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2020深圳足音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使命激发发展新动能


1

全景观察

回望2020,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

过去一年中,面对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进一步擦亮了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

去年3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根据《工作要点》,深圳全年部署市各改革专项小组推进实施各领域改革任务7个方面、43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了2020年改革的“路线图”。

引人关注的是,每项改革任务将过去的“成果形式”变更为“拟出台政策文件”和“改革预期成效”两部分。新的变化是为了使每项改革任务目标更加明确、更可量化和具有考核性,利于将改革落到实处,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的改革成效。

2021年伊始,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传出好消息:深圳2020年度43项年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交上了改革优异答卷。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专门讲到了综合改革试点。

一年一个重磅政策,一年一个重大利好,深圳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综合改革试点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定做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首次以清单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圳正逐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去年,深圳构建起“1个《实施方案》+1个《分工方案》+N个《改革方案》”落实体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授权事项“把得准”、权限下放“接得住”、立法变通“衔接好”、改革任务“见成效”、改革经验“可复制”、改革风险“控得住”上下功夫,确保到2022年完成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任务,到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与此同时,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上,深圳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一年,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深圳全力做好“六稳”“六保”,积极促出口转内销,抓创新转型升级,外贸在7月份已率先逆转增长,趋稳向好;外贸内销市场蓬勃发展,以强劲的内生动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据深圳海关统计,2020年前3季度,深圳进出口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

如今,深圳正积极发挥开放先行的优势,充分发挥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不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深圳的担当作为。

亮点扫描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2020年8月24日9时30分,坐落于深南大道旁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钟声,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在这里正式挂牌上市。

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9天!从4月27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方案,到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首发企业上市交易,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一场关乎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从纸面转化为现实,蹄疾步稳,跑出了创业板“加速度”,高效率的改革节奏也彰显着深圳特有的速度。

在实施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市场交易机制发生变化,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同时存量股票涨跌幅限制也由10%上升至20%。从首日表现来看,新股普遍大幅上涨,存量股票市场运行平稳。8月24日收盘,18只新股均大幅上涨。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首批新股的强势表现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创业板改革的信心,注册制在创业板刚刚开启,投资者热情很高,首批挂牌的股票会出现涨幅较大的情况。随着改革的陆续推进,新股发行步入常态化,市场投资将逐步回归理性,基本面和创新性突出的企业将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创业板成为深圳创新型企业首选上市板块。深交所公布的受理情况显示,8月24日当天,深圳累计申报创业板企业共47家,数量全国领先。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类企业占比最高,达43%,凸显了深圳民营经济发展及创新创业活跃的良好势能。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令更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得以切入资本市场,将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入

前几天,在深圳主要媒体发布的2020年深圳十件大事中,“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入”榜上有名。

多年来,从一张复印件的“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大提升”,到“秒批”“秒报”,营商环境改革一直被称为“深圳一号改革工程”,在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占据着最为突出的位置。近三年来,深圳每年都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实现了三个“明显提升”:一是全面优化流程环节,办事效率和便利度明显提升;二是全面服务惠企惠民,市场主体感受度明显提升;三是全面增强法治水平,公平透明可预期性明显提升。

去年一年,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在同心抗疫的背景下,让企业感受到了更多这座城市的“温度”——

面对疫情,深圳迅速制定出台深圳“惠企政策16条”等一批精准措施,促进企业有效、有序复工复产。在此基础上,深圳对标国际一流,顺应市场主体期待,“精准式、点穴式”制定《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重点任务清单》涉及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了210项具体改革举措。

去年一年,深圳全力做好“六稳”“六保”,积极促出口转内销,抓创新转型升级。2020年前3季度,深圳进出口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

此后的8月26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允许在深注册的科技企业可实施“同股不同权”,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保护其稳定发展。这是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成为我国极具改革意义的“破冰之举”,也是我市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投资深圳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和平表示,赛诺菲巴斯德将持续加大在深圳投资,助力深圳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前海模式”持续深化拓展

提及深圳的改革与开放,就不得不提到前海。

自2010年设立以来,前海在深港合作、服务业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2020年,前海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新城建设日新月异。目前,前海累计实现206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179栋。累计建成79条(段)市政道路,“四纵十横”的道路骨干网基本成型,轨道交通建成运营4线路9站点。累计覆绿面积达210万平方米。“绿色、低碳、森林、智慧”的湾区水城形象初步呈现。

一直以来,前海在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0年,前海新推出加强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等制度创新成果。中山大学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三年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一或第二。

去年12月7日,“前海深港合作重大成果发布暨签约活动”在新启用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举行。

发布会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项目正式启用,并迎来首批4家孵化机构和32家港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同时,发布会进行了四项重大项目签约,“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港澳联谊中心”揭牌,“前海深港合作区深港供应链金融创新基地”授牌。

在前海,这是深港合作步伐全面加快的缩影。

目前,前海相继出台实施《前海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惠港政策,港企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数说

1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