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广州新冠肺炎治愈率99.6%,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获国务院表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广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激励。5月22日上午,广州市第11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欧阳资文介绍了广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广州公立医院改革路径亮点频现

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2017年7月15日,广州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两年多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在持续推动中不断深化,在落实国家和省“规定动作”基础上,广州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欧阳资文介绍了改革的主要做法:

高位建立领导机制,强力推进属地公立医院联动改革

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统一管理医疗、医保、医药。在 “三医”联动方面,卫生健康、医保、发改、财政、人社等多部门协同,推出配套政策。协调市、区属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同步参与改革,实行“同城同策”“同级同价”。

率先取消药耗加成,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

改革准备期间,广州在较短时间内实施多次精准测算,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2个月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18年12月29日,全市又率先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年多来,根据“腾空间”情况,广州先后5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6600余项,重点调升儿科、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适当调降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项目的费用,并且注意对肿瘤和传染病等专科医院在“同城同价”基础上又实施“一院一策”。同时,明确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按“调价:财政:医院=8:1:1”比例补偿,并创新实施“定额+差异化”补偿方法,有效避免不同类型医院之间补偿水平悬殊。在调价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参保群众整体负担不加重。

发挥医保作用,持续推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在实施多种付费方式基础上,广州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赋值的病种组数量达1万余个,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占总例数94.75%,建立起以住院全病种管理为核心的医保总额控制体系。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位居全国前列。积极发挥医保基础性和杠杆性作用,协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动医联体建设等各项改革,做到应保尽保、以保促改。

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建成有影响的区域性药品集团采购(GPO)平台,药品总体降费幅度近25%,同厂同规格药品总体降幅近12%,一年可节约药品采购费用40亿余元。认真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所有公立医院按中选价格采购使用国家试点中选药品(25个品种32个品规)。广州公立医院及时采购并合理使用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同时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调动激发改革热情,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注重发扬医务人员改革主力军作用,落实“两个允许”,广州市公立医院建立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做到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绩效考核结果等级、重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四个相结合”,人员经费占公立医院总支出比例持续增高。通过建立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实现个人目标年薪绩效与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通过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聚集、承担重大科研教学任务及重点建设的公立医院,进一步核增提高薪酬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公立医院工作人员收入水平。同时,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制度,扩大公立医院自主分配权。近两年来,市属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逐步提高。

定位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广州各公立医院推进“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大力提升医院党建工作水平。坚持把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党建和业务协同发展,做到双规划、双促进、双提升。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遴选了首批40家试点医院。推动辖区内3家公立医院参加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15家公立医院参加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完善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政策。普遍制定章程,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推动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和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高地,统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辖区内13家医院参与省“登峰计划”,并获得省财政投入经费39亿元。市级财政同时配套投入9亿元。

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大力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

将医联体建设作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要求,统筹各区医联体规划布局,区别不同情况组建医疗集团、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等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全市共组建医联体144个,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在花都区医疗集团、番禺区医疗集团、从化医共体等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实施“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医保结算方式,三级公立医院的引领作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更加清晰。全国医改现场会连续两年在广州召开,“花都模式”成为全国医改新标杆,相关经验写入中组部编撰的干部培训教材。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达99.6%

在近两年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探索中,广州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获得国务院考核工作激励是对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肯定。欧阳资文表示,广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仍在推进,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保障了公立医院平稳运行。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市84家监测医院取消耗材加成价格补偿率达108.6%,公立医院总体补偿到位,正常运行得到有效维护。

二是促进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市已建成各级类医院283家,其中三级医院68家、三级甲等医院38家, 2018年复旦版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广州地区有9家医院进入前100名,40个专业进入前10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市。同时,广州地区正在建设1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区域医疗中心,并拥有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目前,广州取得了新冠肺炎患者99.6%的高治愈率和0.22%的低病亡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实现了医疗费用增长合理控制。监测数据显示,本地区公立医院技术劳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018年的29.3%提升到2019年的31.2%,门急诊次均收费增幅下降至4.3%,出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下降至6.5%,都远低于10%的控制增幅。医保住院总医疗费用增长率从10.71%下降到8.35%。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激发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7年至2019年,市属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有较大增长,超出事业单位平均绩效工资近2倍。市属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比达到42%。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干事创业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意愿越来越强,大部分职工都对改革措施比较满意。

五是增强了人民群众医改获得感。医保指定病种次均个人费用负担下降明显,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近几年都在20%以下。根据第三方关于患者对广州公立医院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广州市患者对二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得分达80.77分,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得分达到82.61分。

欧阳资文表示,今后,广州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围地区延伸;构建主城区-副城区-五个分中心的网格化医疗布局;还将继续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完善病种分值调整工作,巩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监管,推动协同监管、大数据监管相结合。

【记者】郎慧 宾红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