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深圳发展步伐还稳吗?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88天本地感染病例零报告,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在院治疗仅有1例。这是截至5月13日24时,深圳的战疫成绩单。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另一方面,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稳”是大局,“保”为底线。在持续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的前提下,针对疫情冲击,中央运筹帷幄,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视角回到深圳,如何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答好经济复苏这份新考卷,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摆在这座城市面前的课题。  

新岗位  

预计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5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老百姓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稳住、保住就业,就稳住、保住了大家的信心。  

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稳就业作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着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日前,《深圳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深圳市人社局局长孙福金介绍,该政策包括6方面21条措施,可概括为“统、稳、保、托、促、优”6字锦囊。  

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险费“免、减、降、缓、返”的阶段性政策,较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存量。预计2020年社会保险费减免可为企业减负28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约60亿元,减负稳岗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另一方面,用好用足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大重点群体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扩大就业增量。预计2020年深圳市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1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  

一手稳存量、一手扩增量,双管齐下,深圳正在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深圳历来是吸纳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城市,2019年仅接收市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入户人数就达10.2万人。  

面对今年疫情影响加剧就业压力的难题,深圳从政策和服务方面双向发力,为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创造条件。  

针对毕业生群体,提出多条针对性措施,包括:鼓励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中小微企业一次性招用补贴对象范围扩大至毕业两年内市内外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最多可以贷款60万元,最长可以累计申请3次共9年,按期还本付息后可全额享受政府贴息。加大对毕业年度困难学生就业扶持,将求职创业补贴标准提高至3000元,享受对象范围扩大至深圳市职业技工院校毕业学生。  

同时,深圳市教育局配合市人社局出台了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制定高校毕业生九大行动计划,将着力强化重点人群帮扶,提供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工作。

要支撑“稳就业”,“稳投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余璟表示,深圳市成立了全市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实行市级和区级分级协调,努力推动全市投资稳增长,以稳投资支撑稳就业。  

近期深圳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投资工作,成立了全市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制定实施了市政府领导挂点服务重大项目的方案,实行市级和区级分级协调,加强项目开工复工指导和服务,全面跟踪重大项目在用工保障、疫情防控和防控物资、材料供应、交通运输以及建筑业废弃物等难题深入解决。  

“我们深入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推动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16项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负担,从而稳定制造业和民间投资的信心。另外,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再遴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力度,努力推动全市投资稳增长,以稳投资支撑稳就业。”余璟说。  

新动能  

全年固定投资预计增长15%  

“力争到2025年,深圳电力营商环境世界领先,全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10分钟,有力支撑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5月1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新时代全面深化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确保电力供应能充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从万家灯火到霓虹闪烁,从机器轰鸣到飞机起落,从高铁飞驰到产业蓬勃,深圳开启“重大项目攻坚年”,为全年经济发展树立“定海神针”。  

起吊设备嗡嗡作业、钢筋碰撞乒乓作响……日前,深圳地铁岗厦北枢纽工程实现进度突破,基坑土石方开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92.5%。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岗厦北枢纽是深圳在建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未来将是4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  

深圳市委常委会将今年列为“重大项目攻坚年”,从地铁、公路、城际铁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到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学校、医院、治水提质等民生优质资源供给到为一系列创新产业配套的新基建,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将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与岗厦北枢纽一样,深圳的多个重大项目正逐步恢复施工进度。数据显示,深圳市重大项目复工工作正加快推进、总体进展良好,目前共有建设工程项目2278项。  

4月底,深圳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和全国GDP走势一样,深圳3月的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均较2月明显收窄,充分说明了复工复产的成效。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回升明显。  

重大项目具有强大经济辐射效应。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本身就是保民生、稳就业的压舱石。  

深圳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显示,今年深圳市、区两级政府投资总规模约1769亿元,同比增长23.7%,未来深圳投资的回升速度还会更快。  

轨道交通、5G基础设施、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一批老基建和新基建建设将全面提速。 

深圳市发改委日前发布的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重点投向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等领域,加快5G、8K、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带动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00亿元,增长15%左右。  

放眼深圳,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已经入库重大项目超过50个,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将落户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今年8月深圳将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借助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为契机,深圳正全力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动能。  

新市场  

外贸形势回暖迹象明显  

车间内,员工们热火朝天地开展安装、调试工作;装货区内,车水马龙,一批批货物正通过物流叉车运出厂区。近日,记者在深圳兆驰公司看到这样一番热闹景象。  

该公司TV事业部总经理何胜斌告诉了记者该公司逆势增长的秘密——出口转内销。原来,疫情暴发之初,公司便及时对今年的产品销售结构做出调整,增加了国内销售份额,“一季度公司内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0%,出口转内销的货值达3500多万美元,有效抵消了海外市场需求不振造成的不利影响。”  

