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河湖讲述者|西山小学专场:动人的佛山水记忆


情深动人,意高立文。本期“河湖讲述者”为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专场,一共刊登该校学生创作的10篇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情感真挚生动,而且都有较高的立意,让人读后既有回味,也有思考。

本期“河湖讲述者”的10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请在评论区为你所喜爱的作品留言吧!你的鼓励,都将会成为作者们奋发创作的动力!

上一期《河湖讲述者|河湖讲述者|桂畔千灯,青云映月……佛山的湖,真美!》收获评论数最多的作者是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小学六年3班学生林仕康(指导老师黎群娣),将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一件。

爷爷与北江

文|王誉钧

我的爸爸妈妈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美丽的顺德,这里便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于是我开始和北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顺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桑基鱼塘和随处可见的河道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我出生在美丽的北江边,那是顺德的母亲河。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爷爷总带着我来到北江边玩,我像脱缰的野马回到大自然。

那时的北江,桃红柳绿、到处莺歌燕舞;鱼们欢快地游玩,更调皮的还时不时跃出水面;每天清晨北江羞答答的脸上都罩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再加上两岸的袅袅炊烟……一切都那么简单,但觉得美得让人总也看不够。

每到傍晚,货船鸣着汽笛缓缓驶过,像老者一样悠闲;钓鱼的人零散地坐着,随意地下竿,一见鱼上钩就直乐呵……这一幕幕都让我难以忘怀。

爷爷对水似有浓厚的感情,像亲人似的呵护,有一次我往河里扔垃圾还引来一顿责骂。后来才知道爷爷的家乡曾经大旱,幸好当时有一条大江引来水源才避免了更多粮食的歉收。爷爷总是说北江很像家乡的“救命江”,一样是造福河两岸的人们,一样是花草树木点缀江色。

小时候的作者与爷爷。王誉钧供图

时光像水一样悄悄地从指缝里流逝,我一直想不明白:一定要这么重视水吗?世界上不是有好多好多的水吗?书上不是说海水也可以用科技转换成有用的水吗?所以每当爷爷在江边絮絮叨叨说水资源多宝贵的时候,我竟然觉得有些烦了。

有一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一天,爷爷突然病情加重,在医院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爷爷悄无声息、轻轻的、宛如树上的秋叶,落在地上,化成灰,彻底消失在我的世界。

过了许久,当我再到北江边玩耍的时候,耳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原来是爷爷的絮叨,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了!但我还清晰地记得爷爷曾说的一句话:“乖孙子,你瞧这江水多可爱,无处不在地滋养人类,你要学会保护水源,让北江在你长大后依旧这么美丽。”

北江。王誉钧供图

看着北江依旧美丽的景色,我突然非常思念爷爷,思念爷爷在北江边陪伴我的时光。日子一天天过去,然后我也明白了,爷爷的离开是自然的规律,没有人能改变。

于是,我捧着爷爷的衣物,独自走在当年爷爷陪我走过的北江边,秋风似乎也在为我的爷爷吊唁,回想起童年时在这玩耍的乐趣和爷爷在我耳边唠叨要保护水资源的叮咛,不禁脱口而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靠近江边,双手托着衣物,小声祷告:“北江呀,您还记得一个对您喜爱有加的老人吗?请您保佑他,在另一个世界快乐生活。”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六年8班学生,指导老师黄春花)

催人奋进的德胜河

文|吴潼

又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傍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德胜河边散步。德胜河两岸风景秀丽,在夕阳照耀下,像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我坐在岸边,触摸一朵朵热情绽放的牵牛花,感受小螃蟹爬过脚边的轻快,聆听一声声悠远的船鸣,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此刻的德胜河,显得静谧和迷人。

