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肇庆新闻 > 正文

特稿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座珠三角林场的花甲变迁


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城区出发,向西北方向,途径贺江碧道画廊,沿扶来村委会路口蜿蜒的水泥路,穿过一片片农田继续前进四五公里后,一条画有彩虹的沥青路从不远处的一片郁郁葱葱中伸到脚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举头望去,今年10月一期建成的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已近在眼前。近年来,肇庆封开县以建设贺江碧道画廊景区为契机,着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县域全域旅游格局。作为县域全域旅游的一块“新版图”,仅国庆黄金周试营业期间,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在基地门口,一块手书字体、显得斑驳的“封川国合六角林场”铁质招牌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成为这片绿意里显出“年代感”的注脚。

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前身——封川国合六角林场的铁质招牌。 南方+卢逸轩 摄

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前身——封川国合六角林场的铁质招牌。 南方+卢逸轩 摄

封川国合六角林场,是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的前身。对于周边地市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而言,这片占地2.3万余亩的森林是他们携家带口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口街道扶来村村民,以及见证过这片森林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成为休闲旅游之地的老人们而言,这块铁招牌背后远不只是一座新的旅游景区,更是寄托着他们情感与岁月的心灵家园。

受访者供图

植树育林,从一片荒芜到翠绿满山

六角林场位于封开县江口街道扶来村扶来埇,林场内的六座山峰是六角林场之所以得名的最初由来。在林场观景台举目四望,目之所及,松树、桉树、杉树在秋日映照下为起伏的山峰披上了深浅交错的绿色。

“荒山、荒草、荒地”是老员工口中,这是林场初期的写照。

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林场虽已有其名,却未有林木成荫之实,场内也仅有十余名员工开展育林工作。当时,林场内除湿润的山窝地生长了少许低矮的乔木、灌木外,其余地带都是“一片荒芜”,没有山路,更无人居住。

时间来到1963年,这一年,封开县以国家投资扶持,地方集体出土地和劳动力的形式,在全县创办了多个国家和集体合办林场(简称:国合林场),国合六角林场正是在此时改建而来。随着国合六角林场的诞生,“林场无林”的境况即将迎来转机。

荒山的“改头换面”始于1964年。那一年,当地响应国家“植树造林”号召,连续多年,每年发动群众1000余人,在山中安营扎寨开展植树造林。

森林在秋日下斑驳出深浅交错的绿色。 南方+卢逸轩 摄

森林在秋日下斑驳出深浅交错的绿色。 南方+卢逸轩 摄

20世纪80年代担任六角林场副场长的聂金安回忆:“当时要求,每家每户原则上至少贡献一个劳动力投身到植树造林中去”。1970年前后,曾经荒芜的山地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绿意盎然。

1988年出版的《封开地方志》为这段历史留下了文字描述,《封开县国社合作林场历年造林面积统计表一》显示,六角林场的大规模造林集中在1964至1968年之间,其中,1967年造林7450亩,1968年造林1410亩,其余年份造林面积均超过4000亩,累计造林面积超过22000亩。

林业发展了,茂密的森林形成了“绿色的水库”,农田不再为旱涝所困,水土流失问题也迎刃而解。

受访者供图

事业兴旺,应聘者数倍于计划数

经过十余年的造林养护,1980年前后,六角林场迎来了基础建设高潮。《封开文史——林业发展史专辑》中记载,1980年起,扶来口至林场的公路以及林场至台洞尾林区公路先后开通、14公里长的运材公路顺利完工、场部高压电线架设完成、27公里通讯线路实现畅通。此外,林场内兴建了一栋面积10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员工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基础建设水平的稳步提高,为六角林场孕育产业提供了土壤。20世纪90年代起,六角林场乘着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依托自身超万余亩的松树资源,面向职工以及周边村民提供有偿松脂采集。同时,六角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和发展各式产业,1992年前后,由六角林场兴办的木材加工厂、木片厂、家具厂、采石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已退休十余年的聂结垣自1992年起担任六角林场场长近15年,曾参与木材加工厂、家具厂的创办,见证了林场飞速发展的时代。他回忆,20世纪90年代,六角林场在封川镇乃至封开全县林场中的经济效益都排名靠前,以1995年为例,六角林场年收入达520万元,纳税43万元,纯利润175万元,84名员工的年均收入约为5500元。因在林场工作收入可观,即使应聘门槛颇高,但是“每次对外招聘都会收到数倍于计划的报名”。

