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助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圳创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几十秒即可通过企业设立审批,全程无人工干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不需要跑窗口,使用手机即可“刷脸”完成;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新引进人才入户秒批秒办……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助推深圳政务服务提升。  

近日,《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在京发布,深圳市蝉联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国重点城市第一名。  

政务服务作为企业、群众与政府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是检验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深圳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99.9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0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发布的《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建设被列为重点任务,明确了十大“智慧工程”。深圳正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提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  

政务数据共享,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助企暖企政策频出。  

为了真正服务企业,让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办得了”,深圳市上线了“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政策文件分解成政策点,按照适用区域、适用企业类型、适用行业、扶持类型等类别为政策点“打标签”,市民和企业可精准查找到可以享受的所有优惠政策。  

“真的很方便,要给政府点赞!”深圳市特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林淑燕表示,通过使用“i深圳”的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服务,在线申请了“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业务”,很方便就办完了业务。“很实用、很及时,很多政策优惠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在线申请。”林淑燕说。

目前,该服务汇聚了深圳市、区已发布的抗疫惠企政策文件63个,涵盖政策点237个,支持73个惠企政策点在线申请,其余164个政策点为无需企业申办事项,访问量超过70万次。  

此外,为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响应平台应运而生。企业办事不出门,登录该平台“一站式”解决,如生产经营难点堵点、办事环节不合理不顺畅、政策信息不了解等问题。截至5月31日,“深i企”平台共收集3354家企业提交的4535项诉求,已办结4517件,平台总访问量超过280万次。  

依托政务数据共享,深圳把疫情对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活力快速恢复。2020年4月深圳外贸进出口录得2493.9亿元,同比增长9.6%,单月实现由负转增。  

大数据支撑,政务服务“争分夺秒”  

5月18日,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在深圳大鹏新区落成。这个以“DNA之父”沃森教授名字命名的中心,为深圳国际生物谷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了新动力。  

重大项目攻城拔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深圳市重大项目推进暨经济工作调度视频会议透露,今年计划安排重大项目487个,年度计划投资2005.2亿元。  

项目纷纷落地,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能力,更是城市作为“店小二”的服务能力。  

作为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秒批”出现了,给市民带来较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秒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网上申请、无人干预自动审批服务、审批结果主动及时送达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让政府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方出现,进一步优化服务资源。  

从递交申请到收到批复,仅用了6秒时间,公司申请的600万元项目备案顺利出证,这让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备感惊讶,“我们都吓一跳,还以为系统搞错了。”这是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带来的便利。  

让数据多“跑路”,足不出户即可办成事。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人才引进、高龄津贴申请、企业注册、网约车驾驶员证申办等领域,深圳实现“秒批”事项212个。“秒批”的背后,是审批方式、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是深圳在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上先行示范的一系列成果。  

如今,“秒批”已成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深圳进一步强化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共享,在全国首创无感申办“秒报”模式,市民、企业在办理事项时,更多情况下,只需“选择”无需“填空”。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介绍,今年,深圳还将融合“秒批”“秒报”改革经验成果,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全自动的政务服务,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激发企业活力营商环境优化再提速  

企业有未来,城市才有未来。  

深圳一直是商业往来十分活跃的城市。截至今年5月,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33.7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人均拥有商事数量居全国第一。营商环境的提升,持续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热情。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大数据提高行政效率,缩短企业办事时间的举措将在深圳持续升温。以“企业办税”举例,深圳市开发了“@深税”移动办税平台,节约办税时间一半以上。  

目前,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连通了10个区和76个部门,汇聚了人口、法人、房屋、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超过253亿条,形成了包括2229万人口、421万法人、1499万套房屋、2080万张电子证照等在内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日均数据交换超过1700万条。  

2月7日,深圳率先推出“深i您—健康码”,让城可进、家可进、工厂公司都可以进。市民一次申报,即可一码通行。“健康码”还实现了全省全国互通互认,助力深圳快速恢复城市活力。截至5月31日,深圳市民累计亮码2.13亿次。  

“这次疫情是对深圳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一次全面检验。”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教授马敬仁认为,这些“硬核”支撑的背后,都离不开大数据,凸显深圳在公共服务数字化方面的优势。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叠加突发的疫情,加大稳企安商力度,不遗余力关爱企业、服务企业、扶持企业,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打造一流智慧城市、一流数字政府的目标,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智慧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市民和企业办事生活将进一步便利化,深圳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撰文】李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