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与北京并列首位!深圳拥3支制造业创新“国家队”|大湾区产城速递


《大湾区产城速递》第168期

(1)与北京并列首位!深圳拥3支制造业创新“国家队”

11月22日,深圳市人大代表视察深圳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情况相关座谈会传出消息。深圳市牵头组建或者参与联合共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达到3家,在数量上与北京并列全国首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位于龙华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于2020年获批,是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设立的唯一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组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先进治疗、植介入器械、康复与健康信息等领域,致力突破行业发展的共性核心关键技术。

2021年,深圳市获批国家5G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由福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组建,依托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运行。中心组建的5G产业技术联盟拥有成员单位近400家,覆盖本领域半数以上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5项。

今年10月,工信部批复同意由四川新视创伟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博华超高清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深圳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队”再添新成员。

2022年,深圳市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20个,累计达67个,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5家,新增数量成全国大中城市第2位,总数达442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

(2)《低空经济白皮书—深圳方案》发布

11月22日,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IDEA研究院”)主办的2022 IDEA大会在深圳开幕。大会发布了由IDEA研究院编制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深圳方案》在内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这场为期两天的科技创新盛会,以“About IDEA, Beyond ideas”为主旨,云集沈向洋、李世鹏、高文、徐扬生、孟建民、田奇、张晓平七位院士,以及来自政企学研等各界40余位顶尖科研工作者、领军企业家、精英创业团队代表参会。《白皮书》提出将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的理念,并指出从“可通达空域”转变为“可计算空域”,进而成为“可运用空域”的数字化实现路径。

此次大会还发布了“盖亚计划”、DINO、ReScript中文版、PREDA并行区块链语言、Quant4.0等IDEA研究院科研成果项目,以及介绍新一代机密计算协处理器SPU、论文阅读平台ReadPaper 1.0版、BIOS生物医学知识图谱3.0版等多项创新产品的研发进展。

(3)上半年亏9亿,蜂巢能源IPO获受理

据上交所官网显示,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公司拟募资15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招股书显示,蜂巢能源近年来持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近9亿元。此外,公司关联交易占营收比例较高。

招股书显示,蜂巢能源为专业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前身为蜂巢有限,由长城汽车于 2018 年2月12日出资设立。公司不乏知名股东,包括先进制造基金、京津冀基金、碧桂园创投、中银基金、深创投基金、三一重工、小鹏汽车、湖北小米基金等。

在动力电池领域中,蜂巢能源装机量位列第六。公司客户涵盖诸多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包括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PSA(Stellantis 集团)等。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44.74亿元和37.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及-8.97亿元。

(4)2023年研发经济超千亿,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再发大礼包

11月21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近日印发的《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政策核心内容包括6个方面16条政策措施,注重发挥上海龙头企业、科技设施、专业人才、临床资源、金融资本等集聚优势,进一步突出研发创新和经济贡献并重的政策导向,优化CDMO等支持政策等。

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新模式方面,对满足上述条件的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优化改良型新药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支持政策。对满足上述条件的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优化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支持政策。对满足上述条件的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

在支持研发创新产品的上市和使用方面,针对较多企业希望加快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创新产品入院使用速度。一是进一步提升创新产品审评审批速度。对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创新性强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推荐进入本市优先审批程序。二是加快创新产品入院使用。

数据显示,上海相关专业领域内院士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汇聚了转化医学、蛋白质中心、药品医疗器械长三角分中心等重要平台机构,涌现了克隆猴、单染色体酵母合成等我国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诞生了全国首个国产细胞治疗药物、质子治疗设备等创新产品。

从2017年至今,上海共有19个创新药获批上市,63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相关产品数量全国领先。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审批通过的创新药达到了新高峰——45个。截至2022年10月底,他们审批通过的创新药已达35个,其中,数量最多的还是抗肿瘤药。

资讯综合自:第一财经、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

【整理】邱永宽 余晴晖

更多《大湾区产城速递》

(群二维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