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一个制造业小镇的格局:“三个变革”打造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


7月30日,南海区丹灶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丹灶镇镇长陆文勇向大会作了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在这份报告里,丹灶晒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工业用电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会议还选举了区文满为丹灶镇副镇长。

用汗水铸就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的答卷,用荣誉书写丹灶奋斗的故事。这是继今年年初,丹灶提出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以来,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上半年,丹灶在科技研发创新、产业载体打造、区域格局重塑等方面取得实现新的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区前列,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日益牢固。

下半年,丹灶将着力推进空间格局、产业集群再造,在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继续深入。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只要有利于丹灶高质量发展,我都希望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去推动。只要有利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够勇于担当,敢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去落实。

创新变革

多项经济数据位居全区前列

2019年上半年,丹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65亿元,增长7.5%;税收总额17.57亿元,增长1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营业总额7.6亿元,增长26.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南海区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丹灶工业用电6.34亿千瓦时,增长6.84%,增速位列全区第一,反映出丹灶工业制造业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势头。这得益于丹灶镇坚持制造业创新的方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围绕升级传统产业和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两大新兴产业,丹灶以科技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按下加速键,也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在今年上半年,包括康士柏机动车检测项目、田村新能源汽车电抗器项目,海德利森高压加氢设备、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及汽车2个重点氢能产业项目,以及挪威船级社本质安全项目、中保网盾信息安全项目等多个重磅项目相继落户,带动氢能产业、智能安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今年2月份,投资金额超百亿元的长江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工,国内领先的金属电极板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及总成的专业生产厂家爱德曼项目一期生产线竣工,年产能将达到300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公司在下半年预计有三个多亿的订单正在商洽。”爱德曼副总经理杨焕军说。

春华秋实,从十年前布局氢能,如今氢能成果正在显现。今年6月,在南海召开的首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南海)高端论坛上,437辆氢能源车宣布将被投入到南海使用。而这437辆氢能源车中有10辆氢能公交由丹灶本土企业广顺新能源、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而成的,这也是南海首批被国家工信部相关产品目录所采用的氢能源公交车。如今,丹灶镇内外3条公交线路全部采用“丹灶造”氢燃料公交车。

在近年举办的“氢能周”活动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展示区吸引嘉宾驻足观看。戴嘉信 摄

在智能安全产业上,多家人脸识别、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在智能安全产业园落户。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优质服务供给不断增强,让丹灶大安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接下来,丹灶还将积极引入大院大所,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同时,昨天的会议提成,将坚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先进装备制造、日资汽配产业,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还将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新能源汽车、安全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租金补贴办法,增强对龙头项目、产业补链强链项目的磁聚力。

产业变革

两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再提升

“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在这条看似黑暗但并不孤独的路上继续前行,霖诺加油!”不久前,在2019年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佛山赛区)上,佛山市霖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希贤斩获季军,在朋友圈,他激动地写下了如上获奖感言。

杨希贤所创建的霖诺正是丹灶镇内科技孵化载体——728创域所孵化的企业。如今,以杨希贤为代表的高端人才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丹灶这个创新创业浓厚的地方。这既是丹灶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丹灶高质量发展的因子。

成长于大金智地的728创域在今年正式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这家于2016年成立的科技孵化器,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累计服务73个高端人才团队申报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助推丹灶镇连续两年成为南海区申报数量第二名,累计引进和培育12个南海区级及以上的创新创业团队,有效助推了丹灶镇创新事业的建设,也成为了丹灶科技创新的引擎。

从年初提出打造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的目标以来,丹灶上下就掀起了建设热潮。昨天报告指出:丹灶镇要以项目落地为目标,力促在谈项目加快落户、落户项目加快建设、建设项目加快投产。大量新兴产业的落户,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向产业载体与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正稳步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不断扩大产业载体体量。”陆文勇介绍。过去半年,在载体建设方面,丹灶成绩同样亮眼。目前,丹灶已启动了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园三期建设,到今年底将建成18.4万平方米载体。此外,还完成了智能安全产业园二期5万平方米载体和生活配套区建设,预计下半年将完成3.96万平方米载体建设,年末还将推出4.5万平方米厂房。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日本中小企业园三期、祥旺深港台科技园、同向国际精密机械科技园等先进载体建设,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助力建设南海‘两高四新’产业集聚区。”陆文勇表示,今年丹灶将加快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引入优质项目提供高品质载体。

而一系列的数据也在印证丹灶的行动。上半年,丹灶工业技改投资11.15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位列全区第一。落实有关技术研发奖励扶持企业28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6家、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团队31个。

空间变革

构建“三生融合”的新城镇空间

大项目需要大载体,大载体呼唤大格局。如今,氢能、智能安全两大新兴产业在丹灶崛起,同时也在牵动着丹灶城市空间格局的再造。

丹灶今年初提出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希望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一个‘三生融合’、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富有人文魅力的小镇。这意味着,在大湾区的宏观视野下,丹灶镇的城市空间格局再造被赋予了更高的内涵和意义。