妈妈告诉我,德胜河不仅是顺德人的母亲河,她还是顺德人不屈不饶精神的象征。

德胜河古称“北潮海”。一百多年前,顺德因为蚕桑业的高速发展,成为了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最富裕的一个县,被称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当时广东海盗猖獗,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政府的军队规模小,武器落后,无力抵抗。富裕的顺德自然成为了海盗们最垂涎的目标。

嘉庆年间,以张保仔为代表的海盗集团袭击了香山、番禺和东莞一带,沿途烧杀抢掠,一路逼近顺德中心。顺德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抵抗,缙绅阶层有钱出钱,普通群众有力出力,拧成了一股绳,誓死捍卫顺德的太平。他们组建了防御武装、修筑了工事、运来了大炮、筑起了哨所,日夜守护各条防线。

随后,在张保仔从北潮海向大良、容奇发起猛烈进攻时,指挥者运筹帷幄,军民浴血奋战,有力阻止了敌人的前进步伐,最后张保仔的指挥船尾部被大炮击中,他见势不妙,只得撤退。

此战过后,顺德人民将北潮海改名为“得胜海”以纪念这次海战的胜利。又因“德”通“得”,寓意更深刻,因此又称“德胜海”,这就是今天德胜河名字的由来。

德胜河。吴潼供图

在海盗攻打顺德期间,涌现了许多民间英雄人物。如抗击海盗直至力竭战死的七十高龄广教人周维登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根据统计,仅广教一地就有一千多男女被掠夺,从这个数字就不难看得出当时战争之惨烈!顺德人民不屈不饶、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可见一斑。

胜利永远属于强者,失败等待着弱者。如果顺德人民不是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战争就不能取得胜利;如果顺德人民缺乏抗争精神,我们就只能沦为刀俎下的鱼肉;如果没有英雄人物的流血牺牲,顺德的民族工业就可能毁于一旦。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每一次的成功都可能伴随着汗水、泪水甚至鲜血。

一百年后的顺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之一的容奇大进制衣厂诞生在顺德,一个小小的县域经济产生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顺德人一直不畏艰险,砥砺前行。这不正是顺德人民文化底蕴的传承吗?顺德人善于把握机遇、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气魄让人动容!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春华秋实。德胜河一直静静流淌着,陪伴着顺德人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见证了顺德人的奋斗历程。“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顺德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顺德人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顺德人所取得的成就绝不是侥幸,而是凭借顺德人的智慧和汗水,还有无数人流血牺牲换来的。

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由我们的祖先用汗水、泪水和鲜血浇灌出来的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作为新一代的顺德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为之奋斗呢?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六年3班学生,指导老师谢美菊)

桂畔海的变与不变

文|吴芷莹

顺德有一个桂畔海,但桂畔海不是海,而是一条河——是我们顺德人的母亲河。

在我爷爷奶奶那一代,它是一个从不浓妆艳抹的美丽女子。两岸是一片田地,种满了甘蔗、稻谷。河水清清,上面行着农民的小舟。水里鱼儿嬉戏,似乎正诱惑着小舟上的人们去捕捞它们。

可后来,到了爸爸那一代,它变了。工业污染使它喘不过气来。污水顺着巨大的排水口流到河里。岸边的淤泥上,再不见四处造房的小螃蟹了,它们留下的手指粗细的洞穴也渐渐被垃圾埋没。塑料袋等等的破烂、垃圾占领了它们的家园。

再后来,到了我这代,这条河开始被重视了起来。河边的违章建筑被拆除了。看见了新建的观光桥和上钓鱼的人们。我想,也许是鱼又回来了吧。

桂畔海。吴芷莹供图

朝远处望去,白鹭忽飞忽落。再看看岸边,小螃蟹在洞穴口懒懒洋洋地晒太阳。迎面吹来的风也没有了爸爸口中的“化学气息”了。

现在,桂畔海沿岸的一边都已经成了河畔公园。周末时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在这里休息、闲聊、运动。还有经常有几个园林绿化的阿姨在花圃前种着花,给桂畔河添上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上有一座旧桥,中间塌了一块,补着铁板。也许这样的景色旧石桥看了也会开心吧。过桥的几乎都是农民模样的老人,因为桥的对面就还有农地。

