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昔日“四小虎”再当改革急先锋


最近,vivo加码东莞再添新动向:位于东莞市长安镇新安社区的vivo全球总部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动工,这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项目将为东莞抢抓5G新基建风口、领跑智能终端时代再添强劲动力。

vivo新工业园效果图

vivo新工业园效果图

vivo引领5G风潮的背后,一场影响更为深远的变革正在东莞上演。不久前,省委深改委印发《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实验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肩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特殊、重大使命的实验区,东莞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唯一,这在东莞时代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昔日的改革闯将、广东“四小虎”成员,如今身披新战袍、再当急先锋,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制造强省、制造强国探路。

从加工贸易

到全球“先进制造业之都”

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这是“东莞制造”的新奇迹。随着东莞智能手机企业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价值链掌控能力提升,一个世界级的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珠江东岸加速崛起。

东莞的抱负绝不止于智能手机。《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培育形成1个产值超万亿、3至5个产值超千亿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东莞从传统“世界工厂”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

东莞企业生产

行到半山路更陡。当前,东莞制造业在“土地空间”“核心技术”“金融支持”“人才供给”等短板仍然突出。东莞如何在这些方面率先破题并形成经验,无疑将对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谋定而后动,《实施方案》拟定三大“战法”,力争用3年构建起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的全新格局,努力推动东莞从传统的“世界工厂”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

2019年,东莞围绕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的制约问题改革攻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3个和1.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4.2%、42.2%,同比分别提高1.9个和3.3个百分点。

5月18日,凯利东益(东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在塘厦镇开工奠基。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作为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承载这个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的土地,是通过“三旧改造”腾退出来的。塘厦镇正在实施“三旧改造”,力争3年内将这个汽车城从400亩扩容至1000亩。

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纷纷退出,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高科技、高品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落地。这一去一转一来之间,东莞先进制造业的天空“星月齐辉”。

市领导梁维东、喻丽君参加开工仪式

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散去,但这并不能阻挡产业巨头们投资的步伐。5月15日,东莞128个市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659亿元。

东莞还提出,今年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总投资900亿元,从总量上看将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在重大项目清单,有261项是重大产业工程,数量占比达66%。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东莞提出从传统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力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转轨,具有标志性意义。

从低效空间

到高质量发展平台

4月底,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启动暨企石镇重点项目动工仪式举行,百亿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是东莞目前具有现成较大连片土地资源的园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松山湖高新区开始实质性统筹,统筹面积为6520亩土地。在土地统筹中创新实施“基础补偿+利益共享”的激励措施,产业产值越高,老百姓的分红收益越大,共同做大“蛋糕”。

目前,松山湖东部工业园正在加快申报控规编制,今年底前园区基础设施路网建设有望全部启动建设。这里将作为东莞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面向全球招商,重点承接精密制造、新兴科技、环保节能的高成长性企业,并支撑松山湖研发创新,打造“松山湖2.0升级版”。

眼下在东莞,随着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高质量发展平台的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与前沿科研平台,获得了广阔而优质的发展空间,华为终端、紫光芯云产业城等接踵而来,创新驱动增量引人瞩目,大家惊呼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莞。

中国散裂中子源(左)与南方先进光源(右)示意图

中国散裂中子源(左)与南方先进光源(右)示意图

但东莞在空间方面的短板仍无法回避。发展至今,如果扣除山体等生态控制区域,东莞目前的土地开发强度早已超过国际公认30%的警戒线。当资源接近瓶颈,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抓产业空间拓展,被东莞作为改革创新突破的主战场,也是《实施方案》的最大亮点。而镇村工业园改造,正是这场战役的关键突破口。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承载了东莞全市2/3的经济存量、2/3的工商企业。农村集体掌握着东莞重要的空间资源,也是解决土地低效化、碎片化的关键角色。

今年4月,东莞《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及相应配套政策发布,通过60多项创新集成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村集体等各方积极性。

政策通过降低用房贡献、降低公配负担、允许与“工改居商”地块捆绑实施平衡连片“工改工”改造成本、鼓励“工改工”提容增效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动力。同时,通过鼓励村集体置换或购置产业用房、与村集体共享土地收益等措施,确保在改造过程中村集体的利益得到保障,为村集体保留发展空间,带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从今年开始,东莞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完成“工改工”3万亩,今年计划完成7500亩。在物理空间改造的同时,东莞还加快清退落后产能、引入新兴产业资源。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第一批镇村工业园“工改工”项目库,收集了119宗项目。

在虎门镇北栅社区,一片占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的老旧工业厂房刚刚完成拆除平整。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上将推进一宗“工改M0”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大规模智能柔性制造、大湾区物联网产业枢纽集群和东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年产值预计将达180亿元。

“‘拓空间’更大意义在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建议,东莞要抓住“拓空间”契机,逐步淘汰低产出、低附加值的产业,转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迭代升级。

从“世界工厂”

到湾区人才高地

最近,东莞前沿基础研究好消息不断: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李明星博士后、柳延辉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也是东莞历史上首次有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黄明欣教授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论文,这也是CSNS首个在《Science》上发表的用户实验成果。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正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所说,未来科技创新更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的发展,要从快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东莞在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布局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世界第四个、中国第一个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历经多年建设终于投运,至今已经攻克科研难题100多项;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工,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散裂中子源的“姐妹花”装置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启动建设……

这些“国之重器”成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聚宝盆”。未来,预计会有600名世界各地科学家常年在东莞开展工作,并吸引10万名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

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不断增强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是东莞转型升级以来所取得的重要经验。

东莞还出台了《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这是该市最完善、最系统的一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用3年左右投入10亿元推动100万人提升技能学历素质,让广大劳动者与产业同步升级,与城市共同成长。

东莞企业

截至2019年底,东莞全市累计完成提升学历技能素质89.53万人,新增技术工人16.35万人,技术工人累计达到78.55万人。到明年底前,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将提升10%以上,还将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的“工匠精英”。

目前,东莞的人才总量达195万人,高层次人才12.6万人,两个数字逐年递增。在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热门去向城市中,东莞位列第六,排位高于成都、武汉等国家中心城市。

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东莞正加速从昔日的“世界工厂”迈向湾区人才高地。

站在新的起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突破口,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人才为第一资源,东莞以“弄潮儿”的姿态走向未来。

【撰文】吴擒虎 郭文君

【摄影】孙俊杰

部分通讯员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