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疫情下东莞制造出路在哪里?莞事论坛话你知实战经验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莞企该如何应对,以及寻找出路?政府在帮扶企业有哪些硬招实招?国外疫情仍较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东莞未来的经济走向怎样……6月30日,以“共克时艰 优化帮扶”为呼号的第三期“莞事论坛”举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市民网民和政府官员等齐聚议事厅,共商东莞疫情转型发展的良策。

疫情下东莞制造有哪些新出路?

1

企业家分享转型经验顺时而变

在现场,嘉宾们围绕疫情下企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也邀请了一众企业家分享疫情下转型的经验。在疫情下,在很多企业为“订单荒”感到烦恼的时候,拓斯达反而逆势上扬,今年一季度,拓斯达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达298.53%。

为什么拓斯达能在疫情中逆行前进呢?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针对此回答了疑问:“疫情期间,各企业经营压力剧增,拓斯达也面临着开工延迟,复工后招工困难的种种难题。与2003年的非典一样,现在是所有企业都很艰难的时候,但是困难越大,机会也越多。疫情下,我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应和市场的需求,迅速转型生产口罩机、熔喷布机,打通产业链,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面对全球疫情的蔓延,订单骤减、物流价格飞涨、资金链紧张⋯⋯种种打击之下,外贸企业遭遇“黑天鹅”,外销转内销成为企业成为转型渠道之一。

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调整内销战略,开启新零售立体营销模式,积极拥抱线上直播。”企业董事长温国雄说,目前企业开通了淘宝、拼多多、1688的直播间,通过直播间,把IP产品展示给消费者,我们还与网红大V合作,加大产品曝光力度,推动内销业务。

任何事情具有双面性,疫情为企业带来了冲击,也为企业带来新机遇。正如东莞市邦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宁所言:“危机,危中有机,从危险中寻找发展机遇。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为制造业创造了两个战略发展窗口期:一是东莞制造业全球布局的窗口期;二是全球电商业务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主任、省政府参事、著名经济学家王珺说,自主求变是永恒的话题。于企业而言,在疫情的影响下,更要快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新的机会,获得新的发展。

1

政府精准施策缓解企业疫情之急

今年以来,东莞相继出台“助企撑起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稳外贸20条”“投资松绑30条”等多项助企政策,降成本、保用工、输资金、给资源,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面助力企业渡难关、促发展。那么,在企业寻求出路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目前都有哪些效果呢?

东莞市福创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受益企业之一。“在这次疫情中,企业面临着现金流撑不住、疫情防控物资不足、员工短期内难以到岗、订单难以准时交付、场租成本高等困难和问题,在企业踌躇之际,政府将“撑企”“助企”政策送上门,企业还获得了获得了预配置用地指标,让企业增强发展的信心。”东莞市福创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说。

当纳利印刷集团也在政府的扶持下,获得一系列的政策补贴。企业事业部运营负责人薛立军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获得了天然气减免,电费减免,五险一金减免,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虎门镇规上企业新招员工岗前培训补助,企业新招用员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奖励,获得政府补助近500万元。

不仅是福创科电子、纳利印刷集团,在东莞,数不胜数的企业获得政府的帮扶,缓解了燃眉之急。为了应对接下来的由疫情引发的困难时刻,东莞市政府持续出招,在技改、金融、出口转内销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

比如,莞企2020年购置自动化生产设备500万元以上的,可以申报市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2020年度技术改造设备奖补项目;东莞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统筹做好“稳金融”工作,参与制定系列涉金融政策措施,推动辖内36家金融机构成立“战疫”联盟,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保障;东莞加强电商平台合作丰富渠道资源,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挥各大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和资源优势,帮助东莞企业去库存、扩内销、保产能、保生存。

在论坛上,王珺点赞东莞及时出台系列帮扶企业政策,他坦言:“东莞在制定政策帮扶企业方面做得早、做得细,更为系统。更为可贵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东莞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动服务企业,第一时间帮助企业纾解实际困难,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见目前效果是明显的,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

“在东莞产业基础比较完善,产业链特点明显,在此背景下,东莞接下来可以在产业链培育和发展方面下功夫。”王珺说,我曾经调研苏州等区域,发现苏州通过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制度,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政府部门可为链长,联合企业、协会的力量,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解决企业融资等问题,稳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

【撰文】叶永茵  洪海

【摄影】洪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