从这一视野出发,以仙湖氢谷为代表的产业载体正在为丹灶指明空间再造的方向:既要有特色产业,更需有城乡融合、美丽宜居的新风貌。

在当天的会议考察中,丹灶镇党委副书记潘燕梅介绍的丹灶乡村振兴工作五大特色板块,为小镇未来的格局建立了基础性概念:丹灶北片打造生态工业板块;丹灶南片打造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金沙北片为传统五金板块;金沙南片为岭南水乡板块;最后翰林湖+罗行圩则贯通丹灶全镇中部脉络。

如是,丹灶、金沙两大片区+南北中,刻画了丹灶镇的空间格局。

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将为这一格局“通经活络”。接下来丹灶将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博爱路西延线、新三路等建设改造,打通丹灶连接佛山西站、三水南站的快车道,拓宽发展空间;推进生态路、氢创路、葛仙大道、荷桂路、西二环出入口等道路和节点的建设改造,抓紧丹横路——丹灶大道、物流中心道路等提升建设,完成康园二期、有为广场建设。

金沙岛、仙湖、翰林湖构成的“一岛两湖”格局,则是丹灶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品牌。陆文勇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生态修复,绿化提升,以让这一品牌格局进一步提振。与此同时,配以新型主题产业社区的建设,以重塑城市形态,拓展发展空间。

    2018年,仙湖氢谷正式启动,将力争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硅谷”。丹灶镇宣传文体办供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是再造空间的重要举措。丹灶通过打造6个精品示范村居建设,10项乡村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加快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建设;通过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整治、改造与文化挖掘之中。

“‘乐做丹灶事,争当有为人’,希望每一个丹灶人都能为丹灶打造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作出更大的奉献。”面向未来,张应统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制造业创新方向,拉动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探路;坚持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大基层治理的力度、加大乡村振兴的力度;坚持党建引领,善于发挥组织的力量,在工作中体现党建成效。


◎丹灶镇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水”文章:

有为水道打造示范区 源头防治消除黑臭水体

凉亭之下清溪环绕,村道两旁绿意盎然,在丹灶镇劳边社区沙水村,岭南水乡田园的景致呈现在丹灶镇一众人大代表眼前。

今年,全力助推水污染防治工作是广东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监督的主要内容。会议当日,丹灶镇人大代表进行了主题考察,到东升社区林村和劳边社区沙水村了解乡村振兴以及水环境治理的开展情况。

当前,丹灶正在做一篇“水”文章:治水为根,从源头抓水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水为脉,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再现岭南水乡风貌与内涵。

黑臭水体渐消除,河涌水质持续提升

“大家可以看到,生态修复塘里能看到鱼类游动,还有许多水生植物。”在东升社区林村,丹灶镇副镇长李衡成向代表们介绍,丹灶在林村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日处理70吨污水,污水收集统一处理后,排放至生态修复塘的水质达到了地表5类水标准。

实际上,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丹灶镇自去年至今取得了不少成绩。在昨日会上,丹灶镇党委委员区文满作《丹灶镇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报告提到:今年上半年丹灶镇级河长巡河(湖)合计630次、村级河长巡河(湖)共1634次,处理APP巡河投诉案件15宗,处理率达100%。

区文满介绍,丹灶镇在全镇范围内推进“四源共治”,从内生源、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四大源头抓水环境污染。

从源头抓起,不断加大截污覆盖面,让丹灶的水质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官山支一涌、环山沟、界牌涌、大洲河、官山支(2)涌5条主干河涌的水质,对比2018年同期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水质达标率提高4%,其中4条主干河涌基本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

另一成果是黑臭水体逐渐消除。4条区级整治名单的黑臭水体,今年6月监测结果显示,除大洲河(西联段)和大洲河(上安段)以外,其余纳入区级整治名单的黑臭河涌均达到不黑不臭标准;南沙站涌已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区级黑臭水体整治验收。

区文满表示,今年丹灶将继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争取提前完成70公里截污管网建设任务。同时,加快推动雨污分流全面实施。

“‘截污到户、雨污分流’是村民出力、村民受惠的事情。”7月16日,丹灶镇举行了“污水进管网,我家我搞掂”讨论活动,丹灶镇人大主席陈滔元与一众镇人大代表深入村居开展讨论。他表示,这项工作迫在眉睫,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宣传,多种方式推动工作开展。

目前,良登村和劳边沙水作为试点开展建设,以“共同缔造”推动雨污分流。“沙水的雨污分流工作走在前面。”丹灶镇人大代表、劳边社区党委书记刘湛洪表示,目前沙水村池塘清淤护岸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雨污分流工程正在设计当中。“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其中。”刘湛洪说。

