年来,丹灶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通过非遗推广专场活动,提高广大民众对本土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让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融合,也使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丹灶愈发意识到,发展不仅局限环境提升,对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的挖掘更是精髓。

以有为水道为例,可谓是岭南文脉,蜿蜒只有约8公里的水道,孕育出明代三朝阁老方献夫、理学家冯成修、杰出乡贤康有为、“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之父”陈澹浦等历史文化名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忠义精神、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等各种精神文化激荡。

日前,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近20人专家团队,到有为水道沿线村居开展走访调研。考察队深入挖掘丹灶有为水道沿线村居历史文化及名人事迹。他们通过查阅村居族谱、了解记载史册、与村民沟通交流等方式,在吉光片羽的历史典故中寻找丹灶本土的文化印记,从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在南宋至近代历史文化长河中,寻觅有为水道沿线村居历史文化瑰宝。

“希望通过有为水道的探索能和有为精神有高度融合,迸发出丹灶历史和文化发展魅力。”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表示,丹灶村居的历史氛围浓厚,希望今后可成为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基地,让学生们在此探索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等历史文化宝藏,为历史人类学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考察将编制成历史文化研究作品,从早期全球化、地域社会变迁的角度,呈现有为水道及附近地域成为中国近代先行地的宏伟过程。

激活文化魅力

文化不仅要被发掘和记录,更要被激活。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通过把文化融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丹灶正在赋予传统文化第二生命力。

为了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人居环境,丹灶大刀阔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岛两湖”建设走向深入,全力建设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完善翰林湖休闲旅游配套,推动仙湖与有为水道、仙岗古村、康园共同打造丹灶生态文化融合名片。

在城西,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丹灶以“有为水道”为轴线,以水道沿线村落为主体,提炼其“人文相似、历史相通、水道相连”的文化内涵,全面挖掘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塱心五个沿线村居的文化底蕴,通过水道和绿道慢行系统的有机结合,连点、连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以田园水乡、人文品牌开发、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文化项目。水道通过“湖”“村”“田”“庙”“湾”“园”“闸”节点建设,设计游船码头,以线带面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人文廊道。

如今,乘船沿着“有为水道”荡漾,两侧村居环境秀美,水域开阔。周边的村落桑基鱼塘纵横交错,参天榕树遮天蔽日,镬耳大屋屹立百年,无不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烧番塔、“拜斗日”、天后诞等文化活动延续几百年,食斋、赛龙舟、看粤剧、龙船饭等民俗传统代代相传。

丹灶每年举办的传统扒龙舟比赛,吸引来自各地的市民观赏。丹灶宣办供图

丹灶每年举办的传统扒龙舟比赛,吸引来自各地的市民观赏。丹灶宣办供图

接下来,丹灶还将重点打造仙岗社区蟹眼泉、伏水湾、大果忠义主题文化园、银河苏村龙舟掠影主题景观、良登田园印记五大重要景观节点项目,并继续加快其余建设项目的推进,争取今年初步完成“有为水道”特色景观带。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重点节点项目的推进建设,把文化内涵注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一个生态优美、人文勃兴、近悦远来的文化丹灶将从蓝图走向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 

【通讯员】叶迟华 张柏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