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再到我们这一代。这条平凡的、不起眼的河经历了许多。它目睹了时代的变化,亲身体验了许多事,它见了许多人,也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是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中唯一不变的,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变化的。

(作者系顺德区西山小学六年6班学生,指导老师陈红霞)

崭新的大良河

文|冼可馨

站在我家的阳台上,每每朝下望去,就能看见一条长长的小河——大良河。

大良河虽然不大,却曲折蜿蜒,贯穿着整个大良小城,这或许是得名大良河的由来。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站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她:日落的时候,河水是红色的,而且红色的深浅还会随着季节变化。下雨的时候,河水泛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漩涡,仿佛在随着雨声而敲着鼓点。

到了节日,平静的小河变得热闹起来,一艘艘龙舟穿梭于河中,口号声和锣鼓声响彻云霄,欢乐在船上和两岸的人们中传递。更多的时候,是我安静地坐在阳台上,听奶奶跟我讲几十年前大良河的故事:那个时候顺德有很多河,所以人们要坐船花上半天的时间才能去广州,对于我来说这可真是一件稀奇事。

在我心里,这条河流淌的是日月,是春秋,是爷爷奶奶们的传说,是我宁静而美好的童年。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家对着的这段大良河的岸上还是很大一片荒地,到处杂草丛生。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荒地上“长出了”一座简陋的小木屋。早上经常能见到老爷爷走出木屋,挑着两个桶在河边打水,然后去浇灌那片荒地。老爷爷用蚯蚓做化肥,用河水来灌溉,慢慢的,荒废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那些疯长的野草渐渐被茂盛的水果和蔬菜所代替。

楼上远远看去,红的番茄,绿的丝瓜,黄的香蕉,紫的茄子,一片五颜六色,特别明丽喜人。这片彩色的田地时常吸引着奶奶和我去拜访老爷爷,去看看那些河边不知名的小野花,去追逐田间地头飞舞的蝴蝶,有时候我们还喜获邀请去帮老爷爷采摘瓜果,和他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有一天,奶奶和我再次去看望老爷爷时,却看到他垂头丧气地坐在河边,拿着浇水的大桶舀了一桶河里的水。他向桶里看了看,摇摇头,又把水倒回河里。我们很疑惑不解,忙问他为什么要把水一次次从河里舀上来,从桶里拣出垃圾然后又把水倒回去。

他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小河,痛心地说:“哎,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往河里扔垃圾。什么零食包装袋,塑料瓶,餐馆里那些剩饭剩菜啊,还有工厂里的工业垃圾,自己处理不了,都统统往河里倒。原来这河水多清啊,现在被垃圾弄的乌烟瘴气。这条河,养了我们大良多少代人啊,现在他们怎么可以对她做出这样的事情!” 说到这里,老爷爷气愤地拍着自己的大腿,一脸愤懑与悲哀。

看着老爷爷伤心的脸,我们也很是愤愤不平。不单是因为老爷爷无法灌溉土地而气愤,还为了小河干净的水质被污染而气愤,为了某些人的道德败坏而气愤!垃圾就应该倒进垃圾桶,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我们这些小孩都懂,为什么那些大人反而不明白呢?

后来,据奶奶说,政府开始加强了监管。乱倒垃圾的现象慢慢得到了控制。有一天,我站在阳台上眺望小河,惊讶地发现大良河旁老爷爷的小房子消失了,茂盛的农作物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黄帽子工人,操作着机器在河里及河边忙碌着。我吃惊极了,赶紧和奶奶一起去探查。我们见到一个工人叔叔站在河边歇息,连忙上前询问:“叔叔,你们在搞什么啊?”工人叔叔似乎很开心见到我们,他用粗糙的大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笑着回答说:“我们在盖大楼!” 他又指了指河里工作的叔叔说:“他们在清理大良河的淤泥和垃圾,让河水变得干净些。”我和奶奶相视一笑,高兴得拍手叫好。可算有人来清理这条河啦!

