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宝安区燕罗四点半课堂:让欢乐多一点,梦想近一点


“我的爱好是打篮球和打羽毛球,我想做一名篮球运动员。”“我想得到一个新的足球,我很喜欢跟同学踢球。”“我今年期末考试数学拿了满分,我希望下学期语文也能拿满分。”……过去一年,在燕罗街道“四点半课堂”上,孩子们一一登台,一脸憧憬地分享自己的小小心愿。  

燕罗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破常规,精简报名流程,将“四点半课堂”送到每个有需要的家庭。

燕罗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破常规,精简报名流程,将“四点半课堂”送到每个有需要的家庭。

在深圳已推行多年的“四点半课堂”,为许多下午放学的孩子和由于工作在那段时间无法照顾孩子的家长解决了难题。但是,以往“四点半课堂”对户口、学位等有要求,又让许多家庭只能“望课堂兴叹”。2019年,宝安区燕罗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破常规,精简“四点半课堂”报名流程,并以企业、学校为点,社区为面,将“四点半课堂”送到每个有需要的家庭。  

燕罗街道还整合各项资源,让“四点半课堂”焕然一新:设施设备不断丰富,学员数量较以往翻番;课程模式推陈出新,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兴趣班;打造“四点半课堂”文化服务品牌,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多措并举之下,“四点半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欢乐场所,还成功构建起“社区—学校—家庭”互动关系,撬动三方共同参与,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从“设施简陋”到“一应俱全”

过去一年学员数量翻番  

走进燕罗街道各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环境舒适、宽敞明亮。一个个青少年开放式书架映入眼帘,人物传记、课外辅导、科普知识等书籍应有尽有,电脑、钢琴、书桌、实验道具等设备一应俱全。还有耐心给同学“一对一”讲题的老师和社工,每天学校放学后,“四点半课堂”就准时“接档”开课。温馨的场景,静谧的环境,浓郁的书香氛围,深深地陶冶着每一个孩子,“四点半课堂”已成为许多孩子的第二个“家”。  

在过去,燕罗街道“四点半课堂”平均面积仅20平方米,设施设备相对简陋,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2019年下半年,燕罗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补齐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充分利用社区邻里活动室,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不断增强“四点半课堂”的智能化、共享性、互动性。  

完善的软硬件、充满趣味的课堂,吸引了更多孩子的加入,课程数量也大幅增加。过去一年,燕罗街道“四点半课堂”覆盖学员231人,人数较去年翻番,上课率超98%,驻点教师开课420余节,结合“四点半课堂”开展公益活动85场,服务学生超过18480人次。  

从“心头难事”到“欢乐课堂”

贫困孩子也能上兴趣班  

每年暑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光,但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课余兴趣培养则成了心头难事。  

面对这些贫困家庭的渴望和呼声,2019年开始,燕罗紧锣密鼓地开起了“暑期课堂”,上课地点就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用责任、温暖、爱心撑起了贫困家庭的希望,切实实现了少年儿童暑假不“失守”,离校不“脱管”。  

周女士是离异状态,孩子跟着她生活,生活很拮据。整个暑期,她的孩子一直在“四点半课堂”上课,社工和志愿者还给孩子特殊的照顾,每天按时按点送孩子回家,无怨无悔。原本害羞、不敢和人说话的女儿现在变得活泼开朗,还获评“三好学生”。周女士几次来社区表示感谢,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幸亏有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帮忙,孩子才得以健康成长。  

有优秀的老师,才能有优秀的课堂。针对过往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模式单一等问题,该街道在辖区各社区实施民生微实事“四点半课堂”驻点教师项目,除通过专业老师以课后辅导及教学活动的方式,提供语、数、英等学科类科目辅导及文化类绘画、歌唱、钢琴等兴趣培训服务,还开展诸如中医进社区体验课、垃圾分类讲座、“书香少年”画扇写扇、新能源太阳能小车、暑期安全教育活动等各类拓展知识面、丰富人生体验的课程,此举不仅让孩子们告别在菜市场写作业的尴尬,还让“贫困孩子也能上得起兴趣班”成为现实。  

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在洪桥头社区“四点半课堂”上,洪佛拳传承班的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洪佛拳传承人洪老师的技艺传授,并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每一个动作的学习中。在燕罗,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像洪桥头社区这样的“快乐天地”,孩子们在家门口有个既可培养兴趣爱好,又能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的场所。  

一年来,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探索社区治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燕罗街道充分利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纪念馆这一地标,并借助洪佛拳文化馆等资源优势,还结合新学期开展“书记第一课”等精品课程,打造“四点半课堂”文化服务品牌,不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阅读、娱乐、学艺等学玩一体的活动场地,还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洪桥头社区“四点半课堂”项目负责人介绍,“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同时,我们还进行‘心智结合’,与‘馨和家园’机构合作,定期为这里的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互动关系

撬动多方参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为让“四点半课堂”这枝社会文明之花开得更艳丽,自去年5月份起,燕罗街道通过吸引企业资助、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牵头燕罗商会、辖区各慈善基金为各“四点半课堂”定时定点配送面包、牛奶等营养加餐,彻底消除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为有效补充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不足的问题,该街道在通过政府购买社工岗位充实基层管理员力量的同时,还建立家长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培训辅导制度,使家长逐渐成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队伍最重要的蓄水池。此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庞大的专兼职、老中青结合的“四点半课堂”教师队伍。  

“‘四点半课堂’的开设,解决了流动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实际难题,为少年儿童在社区搭建了互助学习平台,让孩子们下午放学后有了一个既可做作业、看书,又可以培养兴趣爱好的场所,已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希望它能一直坚持开展下去,而我,也将继续服务下去。”一名家长志愿者说道。  

燕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文明融入城市的基因、融入群众的血脉,就必须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和细节着手,解决其最为迫切的需求。下一步,燕罗将继续践行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直指民生所需,继续深耕细作,把“四点半课堂”打造成一个为民生实事的品牌,让“四点半课堂”点亮孩子放学路,让家庭更放心,让城市更温暖。  

【文/图】崔洁 陈美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