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禅城这些村的发展有了新变化


佛山禅城以“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赋予了乡村发展更多的内涵。近年来,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禅城多条村庄在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搭建虚拟公共社区平台、乡村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探索,这些探索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颇具创新精神与实践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大主题下,人才、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乡村发展的新要素,不断汇入禅城乡村中,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激发出来。

关键词:三资管理

龙津村:运作市场化 交易透明化

在南庄镇龙津村集体资产交易站的墙上,挂着一块大屏幕,村里每天有哪些土地交易或物业出租,价格是多少,所有村民都一目了然。让3000多名村民高兴的是,自从村里两年前建成了这个村集体资产交易站后,村集体项目工程的采购成本降低,集体物业租赁则保持升值。

2018年,龙津村村组两级物业出租合同总数522份,合同总额约7392万元。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系统新增立项的就有93宗,其中达到镇级交易要求(即厂房、仓库面积达700平方米、商铺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就有39宗。借助信息化手段,龙津村将辖区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村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做大集体“蛋糕”。另一方面,通过龙津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确保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更加科学、透明、公平、公正、公开。

龙津村集体资产交易站的建成让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更加科学、透明、公开。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独创“七个统一”经济活动制度

龙津村的财务管理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当时,龙津村已经过了“村村点火”的初期工业化阶段,进入乡镇企业转制后期,一些早期无序发展的乡镇企业转制之后变成负债,村里连续好几年背着数亿元的债务,村民很期待一个新的领导班子能够带领整个龙津村脱贫。

有企业经营经验的冯耀泉担任龙津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发现当时10个村小组的物业租金没有标准,村民分红不平衡,集体经济不透明、不规范。“要加速发展,首先要统一。”冯耀泉想。恰逢2002年上级部门提出,今后所有村小组的集体资产要归村委会管,冯耀泉借势提前执行上级要求,对财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三个规范”,即:规范审批程序,实行先理财后做账;规范合同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跟进;规范地段租金价格,保证集体收入。

与此同时,冯耀泉独创了“七个统一”经济活动制度,即统一各类合同格式、统一地段租金价格、统一各村小组物业的租用年限、统一各村小组的物业租金递增比例、统一保证金标准、统一先交租后使用、统一鉴证。

“七个统一”使村小组订立的合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和公信力,而统一了合同标准格式,则能有效减少合同漏洞,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冯耀泉介绍,“定了这个制度后,村小组不能把一年的收入全部用光,因为村委会知道村小组签了多少合同、收益如何,每年必须提留一部分用于发展。”

由于顺应市场规律,实施“七个统一”后,龙津村有钱对物业进行改造,村物业的质量提高很多,相应的租赁收益也快速增加。不仅如此,龙津村委会对10个村小组的出租物业年限也能清楚掌握,并可以根据到期时间腾出空间进行“三旧”改造等项目建设。

“七个统一”制度不仅保障了龙津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规避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帮助龙津村“负债村”稳步发展成为如今年收入超1亿元的“富裕村”。

建成佛山首个独立的集体资产交易站

为了达到“用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尽量好的事”实现“廉洁办事”的目的,2017年12月,龙津村集体投资190多万元建设的佛山市第一座村级独立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建成投入使用,龙津村也挂牌成为禅城区首个“三资”管理示范村。交易站内设有招标室、监控室、评标室、档案室等资产交易功能场室,设备完善。

以往村内建筑面积100平方以上的单个商铺,以及建筑面积700平方以上的厂房仓库等集体物业的使用权出租,必须到镇一级的公共资源交易所交易,村交易站建成后,所有物业出租交易均在村交易站完成,资产管理台账信息与镇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系统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自2017年12月初交易站建成后,平均每月有5到6宗交易通过交易站进行。物业租金竞价提升5%至25%不等。比如,有仓库从原来的每平方米每月8元提升到10-13元。

冯耀泉表示,交易站的建成投用,一方面将龙津辖区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了村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激发了干部干事积极性,做大集体“蛋糕”,让村民受益受惠;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进一步确保了村集体资产交易公平、公正、公开,强化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了农村依法自治的有效实现。

龙津村集体资产交易站的设立进一步推进农村依法自治的实现。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完善监督形成有效治理体系

如何让平台在阳光下运转?龙津村借广东省探索基层治理的契机,2014年初又大胆探索创新,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行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即让全村的63名村民代表和50岁以下的55名党员“结对”,分片区对本村小组出租、承包、合作等集体资产和物业进行跟踪管理。期间,村民代表承担监管职责,党员则负责监督和信息反馈。

