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柔济百廿(1)|史海泛舟—夏葛医学院: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医学院


读一本好书

让身心放慢

遇见一段尘封的往事

感受片刻岁月的温情

或许,您会发现柔济的美

“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在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的荔枝湾畔,一所始建于1899年的“柔济医院”已在此矗立逾百年光阴。

2019年,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柔济医院)建院120周年。从1899年到2019年,跨越三个世纪的柔济医院参与并见证了现代医学“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走过了漫长艰辛的风雨之路。

发现一段柔济往事,寻找沉淀在历史中的光影岁月:这里,一位传教士曾漂洋过海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医学院,书写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这里,罗秀云、梁焕真、张竹君、伍智梅等柔济女医集聚倡领,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与女性的解放;这里,富马利、何辅民、王怀乐、梁毅文等医学前辈艰难前行,一步步开创蜚声华南的柔济医院;这里,孙中山、彭加木、费孝通、梁培基、薛觉先等名人与此结缘,留下一段段历史佳话……

逾百年岁月里存在过的人与事,构成一幅真实而鲜活的人文地理画卷,浓缩着底蕴沉厚、内涵丰富的柔济历史文化。无论是柔济医院,抑或是市二医院,还是今日的“广医三院”,改变的只是名称,但那一抹独特的柔济人文底色不会因历史变迁而褪色。

“讲述柔济故事,传播柔济品牌,传承柔济文化”,广医三院组织编写了《发现·柔济》一书,挖掘医院大量史料掌故并首次予以集中展示,书籍分为“史海泛舟”、“人物寻踪”、“医事逸闻”、“永恒的记忆”四个篇章,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再现柔济医院的发展变迁,集中呈现柔济文化的价值内核。

传承文化

让医院历史绽放时代光芒

《发现·柔济》

带你走进广医三院的今昔

由浅入深地认识柔济医院

在历史的一次次次回眸中

铭记昨天

珍惜今天

期盼明天

第一部分:史海泛舟

夏葛医学院: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医学院

图1:一九二一年夏葛毕业生

夏葛医学院在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前身,追溯至1899年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女医生富玛利(Mary Fulton)在荔湾西关逢源街上创办的广东女医学堂(The Canton Woman Medical College)。它是中国最早的女医学校,不仅是1927年之前中国唯一的教会女子医科大学,也是全国较早实行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学校。它的创设,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西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和必需的医学人才。

基督教福音复兴运动催生教会在华办教办医

图:2:二十世纪初期,夏葛医学院全貌

滑动下方阅读整段文字

夏葛医学院创立是十九世纪基督教福音复兴运动(第二次大觉醒运动)的产物,与基督教归正宗和美国美北长老会有直接的渊源。归正宗是基督教新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归正”是通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又称长老宗。这个教派主张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主张由会众推行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恶的爱,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1831年美北长老会在匹兹堡成立,对美国宗教、政治、伦理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19世纪初欧美工业革命伊始,大批基督新教传教士奔向世界各地。在这一波蔚为大观的海外宣教浪潮影响下,基督教由原来局限于欧美的宗教变为遍布全球的普世宗教。在中国,英法美等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与腐败的清政府相继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在中国传教、设医院、办学校的特权。这些特权为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办学、行医提供了合法性保障。

在基督教复兴运动浪潮中,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又是“西学东渐”的前沿地,成为传教士的重要目的地。1842年归正宗传入中国,1845年在广州设立传教点,先后在华南地区建立了广州仁济堂、逢源堂等6座教堂。

初期,大批传教士直接向中国民众传播基督福音,培养基督徒,妄图实现“中华归主”的野心。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使早期传教士直接的宣教活动困难重重,成效甚微。

为了改变局面,西方传教士被迫根据中国国情转向医学传教和教育传教等间接方式在中国继续宣教。在广州,教会创办了夏葛医学院(后与岭南大学合并,即现中山大学)、真光书院(现真光中学)、培英中学,以及柔济医院(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机构开展教育和医疗服务,以赢得中国民众的好感和信任。

传教士富马利百折不挠,始创医校

图3:夏葛医学院学生做体操

滑动下方阅读整段文字

西方传教士在华很快发现,由于受“夷夏之防”、“男女授受不亲”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外国人要接触中国人,男性要接触女性,非常困难。而西医在经过中国民众短暂的猜疑后,以其高超先进的医疗技术、明确的诊疗效果,迅速获得了民众的认可,一些教会举办的医院就诊者日盛。