在六角泉基地办公室内,数面锦旗惹人瞩目,展开来看,包括“先进党支部”“省先进林场”“防火先进集体”“湘粤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落款时间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世纪初。在其中一面锦旗上,“一九九九年度经济突出贡献奖”几个金色大字穿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向来者讲述着六角林场过往的辉煌。“当时林场无论是植树造林的经验还是经济建设的方式都曾在全省获得推广”,聂结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2000年后,六角林场及其附属的各个工厂都面临着效益逐年走低的情况。2007年,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封开县对于六角林场进行改革,引入了社会资本开展经营。林场只保留有约20名技术人员留守林场开展植保和资产管理工作。“十几年来,我每个月至少住在林场20天,和林场员工之间早已亲如一家,非常不舍。”聂结垣说。

六角泉基地中的二十四节气长廊,基地于今年国庆期间对外试营业。 南方+卢逸轩 摄

六角泉基地中的二十四节气长廊,基地于今年国庆期间对外试营业。 南方+卢逸轩 摄

受访者供图

涅槃重生,用好绿水青山

四季交替、时光流转,叶长叶落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六角林场已成过去,新的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在此基础上涅槃重生,正在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过去数十年间依靠种植、伐木和木材加工盈利的六角林场,今天如何转型?封开县的回答是:留住并用好绿水青山。

2020年,江口街道响应封开县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强县的号召,趁着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建设东风,着手对六角林场重新规划,确定打造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基地于2021年底开工建设,于今年10月前完工一期,并投入试营业。随着基地于今年国庆期间开门迎客,封开县全域旅游格局再添一块“新版图”,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了新一步。

根据《封开县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结合森林景观资源的分布和道路系统,基地规划结构呈现“一带一心五片区”的特点,共分为入口服务区、康养体验区、森林运动区、森林医学区和林下南药培育区五个功能区。

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也是封开县首个集合森林康养、森林研学、自然教育、森林运动、森林体验、休闲娱乐等旅游元素于一体的游乐林场。目前,基地已有约300亩区域对游客开放,另有千亩区域将在五年内与公众见面。未来,基地不仅将继续担当封开县生态安全“守护者”的角色,同时也将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森林休闲旅游新热点以及珠三角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新去处。

如今,走在基地的林间石子小路中,溪水潺潺、虫鸣鸟叫不绝于耳,在沿溪的“南药溪谷”小路两旁,砂仁、肉桂、益智等南药药材随处可见。每逢节假日与周末,不少封开周边地区的游客都会携家带口前来体验徒步、烧烤等游玩项目。此外,基地积极响应教育部“劳动课进校园”的号召,与县教育局合作,打造了中小学生自然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

六角泉基地中的山泉泳池 ,远处层峦叠翠。 南方+卢逸轩 摄

六角泉基地中的山泉泳池 ,远处层峦叠翠。 南方+卢逸轩 摄

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附近,扶来村村民切身感受到的是,陪伴了他们数十载的六角林场的巨变,为他们带来了“产业建在村里头、就业不出村门口、增收可在家里头”的新机会。目前,基地中聘请的安保、保洁等岗位的员工中,超过50名都是本地村民。入职基地后,员工人均年收入可达三万元。

当前,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仍处于建设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基地将在生态保护和完善基础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美誉度,着力冲刺3A、4A级景区。下一步,封开县将会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新的协同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农业等发展,打造深化全域旅游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六十余载岁月里,六角林场从一片荒芜到绿树成荫,每一株扎根在山野中的树木都是封开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它们经历、目睹了发展理念从“向山要田”“向山要粮”“向山要发展”“向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变化的全过程。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住并用好这一片绿水青山。”林场老员工望着山林动情地说。

南方+见习记者】卢逸轩

南方+记者】吴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