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佛山英雄归来讲述:我们守护方舱的日与夜


“再见武汉,后会有期!”

“寒冷时我们报团取暖,终于迎来了樱花盛开。”

……

3月20日10时30分,守护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15名佛山医护人员抵达武汉高铁站,踏上返程之路。他们面戴口罩、身着橙色冲锋衣,一边拖着行李缓缓进入车站,一边向前来送行的当地人员挥手告别。

40天前,这15名“橙衣战士”从佛山出发,跨越千里来到武汉,入驻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是武汉市首批建成的最大规模方舱医院之一。

那时,武汉正值寒冬时节,风雪交加,疫情形势严峻;如今,武汉已是春回大地,阳光明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成功休舱,病人全部出院。运行期间,该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760人。

来时,他们肩负重任;离别时,他们满怀感动。2020年冬末春始,在武汉经历的一切,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

3月20日10时30分,守护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15名佛山医护人员抵达武汉高铁站。

“刚来时,患者数量几乎是顶峰状态”

将时间拨回至2月8日。当晚深夜11时许,佛山收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出征的紧急通知。紧接着,15名医护骨干迅速集结,组成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并连夜打包物资装备。

15人中有医生五名、护士十名,分别来自全市八家医疗机构。他们大多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且超半数是党员。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邓晓龙担任队长。曾在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的他,在除夕夜,向医院党总支主动请缨驰援湖北。

2月9日下午,带着组织的嘱托、亲友的挂念,这15名“橙衣战士”飞抵武汉。此次,他们被安排在共有1500张床位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此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方舱医院”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过去一个多月里,武汉将一批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改造为方舱医院,缓解床位不足的问题,成为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一招。

15名队员初到武汉时,方舱医院里挤满了患者。“刚来上班时,经历了一段一名医生管理100来个病人的高峰时期,对医生是一个挑战。”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内科的主治医师刘颖说。

除了患者人数多,环境陌生、语言沟通不畅也成为队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入驻后,通过微信管理的模式,将病人进行了梳理和整合,逐个建群管理。”肖强说,病友会将自己的状况及时报给医生,医生再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检查和治疗安排。

这一方法缓解了医生管理100多名病友的压力,也及时解决了病人的需求,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快便在全院推行。

驰援湖北的佛山医疗队人员分批返回佛山。

六小时不吃不喝,考验队员体力与意志力

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是从轻症中迅速地把可能变重的病人筛选出来。因此,他们需要时刻观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重症、危急重患者的转诊及治疗工作,工作方式和强度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经过几天的培训,2月15日,来自南海区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医师李智勇与三名队友迎来进仓第一天。那天他们值夜班,从20时到次日凌晨2时。“为了前面的战友早点下班,我们晚上七点就出发了,二十分钟的车程,路上没人,繁华的大都市显得有点冷清。”他回忆道。

查房、开医嘱、写记录、为患者释疑……这是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为防止感染,他们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舱后不时会产生不适,出现头晕、恶心等缺氧症状。

“值班时间一长,我们的护目镜也渐渐布满水雾,视野也明显缩小。”李智勇说,有时要等到水雾变成水珠后,才能透过滴水缝隙看到外面。

“当我第一次把全副防护用品穿起来,把护目镜带上的那一刻,感觉呼吸困难,很想把它摘掉。”每次值班,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的内科护士冯翠坚都会告诫自己,要用鼻子呼吸,不能张嘴呼吸,不然护目镜很快就会糊,“可是没办法,因为时间一长,不用嘴呼吸,我感觉就要窒息了”。

禅城中心医院驰援武汉的“两朵金花”张海玲和冯翠坚也是今天回佛山。

除了容易缺氧,六小时不吃不喝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意志力也是一大考验。李智勇解释道,身着防护服容易出汗,加上长时间不能喝水,容易出现轻微脱水症状,“好在队友们互相打气加油,这一小时才没那么难熬”。

与多数医护人员一样,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的脑科护士张海玲进入方舱后,通常是全程不吃不喝。“值班时,我们体能消耗很大,所以有队员特别提醒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耗能,例如走路要慢点”。

耐心疏导换来信任,医护与患者成了朋友

方舱医院接纳的病人绝大多数是轻症。由于担忧病情,很多病人刚进舱时会出现焦虑不安、睡眠困难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病情,也会从心理上给予疏导。

“这里的患者多为50-60岁,学历也偏低,要让他们了解新冠肺炎、了解自身康复知识,不能单靠发送科普文章。”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内科的主治医师刘颖决定为大家上课。

“每次值班,我都会抽出大约半小时为大家授课,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让大家了解病情,更安心地接受治疗。”此外,为更好地观察患者病情,她添加了一些重点病人的微信,方便病人及时向她求助,“如果有个医生一直陪伴着,他们会更有信心”。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从开舱到休舱正好一个月。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与患者从相互熟识到彼此信任,心的距离逐步拉近。

“过去我在急诊工作时,很少碰到这么大火气的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的急诊科副护士长彭丽贞曾遇到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看到转院名单中没自己名字,很生气,在医院吵闹。”

看到这种情况,彭丽贞马上向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原来,这位阿姨在方舱医院住了近20天了,做了4次核酸检测,其中两次是阳性,感到非常担心。

当地志愿者连夜用樱花做成的纪念框,特地送给广东的医护人员。

了解情况后,彭丽贞主动和阿姨解释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介绍医生的治疗措施,并对她病情的进行说明。

经过一番讲解,这位患者心情逐渐好转,开始与彭丽贞说起了知心话,两人慢慢成了朋友。“临走前,阿姨还跟我录了一个视频,她还多次向我致谢,邀请我以后来武汉旅游。”彭丽贞笑着说。

3月7日,随着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位病人,佛山15位医护人员的使命告一段落。一个多月的坚守,他们对方舱医院、对这座城市已经有了感情。

“真要走了,内心还是有点不舍,希望武汉能越来越好!”高明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理护士吴小敏看着武汉东西湖人民送的纪念品,爱不释手。这是当地志愿者连夜用樱花做成的纪念框,特地送给广东的医护人员。

纪念框上的文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这花开得胜的日子里,摘下口罩深情相拥,共赴一场浪漫的春天约会。”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