为更好地推动教会事业的发展,一些富有眼光的传教士决定兴办正规的西医学校,以期培养更多的优质本土西医人才。女传教士富马利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美籍女医生富马利以美长老会代表身份在博济医院就职。她亲身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妇女对男性医生的抗拒,一般不允许陌生的男性诊治她们。尤其当时广州地区的助产,主要由大量的稳婆负责。她们接生一般用锈剪甚至瓷片断脐,在家中进行,没有消毒设施,产妇可谓听天由命。一旦难产,送到医院时,往往回天乏术。

富玛利痛感这种局面,意识到女医生对于中国传统女性的重要性。鉴于中国女医生奇缺,她萌生了创办女子医学校的念头,培养女子医务人员,为妇女医疗服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其困难可想而知。

1899年,富马利在西关存善大街带徒行医。同年12月12日,在广州逢源中约的赠医所基础上成功创办了广东女医学堂,此为夏葛医学院的前身。彼时,协助富马利办校的仅有余美德、施梅卿两位华人助手,以及5名女学生。

1902-1904年,富马利奔走在美、华募捐,为医校建设殚精竭虑。她定下一通例,谁捐款多,就以其姓名为建筑物或机构命名。承柔济女士、夏葛先生、端拿夫人等美国长老会慈善人士的帮助,先后修筑校舍多处。为纪美国印第安纳州夏葛先生之善行,遂以“夏葛女医学堂”(The Hackett Medical College )名校。至此,学校初具规模,并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夏葛女医学堂成立后多次易名。1912年改名私立夏葛医学院;1931年,因应国内“收回教育权”浪潮,美国长老会将夏葛女医学校及柔济医院移交华人自办,学校改名夏葛医学院;1936年7月,夏葛医学院归并岭南大学,与博济医院筹备组建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夏葛医学院结束了办学历史。从创立伊始到发展壮大,直至与岭南大学并校结束,夏葛医学院仅存短暂三十多年。

夏葛医学院发展壮大的两个催化剂

图4:夏葛医学院早期中外籍教职人员

图5:夏葛学生镜诊实习

滑动下方阅读整段文字

夏葛医学院创办后,办校者艰辛奋斗,克服经费紧张、师资短缺、招生困难、校舍紧张、设备不足等问题,不断发展壮大,从创立最初简单的师授徒发展到规范的西方现代高等医学教育。

夏葛医学院的发展有二个重要的催化剂。第一个是教会逐步意识到女子教育、教会医疗事业在传教中的重要地位。1915年,教会所属的中华博医会成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并为继续深造的传教士教育工作者提供奖学金或是研究资助。在中华博医会的推动下,教会派遣来粤的医学传教士增多,这为夏葛医学院等校院提供了高素质的师资。1923-1924年度,夏葛医学院的师资队伍达到31人,且多为高学历,其中美国医学博士12人,哲学博士1人,化学硕士1人,学士10人,本校毕业生7人。

第二个催化剂,则是1915年6月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的“中国医学计划”,帮助教会发展在华医学教育。该计划除了准备重新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准备在上海兴建一个医学中心—一上海医学院外,还决定向夏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等提供资助。虽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除了在上海兴建新的医学中心搁置外,其他的计划都得到落实。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夏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资助,包括设立奖学金、研究金资助中国医生和护士前往美国接受培训和专门研究,此外大都购买急需的教学医疗设备,如X光机、实验室设备、手术室设备。二十年代,夏葛医学院设有多种实验室,如化学实验室、解剖兼手术室、药物室、泌粪尿核血室等,附属柔济医院的实验室对当时的多发病如梅毒、结核、伤寒、脑膜炎、霍乱、麻风等诊断提供正确依据。据资料显示,1922年附属柔济医院检验达4583宗,所做的检验项目和仪器接近当时美国医院的水平。

管理规范、治学严谨,学校教学水平得到公认

图6:夏葛医学院基督教氛围浓厚,学生早晚均要做礼拜

图为早间礼拜

图7:夏葛医学院每年的毕业典礼

滑动下方阅读整段文字

夏葛医学院初办时即注重师资、教材。除了极力争取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还请求西方差会指派教员,缓解师资短缺压力。开办西医在当时是一项创举,但几乎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医学书作教材。夏葛女医校最初大部分课程都只能由各教师口授笔记,并采用外文教学。后学校教员意识到翻译科学著作和医学书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始致力于医学教材的翻译工作。到1920年,除英语课外,学校所有课程都有了相应的中文教材和参考书。这为西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极具意义的贡献。

