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广州,何以担当枢纽


■编者按  

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系列活动12月1—4日在广州举行。本届会议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着眼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为鉴,深度探讨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和深化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会议期间,举办“读懂广州”系列专题研讨会,努力为推动世界读懂中国作出广州贡献。  

南方日报12月3日广州观察AII01版报道

南方日报12月3日广州观察AII01版报道

大枢纽塑造大格局。  

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枢纽的能级对巩固城市地位、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至关重要。  

12月1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专题研讨会“枢纽经济”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从千年古港到改革开放窗口再到国家中心城市,广州一直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节点。今天的广州已经踏入新征程,持续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开放与交往,集聚与分拨,枢纽为广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着交通“流量”转化经济“留量”。  

面向未来,广州将依托“枢纽”这个载体,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向全球和区域生产服务网络中的交汇点和重要节点聚集,形成具有强大联系能力的市场经济活动,有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回望过去  

2200多年历史的枢纽之城  

广州依水而建、因港而兴。穿越历史的长河,这里一直是联通内外、纵横八方的枢纽之地。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世界一线城市,是典型的枢纽型城市。”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高裕跃说。  

他表示,经过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持续发展,广州面向全球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和综合门户枢纽能级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国际商贸枢纽、国际物流枢纽、国际消费枢纽、国际文化枢纽和国际科技枢纽也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正源源不断转化成城市发展的活力,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有力支撑。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讲述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西汉初年起,从广州港出发的船队远航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波斯湾诸国通商贸易,明清时期“一口通商”,孕育了繁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港成为华南第一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充分发挥自身空港、海港、铁路港高度集聚优势,国际枢纽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2年,国家赋予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的重大使命。广州由此开启了新时期奋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新征程,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功能不断提升。  

看天上,广州开创了中国航空史的诸多第一。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一号”在广州问世、“广州号”飞机首次环飞中国……作为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和国际入境的重要口岸,面对疫情冲击,白云机场顶住压力,去年全年运输旅客4377万人次,客流量问鼎“全球第一”。  

看地上,广州铁路拥有百年历史,在全国铁路网中占据重要地位。京广、广茂、广深铁路以及武广、南广、贵广客专等相继建成,形成纵横南北、贯通东西的铁路网络和“三主一辅”客运枢纽布局。2020年完成旅客发送量居全国前二,广州南站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一。  

看海上,广州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枢纽,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也是全球唯一历经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如今,广州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口。2020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标箱,分居全球第4、第5位,正从世界大港迈向世界强港。  

海陆空枢纽通达全球、影响世界,广州牢牢把握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枢纽传播好中国故事。  

立足当下  

联通内外彰显城市能级  

8162、21540。  

这分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广州港目前累计进出港国际航行船舶和进出港港澳航线船舶艘次。  

“直面新冠疫情全球影响,广州发挥了国际大都市的担当。”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袁越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改变了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但作为千年不衰的国际商贸大都市,国际航线巨轮每日在广州穿梭不停,实现了境外疫情水路输入“零感染”,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和生产企业压力,展现了大国、大港和广州国际化大城市的良好形象。  

事实上,作为华南地区门户枢纽,忙碌有序的港航生产联内接外、畅通循环,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经济社会生产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广州港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45条,通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我们努力建设‘枢纽港口’‘效率港口’‘平安港口’‘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为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全球经贸复苏贡献港口力量。”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说。  

从天上到地下,空中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并进,以更快速度走向世界、以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伴随航空枢纽辐射能力与连接效率有效提升,白云机场作为地方经济的引擎作用凸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晓勇分享了一组数据:每增加1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可以拉动广州市约30亿元的GDP,为广州市创造2800个就业机会,带动广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约2.7亿元;而每增加10万吨货邮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约87亿元,同时增加890个就业机会,带动广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约0.8亿元。  

高裕跃表示,到2025年,广州临空经济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今后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空港跨境电商枢纽港商品货值将超过3000亿元。  

当前,广州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贻兵说,从国内的南昌、重庆、长沙到巴基斯坦拉合尔,广州地铁已为国内外5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业主提供服务,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中国方案”的整体输出。  

广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雄桥表示,“十三五”期间,广州把财政资金投入向基础设施、产业平台、营商环境聚焦,为广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打基础、强引擎、提实力。  

“枢纽能级不仅是广州的实力,更代表着广州的责任和担当。”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鹤龙说,在国家大局中,广州是全国两个承担着加快推进国际铁路枢纽场站、国际枢纽海港、国际航空(货)枢纽建设三大任务的城市之一,彰显出一座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  

展望未来  

打开枢纽经济大视野  

城市规划大师勒·柯布西耶曾断言:拥有速度的城市将赢得成功。  

枢纽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内容,紧紧抓住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城市能级,广州迈上“十四五”的新征程。  

“枢纽经济的本质是流通经济,是通过流通产生经济效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指出,广州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网络,科技实力强劲,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有综合性的、场景化的运营模式,完全有实力发展枢纽经济。  

在雍和明看来,发展枢纽经济要以中心城市作为载体,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驱动作为手段,以节源聚流为目标,以海陆空枢纽设施为平台。“从这几个方面看,广州发展枢纽经济是领先者。”雍和明说,广州拥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加之城市群、都市圈的叠加效应,广州和周边湾区城市乃至泛珠三角的联动发展枢纽经济具有相当量级的实力和潜力。  

从枢纽到枢纽经济,广州正以加速度打造高水平现代枢纽产业体系。如花都区是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所在地,集聚了广州重要的空、铁、水、路等交通资源。“区位优势在花都未来发展枢纽经济当中极具潜力和想象空间,未来必将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聚地。”花都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晓东表示,花都将以航空枢纽为核心,以空铁联运为抓手,做强“大交通”、升级“产业链”、培育“新消费”,开启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广州将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推进空港、海港、铁路港与数字港联动赋能,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打造国际物流中心。  

围绕广州建设枢纽之城、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目标,广州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覃海宁表示,将搭建枢纽产业新平台,预计投入3000亿元打造“1+5+X”国资产业片区体系。布局枢纽配套型的新产业,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物流产业,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打造枢纽经济新引擎,强化枢纽与产业城市一体发展,高水平构建现代枢纽产业体系。  

“广州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牟治平介绍说,面向中长期,广州将坚持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推进空港、海港、铁路港与数字港联动赋能,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  

“广州将继续打造大枢纽、拓展大网络、搭建大平台、促进大开放、营造大环境,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提升枢纽能级,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高裕跃说。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