“哒哒哒……”整整一年多,我们都能听到挖掘机在不停地工作。一座高大的楼盘拔地而起,河上的小桥也被拓宽并且重新加固了,小河沿岸还挂起了一串串彩灯,一到晚上亮起灯来就特别漂亮。我时不时就会去瞧一瞧,看一看,闻一闻,河水变得清澈了,刺鼻的味道也消失了,河边也越来越多行人了。

今天早晨,我和奶奶在河边散步。阳光照在河水上,如同洒下了一颗颗钻石。河边的红色跑道上,有早起的人儿牵着小狗在晨跑。我们还惊喜地看到了耕地的老爷爷,他坐在河边的绿树下悠闲的钓着鱼。这画面,和谐、静谧、美好,焕然一新。我很希望这个崭新的美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更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我们的母亲河——大良河。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六年2班学生,指导老师潘帼仪)

逢简水乡,有情有义

文|李晓睿

逢简水乡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起初我的想象不过是这样一个景色:一条混黄的河流绕着村庄,没有生命,春天时才有几丝绿色,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我慕名来到逢简水乡,它和我想象的大不相同,我觉得我来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一条碧绿的、悠长的、清澈见底的小河围绕着村庄,河岸两旁的榕树长得又高又壮,枝叶在空中“相逢”了,在河面上形成了一道天然拱门。远远望去,那榕树形成的翠拱门,倒映在河水中,河水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正乃“河水碧绿将村绕,两树排闼送青来”。

当然,最少不了勤劳朴实的村民们,他们悠然地荡起双桨,摇动小船,唱着歌儿,船上或装着翠绿的香蕉,或装着新鲜的蔬菜缓缓驶向远方。而在船桨和河水接触的那一瞬间,绿波荡漾,激起了星星点点水花,在船驶过的水面,留下了一道水痕。如果说河水是逢简的血液,那么古桥就是它的脊梁。这里的古桥历史悠久,有巨济桥、金鳌桥、明远桥……

可我最喜欢的古桥还是明远桥。明远桥的桥面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而桥身是由红砂石筑成,桥两侧的栏杆上雕着一只只貔貅,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更妙的是水上的桥倒映在水下,真乃“水上一桥,水下一桥”。

明远桥还承载着一个故事呢:话说南宋进士李仕修辞退了浙江参政的官位,与妻子定居在逢简。某日,一个小孩跑到河边上兴奋地大喊:“特大消息!特大消息!李夫人要生孩子啦!”他一边满村跑着喊着,一边招呼着小伙伴们。不一会儿,全村村民都奔走相告:“李夫人要生孩子啦!”

逢简水乡。李晓睿供图

村民们又惊又喜,赶紧备礼,急忙冲到李仕修家贺喜,一时间,逢简变得热闹非凡,乘船的、走路的、乘车的,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李夫人即将出世的孩子:是胖?是瘦?是可爱?还是机灵?他们刚到李仕修的家就慌忙问:“李夫人没事吧?”过了一会,李仕修高高兴兴地抱着他的儿子说:“夫人给我生了个可爱的儿子!”村民们欢呼起来,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李仕修看见村民们这么关心自己,他很感动,想为村民们建桥造福村民。

果然,第二年,河道上便多了一座桥,方便河两边村民的往来。李仕修夫人一生生了五个儿子,他在逢简为村民修建了五座桥。他为村民造福的行为,深深的印在了村民的心里。几百年后,明远桥在维修的时候,维修工把一只小貔貅的头给砍掉了,村民们奋力反抗,说桥上的一砖一石、雕塑一块都不能少。最后,维修工只好设法把小貔貅的头给粘了回去。

