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广州“水浸街”如何治理?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来解答!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广州都进入“龙舟水”时期。每到这时候,往往会造成城市中多处地段出现“水浸街”现象,为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什么每次下暴雨就会出现城市内涝?对于城市内涝这一“老大难”问题,广州有什么好的做法和预案?对于全市128个积水风险点,广州将采取怎样的措施?

5月27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到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话务现场接听市民来电,并解答了近期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广州缘何“水浸街”?超标准降雨为主因

5月21日至22日,广州降下超纪录特大暴雨,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此次降雨强度大、范围广、面雨量大,小时雨强无论强度还是范围均超历史纪录,全市面雨量为101毫米,小时雨强超80毫米的有42个站次,破历史纪录。

针对此次暴雨,冯明谦透露,其内涝主要成因一方面是由于超标准降雨,超出了河涌、管网应对能力。

据介绍,本次降雨全市共有468个测站(占比74%)录得50毫米以上的雨量,305个测站(占比48%)录得100毫米以上的雨量,25个测站(占比4%)录得250毫米以上的雨量,其中黄埔区永和街永岗小学录得全市最大累积雨量378.6毫米,远超百年一遇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322毫米),黄埔区珠江街黄埔大桥录得最大小时雨量167.8毫米,远超百年一遇降雨量(1小时降雨量114毫米)。

“降雨相关指标远超现有设施排涝标准,是造成片区积水的主要原因。”他表示。

此外,受上游洪水及强降雨影响,广州部分潮位站出现超警戒潮位。据他透露,如增城官湖地铁站周边积水点,主要由于下游官湖支涌水位过高(即将漫顶),导致区域降雨径流无法顺利排至下游,顶托上游径流无法排除,造成较为严重的内涝。

“低洼地区在汛期易产生积水,且退水时间长,地铁、下凹式立交桥、路桥涵隧等人工洼地也易积涝,如开源大道立交。部分地区排水管渠标准偏低、排涝泵闸设施陈旧、河道排涝标准偏低等也是造成积水的原因之一。”冯明谦表示。

本次降雨共发生443处积水,其中:增城区208处、黄埔区180处、天河区23处、海珠区8处、从化区7处、白云区5处、番禺区5处、南沙区4处、花都区2处、荔湾区1处。为应对此次降雨,全市共布防324处,出动专业抢险人员1692人,抢险车辆365台,抢险设备(抽水泵)532台,大型排水车28台。

为进一步做好广州暴雨内涝防御工作,冯明谦介绍,广州在加强清疏的基础上,要抓好排涝设施检修维护工作,包括清理雨水收水口,检查井的垃圾、树叶等杂物;组织各区、排水公司及时做好“5·22”暴雨水毁排水防涝设施的抢修工作;对积水风险点周边排水管网、河道等设施开展专项清淤、疏浚,检修泵站、水闸,恢复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同时,对于全市低洼易浸区,广州正开展再排查、再整改、再布防。在地铁站点、建设工地以及路桥涵隧等重点区域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加强龙吸水等大功率抽排设备的应急物资保障,及时开展临泵抽排、应急抢修等工作。

洪涝灾害如何应对?以工程改造、排水管理、应急抢险为抓手缓解内涝

为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解决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冯明谦介绍,广州正不断完善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工程改造、强化排水管理、加强应急抢险三项措施缓解内涝影响。

在加快内涝治理工程中,广州正实施提高排水标准的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把新城区的排水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旧城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渐提高现有排水标准,达到2至3年一遇。

排水设施运营管理方面,广州已成立排水公司,构建了现代化排水事业管理模式。“市排水公司人员近1800人,投入运行11个养护应急抢险基地,成立了10个大型抢险组、48个重要区域保障组以及43个主干道路保障组。外围各区也参照成立了区排水公司。”冯明谦提到,2020年以来,排水公司对积水风险点周边排水管网进行汛前加强性清疏,全力保障排水通畅,其中广州排水公司共完成周边管网清疏近800公里;各区排水公司累计共完成清疏近3000公里。

正值汛期,广州通过提前谋划部署2020年防内涝应急布防抢险工作,组织各区、排水公司等单位制定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依托市、区三防指挥平台,由各区统筹排水公司、专属道路单位、施工项目管理单位、属地街镇开展排水防涝工作。

目前,正值“龙舟水”期间,为保障广州市中小学学生顺利返校,广州市水务局组织各单位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应急排水巡查和布防,“5·22”暴雨期间共布防198处,出动抢险人员1215次。

当前,广州正加快推进《广州市防洪排涝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出台实施,大力开展防洪排涝建设,落实完善骨干防洪潮体系、提升片区排涝能力、提升水务设施运行水平、强化行蓄空间管控四大任务。

全市共梳理出128个积水风险点,11处有严重内涝

按照“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今年4月,广州市水务局发布了历年来可能存在积水风险的点,共128处。

冯明谦介绍,根据《广州市城镇内涝等级划分标准》,目前全市存在128处积水风险点,其中,积水点29处、轻度内涝73处、中度内涝15处、严重内涝11处。“我局对积水风险点实行台账管理,要求各区抓紧治理,初步统计采用工程(含应急抢险工程)措施94项,管理措施34项,目前已完成40项,其余内容正在加紧推进。”

记者了解到,按照相关国家规范,只有在积水达到一定的程度(有量化的标准),影响车辆通行和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称为内涝。

“名单中提及的128个积水风险点,是梳理历年来可能存在积水风险的点,其中大多已经采取措施,有些正在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但仍需实践检验复核,设计重现期下不一定会出现积水或内涝。”冯明谦表示。

截至2020年1月上旬,2018年排查出的169处内涝风险点整改,已完成152处,完成率90%;其中住建部防涝补短板信息系统督办的23个内涝点的治理,至2019年6月下旬已全部完成。2019年排查出的72处内涝风险点,建立台账,确定区属各级责任人,逐宗落实整改,截至2020年5月,广州已完成对71个水浸点的整治,完成率为99%。

【记者】黄舒旻

【通讯员】赵雪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