作为丹灶雨污分流的试点之一,沙水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绿意盎然、鱼跃鸢飞成为人们走进沙水村最直接的感触。卢浩能 摄

有为水道再现水乡环翠,田园探古

“这5个村居,水道相连,历史相近,人文相通,蕴藏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保留了很多自然文化景观。”在昨日的考察中,潘燕梅表示,以仙湖为起点,有为水道串联了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塱心5个村居。

以水为脉,有为水道诠释了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中“连片”的含义。在潘燕梅看来,5个村居不仅有一条长约6公里的水道串联着,更在文化内涵上相连。

有为水道孕育了两名中国近代史的先锋性人物——来自银河苏村的康有为,来自良登的陈澹浦,他们一位是维新思想的倡导者,另一位则研制了近代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

地灵而人杰。在有为水道沿线的村落中,如今还保留着仙岗村古祠堂群、西城大果村三忠庙、康有为故居、方献夫墓、陈澹浦故居等历史人文景观元素,这亦是“连片”的内涵所在。潘燕梅概括,从仙湖出发,丹灶在有为水道提炼了“湖”“村”“田”“庙”“湾”“园”“闸”等古村元素,连点成线,以点带面推动丹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古村复古的同时,这一片区的示范性还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村落的振兴上。南海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培训中心、乡村振兴馆等空间,将让有为水道打造成为乡村治理有效的示范片区,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可视化的经验总结。

对此,陆文勇总结道,有为水道将是“水乡环翠、田园探古”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廊道,同时也是探索“城中村社区化”“城郊村特色化”“纯农业村生态化”等差异化发展路径的示范区。


打造南海氢能展馆,力争今年10月投入使用

“这是我们2017年生产的35KW燃料电池堆,目前应用于物流车;2018年推出了40KW燃料电池堆,2019年上半年我们推出了60KW燃料电池堆,计划今年年底推出100KW燃料电池堆……”7月30日,近百名丹灶镇人大代表走进广东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下称“爱德曼”),实地考察丹灶氢能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仙湖氢谷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今年2月,爱德曼一期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将达到3000台氢燃料电池。不仅如此,今年6月,10辆由丹灶本土氢能企业广顺新能源、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能源公交车被投入使用……一系列的举措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十年积极蓄能,丹灶正在将氢能梦想照进现实。

构建以氢能为核心的生态圈

在2018年11月举行的2018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暨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上,南海仙湖氢谷正式启动。而以仙湖氢谷为核心打造的“仙湖氢谷小镇”,也上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拟入库名单”。

仙湖氢谷依托仙湖生态核心,以新能源为主题,规划面积约47.3平方公里。采用内核式圈层结构布局,形成涵盖生态、科研、产业三大功能圈层的生态圈,考虑了人才、城市、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

按照规划,第一圈层是生态服务圈层,重点发展生态体验和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和休闲娱乐等生态休闲服务业;第二个圈层是科研创新圈层,打造科研院所发展区和滨湖总部集聚区,建设科研院所、孵化器,结合良好的景观资源建设企业总部区,合理布局酒店会务和生态住区,吸引优质企业进驻。第三个圈层打造高新企业集中区和生活配套区,对日资工业园、周边现状村庄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第一家企业广顺新能源落户开始,仙湖氢谷不断磁聚氢能龙头企业,如长江氢动力、爱德曼、重塑科技、海德利森等。形成涵盖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等氢能产业链,在构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和氢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营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力争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硅谷”。

练就科技范,做全氢能产业链

与此同时,以仙湖为源头,一条被誉为串起中国半部近代史的有为水道也正在建设。在这条水道流经的四个村庄,既有近代维新变法第一人康有为的老家苏村,也有广东近代机械制造业先驱陈澹浦的老家良登村。而则也让仙湖氢谷有别于其它的产业基地。

“我们还将规划打造一个仙湖核心,也就是创新总部+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丹灶镇党委委员冼增强介绍,仙湖核心规划面积约9.2平方公里,拥有万亩山林覆盖、1800亩水面和3公里环湖绿道,依托成熟的仙湖生态旅游度假服务和配套设施,注入氢能和文化创意等新元素实现再提质,统筹布局氢能滨湖总部集聚区及科研院所发展区,将打造成为区域创新中枢和生态核心。

如今,这一规划也正在逐步实现。此前,丹灶就已牵手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机构,搭建了多个研发平台。今年4月,南海区政府、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一道,在丹灶共同签订了“共建广东武汉理工大学氢能产业研究院框架协议书”。

接下来,丹灶还将持续完善仙湖氢谷核心区规划建设,抓紧装修南海氢能展馆,确保10月份投入使用。丹灶镇镇长陆文勇表示,将加快氢能永久会址、物流园涉氢专区、新建加氢站规划建设,做全氢能产业链。

【撰文】肖霞 卢浩能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