在实际操作中,村民代表和党员分别分组“结对”,负责对接10户村民、5家厂企店铺,对于每个厂企店铺每个月不少于两次探访,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每个季度,各村小组必须召开一次户主大会,村民代表向村民述职,汇报管理情况,包括企业动态、租金收缴等,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冯耀泉说,该项制度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小组长的监督不再是“无的放矢”,自已当了家,柴米油盐有多贵才心里清楚;二来村民有了知情权和监督权,村民代表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以往,村里的集体资产即一千多处物业主要由各村小组长负责管理维护。一来村小组长精力有限,管理难免疏漏;二来‘话事权’多集中于一人身上,村民也容易猜忌。”冯耀泉说。

制度实施以来,龙津村的集体资产真正实现了保值增值。使广大村民对村两委干部及村小组长放下疑心,村民代表做得开心,村民放心。”冯耀泉说。

关键词:信息公开

莲塘村:村委“一门通” 连通村民心

“以前村里要发布什么信息,只能张贴在村委会专门的公告栏,但很多年轻人因为在外工作,较少回村,不了解村里的动态,现在只要按一下键就可以把相关信息推送到村民手机上了。”张槎街道莲塘村党总支部委员沈莹说,自2017年上线村居“一门通”手机APP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一门通”)以来,信息化手段正改变着这个拥有近千年历史古村的治理模式。

通过一门通,莲塘村民更加方便地了解村里的日常管理和重大活动信息,并借助平台发表个人意见,参与到村务日常管理中来,从而在村民与村委会之间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莲塘村在各个村内景点设立二维码,村民以及游客可以通过一门通扫码了解多种信息。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村里有了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今年6月22日,一年一度的张槎街道龙舟赛在汾江河激情上演,来自各个村居的33支龙舟队伍同江竞渡,上演水上版“速度与激情”。最终,拥有深厚龙舟文化传统的莲塘龙舟队包揽了村民男子组、村民女子组和村干部组三个组别冠军,当天晚上,莲塘村第三届龙舟文化节拉开帷幕,全村老少欢聚一堂,共聚乡情,吃着龙舟饭,欣赏晚会精彩节目,庆贺村龙舟队取得骄人成绩。

晚会现场特别设置了三轮红包雨环节,所有关注并认证莲塘村“一门通”APP的村民都能参与抢红包活动。通过这种大型活动的线上互动,莲塘村推动了“一门通”APP在村民中的普及。

“截至目前,村里“一门通”的下载量达到1295次,通过实名认证的村民631名。”沈莹介绍,考虑到村里一些老人和小孩没有智能手机,这一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尤其是对于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通过下载“一门通”,加强了与村委会的联系沟通,年轻人参与村建设的积极性大为提升。

所谓“一门通”信息平台,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在村民自治框架下,围绕着党建、村务、集体经济、民意汇聚和公共服务等.构建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村务“一门通”的平台上,实现村委会与村民的无缝沟通,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实现村委会实体运作机制的虚实结合,党务、村务、经济管理等工作更加有序、公开和透明。通过“一门通”村委会可及时发布会议决议等重要信息,及时征求意见广纳民意,改变以往消息发布渠道单一、滞后的局面,防止“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现象。

莲塘村对于“一门通”的推广应用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年6月份,村里完成了两套班子换届,新人事新作风,班子成员意识到以往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村民对于村里的日常管理和重大活动缺乏参与积极性,给村里的管理工作带来障碍。

为了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新班子上任后第二个月,就提出要引进和推广“一门通”,“当时莲塘村不是区里的试点,但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全区较早上线了‘一门通’。”沈莹介绍,“一门通”的定位是莲塘村委会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平台,为了尽可能动员村民下载,她和其他同事一起,通过组织各种会议、活动、培训,不断提升“一门通”在村民中的覆盖率。

“8月上旬,我们村将举办七夕晚会,届时会有投票环节,村民可以把自己的手工艺、书法作法拿出来参与评选,通过这种方式拉动下载量。”沈莹说。

让所有村民都成为“网格员”

