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人才立区”十年磨一剑,南海新年首场大会聚焦引才留才


1月13日,佛山南海召开鲲鹏人才大会,重磅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南海在未来5年内,将投入超50亿元,大力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

这是步入2021年来南海首场全区大会,拿出了最高会议规格,更给出了最大力度的真金白银。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像重视发展一样重视人才,像拥抱春天一样拥抱人才。”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南海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南海创新创业,寄望天下英才“如鲲一般畅游四海,如鹏一般翱翔九天”,与南海一起奋斗向前。

政策力度大覆盖广

充分发挥人才最大效能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主要特点是系统化、覆盖广、全链条和力度大。”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会上进行解读。

他介绍,南海将围绕“四大人才工程”,即尖端人才“领跑工程”、菁英人才“青蓝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和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从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四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

一大批高含金量的措施浮出水面,力度之强、创新之大,在同类地区罕见。南海首次公开提出,对掌握“卡脖子”技术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殊支持;同时,对获评区“天佑之星”项目的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扶持,对在南海的省市级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配套扶持;对企业引进海内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博士9万元、硕士6万元、学士3万元的引进扶持;为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业研发创新发生实际损失,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最高1000万元风险补偿。

“倍增工程”聚焦推动高校人才、科技创新与本地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对向南海输送毕业生的职业院校,将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企业设立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站),给予最高30万元扶持。在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南海每年将各投入至少1亿元,分别用于基础教育和医卫人才引培成长。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还体现出南海兼容并包的胸怀。扶持对象覆盖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包括南海区内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柔性引进的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南海还进一步深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创新将异地入孵南海“双创”基地的人才或团队,纳入南海柔性人才的政策扶持范围,推进跨区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合作。

“南海此轮对人才和科创的重视力度,传递出让市场振奋的信号。”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海此次超高规格、超大力度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有望激发新一轮的“孔雀东南飞”风潮,为南海新一轮的腾飞带来巨大的科创红利。

南海区重磅推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5年投入超50亿元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发展。 戴嘉信 摄

南海区重磅推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5年投入超50亿元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发展。 戴嘉信 摄

院士抢滩南海

最高获1000万安家补贴

当天活动上,季华实验室全职院士叶恒强获得“一事一议”领军人才安家补贴1000万元。根据《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对认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给予最高150万元、100万元的扶持。

从过去一年的数据来看,南海正越来越受到院士们的青睐。据统计,2020年,南海已有近20个院士项目落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项目团队等。

院士抢滩南海的背后,是南海浓厚的宜居宜业宜创新氛围。

南海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家具家电等12个产值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一批隐形冠军企业群,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南海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携手大院大所合作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平台链接优质项目资源,由此带动一批技术成果的落地孵化,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同样对支持创新平台发展有所体现,在多处提出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平台合作。

近年来,南海投入超100亿元推进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区内源头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承接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新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其依托单位50万元一次性科研经费补助。

对于符合条件的省新型研发机构,南海将给予依托单位最高3000平方米的三年租金补贴,向南海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的,按年度技术合同中买方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奖励,每年每家单位最高奖励100万元。

同时,南海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研发机构,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科研经费补助,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骨干人员、新型研发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团队成员,按照上一年度实际取得的个人工资薪金,连续三年给予地方财政贡献区级留成部分100%的奖励。

优化升级各类“双创”载体方面,南海将按照“一镇、一平台、一专业、一园区”的思路,支持利用存量、新增工业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建设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及科技产业园区,推行新兴产业厂房标准化建设,多元化投资建设一批高成长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南海区召开鲲鹏人才大会,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戴嘉信 摄

南海区召开鲲鹏人才大会,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戴嘉信 摄

十年长线布局

抢抓新时代创新红利

从2011年确立“人才立区”战略,南海系统开展人才工作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在活动现场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发展环境白皮书》,回顾总结了南海过去10年的人才发展环境。

地处广佛极点、被港深和澳珠两大极点辐射的南海区,10年来国内外院士和国家高层次人才人数增幅明显,全区人才总量从31万人增长至55万人,其中,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5.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16.7万人,人才数量与质量均走在全市前列。

人才工作,政策先行。

10年来,南海人才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1年围绕六大工程出台人才扶持政策,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2014年,创新“人才强企”系列举措,推动“人才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2018年以来,实施人才新政,创新人才认定与扶持分离,构建起“2+5”人才政策体系。

作为人才施展抱负的舞台,南海有着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生活配套完善等多重优势,让人才能施展、留得住。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双创”团队扶持奖励办法,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和创新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引进团队、带动产业、培育新增长点”的链式效应。

为扶持人才团队创业,南海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启动资金、场地租金、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奖励,一事一议团队项目扶持资金不设上限。

南海区委副书记伍志强介绍,截至2020年底,南海累计引进各级团队266个,南海人才团队计划有效地改善了南海内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未来产业发展选种育苗奠定基础,总体改善了南海的创新土壤,提升了创新能力,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撰文】黄逸豪 赵进

■更多阅读

专题|聚焦南海区鲲鹏人才大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