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聚合多专业资源!海绵城市建设新平台在广州成立


10月19日,全国首届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交流与产品展示大会暨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海绵城市创新性地推动着绿色发展和低碳城市发展,在解决城市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卓介绍,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将作为一个平台,高度聚集技术资源,创新技术应用,保障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在统筹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综合治理城市水环境及城市更新发挥重大作用,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引领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经历了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大规模城市建设也造成了城市原本生态系统和地貌水文特征的变化,许多城市“雨大必涝、雨后即旱”等突出问题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而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这个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涉及涵盖了大市政行业的各个专业领域,需要城市规划、道路、排水、园林绿化、环卫乃至水利多专业的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海绵城市建设。

“在生态文明和碳减排、碳中和背景下,举行全国首届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交流会及产品展示大会、成立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必将对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春生在致辞中表示。

会上,专家学者就海绵城市规划、投资、建设、运维、管理、评估等方面各抒己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看来,随着城市扩张,城市群逐渐成形,海绵城市的规划应该更加重视在城市群尺度上的防洪整体规划。“城市群大区域的防洪系统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预留发挥生态作用的绿地,在城市内预留足够的洪水通道。”

马军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在更大空间尺度上,在战略层面开展城市群的洪水疏导、贮存、调蓄和利用工作。“地面、地下、农田、林区、湿地、水库等调蓄作用应该充分利用,降低洪水径流风险,同时科学排布下渗和防渗措施,将降雨作为地下水源的补充。”

【南方+记者】郑慧梓

【通讯员】李远国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