疫情席卷全球,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作为出口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的外贸“一哥”,深圳货物“走出去”的步伐还稳吗?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进出口5747.81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出口2915.9亿元,下降21.1%;进口2831.9亿元,增长0.7%。  

毫无疑问,进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下滑,是深圳要赢得这场战疫不得不面对的阵痛。不过,伴随着3月以来复工复产工作的持续推进,3月深圳进出口降幅较1—2月收窄16.3个百分点,回暖迹象明显。  

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表现亮眼,3月实现520.5亿元,增长9.5%,逆转前2个月8.7%的降势;其中进口277.5亿元,增长22.3%,外贸形势向好。  

民营企业在3月也实现外贸快速好转,深圳市民营企业3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1.8%,不但迅速扭转了前2个月10.5%的降势,且为当月同比增速最快的贸易主体,高出深圳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整体增速2.3个百分点。  

为了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稳住外贸基本盘,深圳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就在5月13日,深圳海关在前期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再推精准帮扶企业重点措施,更大程度、更深层面、更广范围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解决困难,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稳住外贸基本盘。  

深圳的帮扶政策,目的导向很明确

一是帮助外贸企业解决短期面临的困难,想方设法扛住疫情冲击活下去;

二是鼓励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在产品、服务、业态上寻求升级,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回稳态势,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给全市外贸企业的复苏注入了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除了对外贸易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也与国外新的市场需求高度吻合。  

新市场带来新需求,新需求呼唤新供给

这恰恰是深圳的产业优势所在——华为的5G设备、康佳的智能电视、大疆的无人机,均是在海外广受欢迎的高新技术产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进口增长是生产再扩大的主要标志。尤其是对于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少进口的都是高附加值产品,疫情压得住一时,却挡不住深圳外贸企业十足韧性。越是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更要修炼内功,政府更要持续出台针对性强的相关扶持政策。  

新机遇  

危中寻机开拓新业态新模式  

比亚迪和口罩,在疫情发生以前,谁能想到会产生什么联系?如今,比亚迪生产的口罩,不仅大力供应深圳市民所需,更远销海外助力国际抗疫。  

企业迅速转产的背后,得益于原材料的快速供应、生产线的高效建设,也体现了政府发动渠道商、打通产业链的决策力。  

“出口产品有其特定质量要求,我们第一时间就组织各驻厂专班和技术机构工作人员研究讨论,明确帮扶工作措施。”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游端,驻点熔喷布厂家的专班和驻点口罩厂家的专班组织相关企业密切沟通,按照出口标准要求生产专用的熔喷布,通过成品和原材料厂家的直接对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比亚迪口罩工厂。受访者供图。

比亚迪口罩工厂。受访者供图。

在出口端,深圳市检测院、市药检院对49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421批次产品和原材料开展检测,指导企业做好原料采购和成品出厂质量把关。  

在专班服务升级“组合拳”帮助下,华大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比亚迪KN95口罩、迈瑞医疗呼吸机已获得美国FDA的EUA紧急使用授权,其中华大基因是国内第一家获批该授权的企业。  

今年1到3月,深圳大健康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事主体大幅增长,以5G、AI等为支撑的智能经济蓬勃发展。其中,深圳新增从事防疫物资类相关商事主体8210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约200%。  

市场主体面临危机时刻,金融力量挺身雪中送炭。  

针对大量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销售减少、回款不畅、现金流吃紧的严峻形势,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4月启动了“深圳市金融抗疫ING暨金融方舟”项目,创新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专项行动。  

1020家深圳中小企业纳入首批“金融方舟”名单。经审核纳入“金融方舟”的企业,可获得牵头银行组织提供的咨询诊断服务和财务优化建议等,并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融资担保等综合授信支持。各银行在授权范围内,为“金融方舟”内企业提供专项授信额度和优惠利率。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公开报道显示,近段时间以来,深圳主官密集赴多家公司调研外贸、服装设计、高科技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增产情况,强调要善于危中见机、化危为机,加快5G布局建设和场景应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深圳将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探索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链长制”,分级分类做好“链式服务”,抓好补链、稳链、强链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深圳新兴产业的活力让人印象深刻。例如一些高端精密制造类企业,开始凭借自主研发,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成为世界顶级科技企业的核心器件供应商。这些细分领域“小巨人”的不断涌现,折射出深圳近些年持续增强自主创新优势的努力。  

“稳”住阵脚,“保”住底线,既有“压舱石”,更有“发动机”。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之下,深圳正在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信号。  

【记者】张光岩 李定 张秀娟 谭冰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