李仕修为造福村民的行为,逢简百姓世代铭记。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们仍对这些古桥百般呵护和珍惜,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地方。

我坐在游船上,静静的看着碧绿的河水,心想:逢简水乡,真舒服!是啊,这碧绿的河水,它曾经承载着村民们的生活,他们在这儿刷衣洗菜;它曾经是顺德的水上“丝绸之路”,见证了桑基鱼塘的兴衰;它也是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用武之地,它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泛舟放歌、放松心情的舒心天地。

我望着绿树成荫,绿波荡漾的逢简水乡,想到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美景,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真想高呼一声:欢迎来我家!欢迎来逢简水乡!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六年5班学生,指导老师陈聪)

淳朴的桂畔海

文|陈思颖

这是一条清澈悠长的河,她见证了从爷爷奶奶的年代到如今的巨大变化。如今的她依然保持着原貌,在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爷爷奶奶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两岸的村民需要水,几乎都是从桂畔海提起来的。洗衣、洗菜,挑水……清晨,几个妇女蹲在河边的石板上,洗衣,“刷刷刷”的声音,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湖面清波漾漾,妇女的倒影依然清晰可见,弯着腰,两手隔着衣服前后磨擦着。中午当要吃午饭的时,人们就聚集在河边洗菜、挑水,还和邻居聊天。

爷爷告诉我,他小时候没玩具玩,就跟着大人打鱼。有一次,他还打到了一条有两个巴掌这么长,一个巴掌这么宽的鱼呢。

爸爸妈妈的摇篮

在爸爸妈妈的年代里,桂畔海成了玩耍嬉戏的地方。早上,一群男孩正在钓鱼,每个男孩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手里紧紧的握着钓鱼竿,忽然,线一动,湖面荡起了阵阵清波,一个男孩猛地拉起鱼竿,一条大鱼上钩了,男孩欢喜极了,把鱼抱回家给了妈妈。还是那群男孩在河边游泳,那个男孩又得了第二,那群男孩又……那个男孩就是我爸爸。

文化的纽带

现在的桂畔海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常常在河边的绿道骑着单车看风景,绿道是专门供人们散步,骑车的,也可以看见河对岸的风景。河对岸的风景可美了,一片矮矮的小树林,一大群白鹭总是停留在那里,给树林增加了几分生机。

如果仔细看,还会发现白鹭正站着钓鱼,那雪白的蓑毛,全身流线型的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桂畔海河边,现在可热闹极了,有打功夫的,有跳广场舞的,有下棋的……我常常感慨:桂畔海真是越来越美了!

我希望桂畔海能永远保持着原貌,保持着清澈,保持着顺德人民的淳朴。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五年8班学生,指导老师汤敏)

青云湖——美好回忆诞生地

文|李祉缘

青云湖位于顺德顺峰山公园。美丽的九曲桥、精致的玻璃桥、雄伟的青云塔等众多建筑物众星拱月般围绕在青云湖的身旁。

小时候,我常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青云湖旁租三人自行车,因为我脚不够长,所以只需坐上第二个座位,让爸爸妈妈骑,我自己就坐在中间玩儿就行了。

爸爸妈妈每次骑车骑到筋疲力竭的时候,听我哼着歌,看看眼前的青云湖,爸爸妈妈又充满电了。

两三年后,我开始学骑自行车了,爸爸妈妈带我来青云湖边学骑车。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啊,也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但看着青云湖那么平静,我的牢骚顿时烟消云散。无数次尝试,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多么美好的回忆,就诞生在了青云湖边。

又过了一年,我所参加的小提琴培训班有活动在青云湖边的青云塔里开展。也就在那一年,青云湖记录下了我演奏小提琴的那份淡定和自信。

青云湖。李祉缘供图

一到了放长假,外公就早早地起床骑自行车带我去青云湖边绕几圈。外公说,就是因为青云湖边的空气很新鲜,所以他才天天都到这边骑自行车。而我呢?就坐在外公的自行车尾,一边听外公说话,一边欣赏那满天飞,满天跑的树叶和雪白的鸽子,就像和大自然拥抱在了一起。

