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再添一文化地标,中心城区如何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6月28日上午,禅城区文化馆新馆启用仪式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体验活动在新馆户外广场及各功能室举行。新馆毗邻金马剧院,新馆共四层,拥有舞蹈室、少儿活动室、管弦乐室、曲艺室等11个功能室,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禅城新的文化地标。

文化馆新馆的启用标志着禅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佛山市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中心城区,禅城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开展文化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文化供给体系,让示范区创建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民生福利,从“文化惠民”向“文化悦民”迈进。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新文化馆从原来的酒楼化身为文化阵地,反映了随着时代变迁市民对于精神生活有着更高追求,接下来禅城将以这种需求为导向,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做精、做化、做强中心城区的文化服务功能,助力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禅城区文化馆新馆已正式启用,在城市中心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场所。戴嘉信摄

新馆11个功能室将免费对外开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8日上午,在新馆户外广场上,禅城区文化爱好者以快闪的方式,与在场的市民群众共同演绎《我和我的祖国》,激情澎湃的歌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而在馆内的各功能场室,精彩的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不少市民群众参与,大家都迫不及待感受新场地、新设备带来的升级文化服务。

作为禅城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区文化馆新馆共四层,内设电子阅览室、展厅、创作室、舞蹈室、少儿活动室、管弦乐室、曲艺室、长者学堂/多功能培训室、多功能会议室、合唱室、戏剧室等11大功能场室。每一个功能室都根据专门的艺术门类量身定制,并配有相应的专业设备,多方面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

“以前我们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会到工人文化宫、居委会活动中心排练。”禅城区旗袍文化促进会负责人江焕萍介绍,目前该促进会拥有200多名会员,其中20多名是文化公益志愿者,希望新馆的开业能够为促进会提供新的活动场所。

据了解,为了使新馆各功能室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禅城区文化馆计划从7月8日开始,在禅城区文化馆网页开通免费网上场室、展厅预约服务,市民届时可登录禅城区文化馆网页,点击“场室预约”板块,填报相关资料后,即可免费预约场室及展厅,或者前往文化馆前台了解预约详情。

禅城区文化馆新馆已正式启用,在城市中心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场所。戴嘉信摄

此外,为了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效能,为广大市民提供综合性、便利性、规范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现场还启动了“十百千万项目” 公益文化培训计划,禅城区文化馆将建立文化艺术专家库,不断将文化艺术名家及文化项目带头人纳入其中。

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进基层、百姓公益艺术课程、爱心公益艺术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禅城文化艺术大讲堂、文艺骨干及文化队伍培训课程等活动,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培训活动。

据了解,该计划时间跨度五年,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非遗、文创等十大类别;整合了百位文化艺术名家及文化项目带头人等专家资源;通过到学校、村居、园区、企业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力度的千场公益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对接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数以万计的群众受惠。

“新馆所在地原来是一个酒楼,经过改造后变身为文化馆,这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的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禅城区将继续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以文化馆总馆为中心、各分馆为切入点,深入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随着新馆的迁建,原有的文化馆将改造为图书馆,届时禅城各镇街将形成三大组图书馆,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市民在电子阅览室浏览资料。戴嘉信摄

文化阵地全覆盖

线上平台实现文化供给无死角

文化馆新馆的启用,正是禅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缩影。

禅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完善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佛山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禅城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基层延伸,在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2亿元,整合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覆盖全区的“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各类活动站点达到875个;按照“五个有”的标准建成136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家门口、零门槛”社区文化生活圈逐步成型,为建设“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巩固了基础。

与此同时,禅城区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通过鼓励发动企业,参与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修缮重建。顺利完成了水上关帝庙、李广海医馆旧址、天后庙等一批文保单位的修缮,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投资的公共文化发展格局。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禅城区还积极推进文化供给均等化,实施公共文化配送工程,全面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据统计,近三年来,仅禅城区文化馆就开展了各项文化活动合计约3000场。目前,禅城已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项目、季季有精彩、全年惠市民”的大文化格局,搭建起永不落幕的文化大舞台。

文化馆内的多功能展厅。戴嘉信摄

在禅城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过程中,社会组织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向市民提供更多元、丰富的文化服务,禅城区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辖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达56个。

以佛山创意产业园、知隐博物馆、岭南天地运营单位、南风古灶1506创意城、佛山市西贝戏剧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可提供专业、高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和团队,成为全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除了提供线下服务,随着互联网发展,禅城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禅城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最新信息技术,建设文体旅一点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构建禅城“互联网+公共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禅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搭建起公共文化资源库,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文化场馆网上预约、租用服务、网上培训、志愿服务、网上调查、活动交流等一站式服务项目。

市民可通过文化点单提出文化需求,还能随时随地逛全景博物馆,享受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甚至成为文化资源的发布者,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文化馆内的多功能展厅。戴嘉信摄

政策扶持本土文艺创作

优秀作品百花齐放

除了各项文化活动遍地开花,随着经济发展,市民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升,对于优秀文艺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鼓励本土文化社团发展壮大,培育更多本土优秀文艺作品,禅城以创建国家及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文艺创作修编、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文艺社团(队)扶持办法(修订)》《佛山市禅城区文艺精品资助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文艺作者发掘佛山故事,创作更多体现禅城特色、佛山风格、岭南气派的文艺精品。

在政策的鼓励下,禅城各类文艺社团、文艺作品百花齐放。去年,禅城区开展了文艺社团(队)扶持和文艺精品资助申报工作,共163个申报项目参加了专家评审,其中的143个项目共获得131.9万元扶持资金。同时,依托各类展演,禅城建立起群众文艺创作新品新人不断涌现的常态机制,助力本土文艺创作数量和质量的双双走高。

据统计,2018年禅城区文化馆创编、选送的文艺作品参加各类省、市级比赛获奖31项,其中省级奖项6项,市级奖项25项。这些作品既突出了禅城丰富的本土特色,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新风尚,又有力地传递了禅城声音,提升了禅城文化地位,营造了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格局。

文化馆内展示的石湾陶艺作品。戴嘉信摄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文化事业发展,2017年禅城区出台了《“品味禅城”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提出以要以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形态、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价值,引领城市发展,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禅城文化建设达到新水平。

为了实现目标,计划提出,以祖庙东华里片区、石湾西片区、莲升片区“三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为抓手,启动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项目,推进区家庄、石路巷古民居群、花王庙、蕺园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以南风古灶、高灶陶窑为核心,引领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石湾西片区(中国陶谷)改造提升,积极推进丰宁寺、莲峰书院修缮项目、岭南特色朱紫街复建工程、河宕贝丘遗址保护和活化项目切实推动南庄罗园村、石湾石头村及张槎村活化升级工作等。

此外,禅城区还将完善禅城区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广东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佛山市禅城区知隐博物馆、佛山市禅城区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艺术馆的专业指导和扶持;在禅城区中小学逐步普及“非遗进校园”活动等。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个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其中,梁园的改造项目有望年内完成,改造后将由目前的19亩扩大到68亩;包括非遗展示馆等一批文化项目也有望近期完成。

【记者】孙景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