“大石街二巷8号一旧屋出现墙体倾斜,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的出入安全,希望尽快处理。”“沙涌工业区有很多厂房养了狗,但没有拴绳,狗只随意走动,经常发生突然窜出吓坏路人的情况,望有关部门整治。”“最近有不法分子上门以煤气阀有问题为名骗老人钱财,希望治安巡查一下,谢谢!”……在后台接到村民的报告后,“一门通”后台工作人员会迅速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处理,自“一门通”上线以来,每天跟进处理村民的反馈信息成为了莲塘村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村民只要发现村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公共设施损坏、卫生黑点等,通过手机拍照后上传到平台,就会得到及时处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化手段实际上让所有村民都变成了网格员,参与到村务管理中,让原来难以覆盖的管理黑点能够得到全面覆盖。

记者打开莲塘村“一门通”APP发现,里面设有“基层党建”“村务管理”“办事指南”“毓秀莲塘”“集体经济”“莲塘动态”“通知公告”“民意汇聚”等板块,村民通过身份认证后,可以随时查看各类定期发布的信息。

“以集体经济为例,里面设有财务公开栏目,会定期公布村民比较关注的财务收支情况,通过这种信息公开,能够让村民更深入地了解村的日常管理情况,减少不必要纠纷。”沈莹说。

除了加强日常沟通,随着“一门通”的推广应用,其承担的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在一门式指南选项,就设置了不动产、政务服务、国土资源等17个栏目,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类业务的办理手续和流程,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类服务资讯。

此外,近年来,莲塘村先后通过古村落活化、美丽文明村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推动了一批古建筑的修缮与重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了让村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村的历史传统,莲塘在村内的各个景点设置了二维码,只要通过“一门通”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自动链接“一门通”的语音播报功能,为村民游客讲解相关历史典故。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开发一门通更多功能,比如通过与程序开发公司合作,利用“一门通”对村内的停车位进行管理等,这些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沈莹说。

关键词:制度建设

古灶村:重要事权清单管好农村事

走在禅城区张槎街道古灶村,以往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已经消失,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这得益于去年底获村民大会高票通过的停车管理方案的实施。这是试点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后,古灶村通过新的村规民约,实现治理提升的一个缩影。

张槎古灶村试点农村重要事项清单管理后,通过引入新的村规民约,有效解决了村内古生雅苑停车乱象的问题。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建立健全“先党后村”议事决策制度

张槎街道古灶村,位于禅城西部,仅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本村人口3300人,常住的外来人口有2万多人,古灶村下有三个自然村,村组物业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旧物业和旧厂房,辖区有厂企300多家,商铺300多家,出租屋1300多家。和珠三角很多村居一样,受益于工业化浪潮,古灶通过物业出租,过去几十年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2017年,禅城在全区开展灯塔工程,提出‘先党后村’的治理方针,我们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先党后村’的议事决策制度。”古灶村党总支部书记陆秀兴表示。为了完成市委赋予古灶村的任务,去年10月和11月,古灶村率先把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写入了村自治章程和经济章程。在这个过程中,古灶村的诸多重要事权有了规范指引,党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这为古灶村探索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12月1日,古灶村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自治章程和股份章程,成为全市首个探索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的村。这一议事过程体现党建引领,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制优势。地块活化、维修报批、财务三资管理、停车规范管理、治安保洁上平台等村务,都严格遵照制度规范予以推进。而这距离市委书记鲁毅到古灶调研提出“将古灶村打造成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示范村”,只过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古灶村首先实行的“先党后村”议事决策机制,涵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村级制度建设等。所有议事事项必须经过“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开会讨论—交由村两委或村组联席议事决策—召开党员大会—提交到村民代表或村民进行表决”的流程。

清单写入村自治章程和经济章程

为了推动农村基层善治,按照《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佛山市实施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的有关要求,古灶村作为全市首个试点,把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的相关内容写进了村自治章程和经济章程。这一实践按照“先党后村”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要事权决策过程中的领导作用,细化十项重要事权的议事流程,堵上了制度漏洞。

为了让新章程能够顺利获得通过,古灶村坚持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在章程修订过程中广泛咨询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的意见,提前两周在6个村民小组支部召开吹风会。基于此,经过大力宣传,包括重要事权清单制度的新章程,在2018年12月1日的村民代表大会投票中获全票通过。

“新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核心地位,让村的管理更加规范。”陆秀兴表示。以物业维修费用支出为例,古灶村目前拥有60万平方米物业,其中有一半属于“三旧”厂房,每年的维修支出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过去管理不够规范,对维修费用的支出没有严格监管,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修订后的新章程对村的大额资金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运作更加透明。

在总结古灶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禅城区进一步把农村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向全区推广。截至目前,全区绝大多数村已经把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写入了村两项章程,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开透明。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李晓玲 孙景锋 阎锋

【摄影】戴嘉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