去年,青云湖边开了一家新华书店,书店里可多人了,有在一旁边喝咖啡边办公的,有细细品书的,也有忙碌寻书的……青云湖,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大自然的阅读圣地。

水幕电影是在青云湖的新景。每天晚上8时多,都会限制200人进入场内观看水幕电影,有时,我们全家人会早早排好队,带上些玉米和折叠式小板凳围在青云湖旁观看水幕电影。夜幕下,五彩的灯光映着水影,令人沉醉。青云湖对我们的那种慷慨在我脑海里就永难磨灭了。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五年5班学生,指导老师肖友萍)

德胜河里的肥鱼

文|李梓阅

德胜河在我们年轻人的眼中是一道风景,但是在我爷爷眼中,是他“上班”的地方。对于一个退休老人家,还有什么比钓鱼更好的消遣呢?于是,天刚蒙蒙亮,就有一个全副武装的老人家,带着他的全套钓鱼装备——五根海钓的钓竿、一个装鱼的桶、一个捞鱼的网、一把椅子、几包鱼食,骑着他的电动摩托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位体格硬朗的老爷爷,还会三五成群地邀上老伙伴,一起垂钓。他们会带上食物一起分享,一钓就是一整天。本来肤色正常的爷爷,现在成了“非洲人”。

爷爷和河是好朋友,河总会用小鱼儿来款待爷爷。但是,一开始钓的鱼,扒开鱼肚皮,里面黑黑的,吃起来还有一股汽油味。所以奶奶总是很嫌弃,说爷爷钓的鱼浪费她的油,做了也不能吃。

德胜河。李梓阅供图

我想大河也不希望自己供养的鱼儿都不受人欢迎吧。也许,它听了人们的话,也要伤心得落泪。可是,它阻止不了人们丢垃圾,它阻止不了各种货船的通行,它阻止不了汽油的泄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爷爷钓上来的鱼,破开肚子后里面白白嫩嫩的了,鱼肉自然也鲜美了起来。爷爷更有劲头去钓鱼了,有时候钓上来十来条,还会分享给周围的邻居。

这本孤独并滚滚向前的河流,也许,只有垂钓者,才是它真正的知音吧。所以,它总是大方地敞开怀抱,送出肥美的鱼儿。

我家门前的这条德胜河,养育着这一方人民,美化着这一片土地,丰富着人们的娱乐和生活。它是世间的一种美,我虽不能留住你的波浪,但请让我保存你的倩影在我的心中吧。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五年2班学生,指导老师龙雪艳)

“我”的故事

文|凌钰滢

我很早之前就在山间流淌,穿过高山,流过山路,来到了这里——大良。我穿过大良,与大良人民朝夕共处,人们都叫我“大良河”。

我是人们饮水的地方,我清澈见底,轻风吹起,便微波荡漾。我是他们的镜子,在人们心中,我风平浪静,没有瑕疵,他们把我当母亲。我很美丽,是大自然的风景,是鸟儿饮水的地方。我有着青绿色的衣服,水草便是我衣服上的点缀,两栋矮墙是我银色的鞋子。

曾经的我,快乐无比。鱼、小虾、孩子,它们在我的怀里玩耍,打闹。人们也很钟爱我:清晨,会有很多妇女来我这里洗衣;中午,她们就来我这里洗米、洗菜。每逢端午节,一条条船就会在我的身上划过。过年,四处噼里啪啦地放鞭炮,热闹极了。平常,小孩子们喜欢到我这里游泳,嬉戏,和亲人抓虾。

