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修复乡愁记忆!打卡中山小榄西区社区蚕仓文旅新地标


旧建筑是历史留给城市的宝贵“记忆”,代表了一个阶段的城市生活风貌,更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修复旧建筑也是修复乡愁。小榄镇西区社区积极探索旧建筑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商业+公益”模式,活化改造旧蚕仓,植入龙舟文化,打造文旅新地标,助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我们刚到蚕仓调研时,现场比较破旧杂乱。为更好地了解蚕仓的空间布局,我们做了这个模型,共同探讨各个空间该如何活化利用,现在这模型成了文化馆的装饰。”

应届毕业生林华洛是土生土长的西区人,去年带领社区大学生团队,在西区社区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蚕仓文旅项目调研。调研发现,社区缺乏被大众认可的文旅地标,且85%以上的西区居民支持蚕仓留存改造,变成多功能的服务空间,并期望对本地蚕文化、龙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通过广听民意、深入研究思考,他们撰写了调研报告《西区蚕仓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蚕丝旧时梦,龙艇助起航”项目为例》,提出“打造多元空间,丰富文化形式”“拓宽文旅宣传渠道”“文旅×商业模式开发”“打造蚕仓品牌”等蚕仓活化改造思路,被团中央评为“2023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西区社区党委委员李嘉华表示,依托社区大学生调研成果,社区党委决定,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蚕仓进行活化改造,保留建筑特色,让蚕仓成为传承传统蚕文化、龙舟文化的阵地,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社区的特色标识和公众时代记忆,从而见证“西区历程”,讲好“西区故事”,传播“西区文化”。

据悉,蚕仓文旅项目分两个阶段推进,一阶段引入“南河西树”咖啡文化馆,打造了一个集阅读、咖啡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目前已对外开放;二阶段将打造龙舟馆和蚕丝馆,展现西区龙舟文化,感受西区昔日蚕桑发展史。“两馆”目前正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五一”期间与市民见面。

林华洛表示,看到这个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让他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活化改造后的蚕仓成为了大家了解社区历史文化的一扇窗。

李嘉华认为,蚕仓文旅项目的启动,不但提升了社区的商业氛围,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之前我们一直想把蚕仓对面的九村大小公园升级改造为彩虹公园,但却不乏反对声音。现在居民看到了蚕仓改造的成效,都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甚至参与公园的改造。下一步,社区也计划将该公园和旁边的九村篮球场一同升级,联合打造西区社区青年创新孵化基地,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推动青年人才回流社区,参与乡村振兴。”

社会力量促共赢,以点带面强辐射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古旧建筑活化之关键。西区社区引入第三方商业机构参与运营,联动本土企业菊城假期,培育“咖啡+”新业态,力促文旅商融合发展,为蚕仓带来持续运转的内生动力。

“我们养殖了蚕宝宝,让小朋友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还有多个龙舟模型,以及馆内很多桌椅,都是我们用原木搭建而成,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墙上挂着的这组照片,更能清晰地看到蚕仓活化改造前后的变化。”

“南河西树”咖啡文化馆店长叶培林介绍,由于文化馆承载着传播西区龙舟文化和蚕文化的使命,因此馆内增设了很多相关元素。目前文化馆还在不断优化完善,未来将联动镇内知名企业,将小榄“两花一果”引入其中,如菊花饼、荼薇蛋卷、龙眼叶茶等,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南河西树”咖啡文化馆

为进一步发挥蚕仓地标示范作用,西区社区计划以蚕仓为中心,以祥龙路-西苑路-太乐路为纽带,作为西区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蚕仓改造+示范带”带动辖区连片文旅发展。具体包括年内完成石龙树木园公园建设,打造群众休闲树木园和龙舟露营培训基地;在祥龙路打造乡史馆的同时,对周边进行美化绿化,展示西区社区发展历程,打造绿美空间;探索以村企合作模式,打造西苑路G-BOX西街夜市等,以点带面、连片辐射,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