学校严格执行中华博医会制定的课程体系标准,涵盖基础课、专业课、实验以及临床实习。课程、学制也从最初的10门课程、四年学制,逐步发展到40门课程、七年学制。夏葛医学院重视学术研究,附属柔济医院的医生组织了科学会,要求实习医生自选一个病症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每月在科学会上研讨。

夏葛医学院坚持以“基督真理为体,精研医学为用,造就子女获得良美医德、完备之医才,使以天道救灵、医道治体,惠群济世,利国利民”的办学宗旨。作为教会学校,宗教仪式的课程规定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是其一大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督教精神信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学校强调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除了教程完善、“素重学生人格和品行”培养外,柔济医院作为夏葛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医院也是夏葛医学院名噪一时的重要因素。当时院校同设在一个大院内,医生颇多声望,医师兼任教师,周边人口密集,亲民气息浓厚……

夏葛医学院的稳定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进步,不断提高和扩大着学校的地位和影响。1921年学校更名为夏葛医科大学,成为中国最早获得大学地位的女子西医高等学校,也是除协和医科大学外的第二所医科大学。1929年,夏葛医学院达到国家认可的A级医学院的标准水平,中华医学会确认其为甲级医学院,是当时全国公认的两所甲级女子医学院之一。

迫于时局,并入岭南大学

图8:夏葛医学院校友会活动

滑动下方阅读整段文字

尽管夏葛医大在每年的学校章程中一再表明“ 信仰自由,本校断不强人奉教”,然而行政上的独立、浓厚的宗教氛围及硬性的宗教课程规定,都使学校在20世纪20年代风起云涌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备受非议,不得不应变图存。

在反基督教运动周中,国共两党都指导其学生组织组队到各教会学校及基督教徒聚集场所演讲、散发传单、冲击教会学校的圣诞聚会等。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要求教会学校立案、把教会学校收回国人自办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民政府也多次向教会学校施压。1926 年5 月,广东全省教育大会通过了党化教育决议案,还议决收回教育权、取缔教会学校。广州国民政府于同年8月颁布第一个《私立学校校董会设立规程》,规定外国人不得当学校董事会主席以及中国人必须在董事会中占多数等等。10 月,政府颁布的《私立学校规程》明确规定,外国人不得担任校长,不得以宗教科目为必修科,不得在课内作宗教宣传,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宗教仪式等。随后,关于立案的规程相继出台,不管是1927 年底的《私立大学及专门学校立案条例》,还是1928 年初的《私立学校校董会条例》和《私立学校条例》,都再三强调教会学校必须依照规定改组学校并注册。尤其南京政府成为代表整个中国的政府之后,其法令法规显然不可置之不理,且学校毕业生资格得不到承认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

当时广州的基督教医学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岭南大学正计划接管博济医院以形成一个大型医学中心,夏葛医大及其附属机构准备加入这一发展计划,立案是实现这一计划的必要条件。基于种种考虑,夏葛医大最终决定作为岭南大学的一个学院向政府注册以获取长远发展。为此,夏葛医大开始积极开展实际的准备工作,如组织“与岭大合并问题委员会”,与岭南大学磋商合并的相关事项;组织新校董会,由中国教员王怀乐接替美籍医生何辅民担任校长等。令夏葛医大满意的是,岭南大学认同了合并计划并愿意提供财政补助20 万港币。

1933 年,夏葛医学院正式并入岭南大学,并接受校董会中国董事梁焕真的建议兼招男生,由岭南大学负责前两年的医学预科教育。1934 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夏葛医学院与博济医院合并成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改7年制医学教育为6年制。1936 年秋,夏葛医学院将全部设备移交给岭南大学,在学学生也转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的学生。

自此,夏葛医学院就不复存在了。独立的夏葛医大虽退出了历史舞台,其精研医学、造就完备医才、使以医道治体、惠群济世的办学精神,却始终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宗旨。

据记载,至1936年并入岭南大学止,夏葛医学院共毕业二十八届学生,培养300多名现代医学人才,其中女医生200多名。夏葛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许多医院和医学校都要求它提供,其学生足迹遍及国内外,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这些毕业生,将夏葛医学院的办学经验和影响带出广东,为国内其他地区西医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女子西医高等教育学校,夏葛医学院及其附属柔济医院、端拿护士学校、药剂镜诊专科学校的创办,不仅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及西医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起到了某种程度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早期现代化,而且还冲击了中国社会歧视女子的思想观念更新,为中国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开拓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中国第一代女医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了一块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母体角色。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柔济百廿(2)|史海泛舟—柔济医院:蜚声华南地区的妇孺医院

图文/摘自《发现·柔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