大良河。凌钰滢供图

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我旁边的那些屋子都变成了高楼,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融进我的身体,这使我难受不已。路上的单车变少了,全都是小汽车,污气再次传进我的身体里,我躲不过这些污染。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孤独了,再也没有人来我这里嬉戏、玩耍,也没有妇女来我这里洗衣,大家都用上了自来水,机器人才是他们的朋友,而且,他们贪婪了,竟想把我挖走,做成平地。我不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只能被摧毁。人们不能看到我的痛,因为我在水里,泪和自己化为一体。

我的身体渐渐被垃圾堆满,开始散发出一种令人恶心的味道。瞧,又有一个人往我身体里丢垃圾了,我泣不成声,只是默默忍受着这痛不欲生的难受。为什么?你往我身体里丢垃圾,看见我还要掩鼻而过,这是你扔的,为什么要怪我?我忍不住了,眼泪一涌而上,却被垃圾堵住了,顿时,我撕心裂肺地疼,浪花积得越来越大,却没有一个人理会我。看见我,还一脸嫌弃地说:“咦,好脏啊,政府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一个大商场呢?”我无计可施,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现在不但不把我做成商场,还净化我。两艘大船在我身上捣鼓,我被挖深了,两边还筑起了河堤。我的身体健康了!没有人会往我的怀里排污水!最奢侈的是,还有人会定期来为我捞垃圾,我变得焕然一新,青绿色的衣裳重新披在我的身上,鱼儿们也回来找我了,这让我拾回曾经欢乐的心情。

(作者系顺德区西山小学五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吴秀英)

美景飞回来了

文|陈柏宇

水,赐予了顺德美感和灵魂。因水而生的顺德中,一条环绕城镇的河,这就是被本地人美称“凤城渔歌”桂畔河。

早晨,我走在河边。阳光照射着河水,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仿佛彩虹坠落人间。河对岸的食店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树,树们背靠艳阳,倒映在水中,虚实相结,让人难以分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原本没有白鹭,现在白鹭三五成群地停在树上,站在软泥里歇够了,他们就展翅高飞,犹如桂畔河的霸主;原本没有田螺,只有油污,现在田螺满河,水中浮现出了很多美丽的水葫芦;原来满是垃圾的泥滩上,也多了许多小蟹。他们既打洞,又在湖边走来走去,那横着走的模样,仿佛自己是来河滩巡视的大领导;水中的鱼自由地活动,开心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好像时不时还吐两个水泡泡,向旁人传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这一幕幕,不禁让我回忆起五六年前。

那时,河的对面还是琳琅满目的食店。一根根管子插入水中,一张张渔网抛下河流。当时的桂畔河,乌烟瘴气,水的脸都黑了。原本白色的鲤鱼,也像成功染色,变了一个品种。

这短短的五六年,是什么让这条河活过来了?

这里的变化怎么这么大?

桂畔海。陈柏宇供图

心中有疑惑的我,继续向前走着。半晌,一大片五彩缤纷的鲜花映入眼帘。惊喜顿时溢满心间。几位戴着斗笠的阿姨,在辛勤地劳作。黝黑的土地中,上下挥舞铲子的格外显眼,阳光下她们汗如雨下,为花松土,施肥。她们跑上跑下,又是搬泥土,又是拿水管。

她们看似已年过花甲,脸上却洋溢着年轻人的笑容,像她们种的花一样的笑容,她们虽不是风景,却又胜似风景。看着看着,我的手也随之挥动起来。

河岸边,修起了一座垃圾分拣站。平静的湖面上,一道道波纹,都由分拣垃圾的小船扬起来。公园里的人们,有的散步,有的玩耍,有的在聊天。我正想把石台阶上一个塑料水瓶捡起来,一眨眼,一位小朋友早已把它捡起丢进了垃圾桶中。我欣慰极了,刚才心中的疑问也完全褪去。

“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周杰伦的一首《稻香》,简直唱进了心里。那些桂畔河的美景,正带着素质和公德心,重新飞回顺德人手里。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西山小学六年8班学生,指导老师黄春花)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罗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