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佛山市长朱伟:强化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力争新增千亿元项目投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始终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充分估计困难风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佛山在经济总量超万亿元新起点上、开启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话题,朱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以超常规力度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地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镇,佛山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确保完成今年的稳增长任务?

朱伟: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始终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充分估计困难风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方面,佛山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重点在稳工业、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上精准发力,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工业稳,佛山经济就稳。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加快引进一批投资潜力大、经济效益好、产业引领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今年新增投资超10亿元的内资项目和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共60个,总投资1000亿元。加快推进博智林机器人谷、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同时再支持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佛山将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比如5G、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同时,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努力把落下的进度补上来。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佛山已经推动市、区级财政累计发行3.74亿元消费券,拉动市场消费近16亿元,有效促进消费市场回暖。接下来,佛山将进一步支持餐饮、商场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在线消费、无人配送、医疗健康等新型消费,创新推动夜间文旅和全域旅游业态发展。同时,通过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传统消费升级。

此外,受海外疫情蔓延影响,不少企业遇到外贸订单被推迟甚至取消的情况,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风险。为此,我们将认真落实“外贸10条”等政策,为企业开展外贸业务给予全流程全方位支持,例如支持企业构建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创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

另一方面,佛山将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住民生底线、稳定社会大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保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以超常规力度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地,全力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保份额,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引进一批促进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关键项目,精准施策留住可能外迁的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性。

深入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

南方日报:疫情之下,您如何看佛山制造业的“顶梁柱”作用?

朱伟:今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并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援,制造业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顶梁柱”作用。

一方面,制造业作为佛山经济的“压舱石”,带动全市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和韧性。一季度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3%,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的3月,全市工业生产迅速反弹,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9.5%,较1—2月大幅回升24.4个百分点,在全省制造业第一梯队中率先恢复,对稳住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工业企业特别是全市7347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迅速复工复产,加快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加快复工复产,整体带动了大量劳动力返岗就业。

另一方面,制造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物资保障,展现了佛山这座城市的责任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佛山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从疫情初期的8家增加至82家以上,医用口罩每日产能提升到4000万个,防护服每日产能达1.5万件,额温枪每日产能达10万支,累计向国外、省外城市提供防疫物件超56万件,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各批次调运(拨)任务,佛山成为国内少有的疫情防控物资自力更生、并有力支援国内外城市(地区)的制造业城市。

此外,佛山发达的泛家居产业也为全国各地抗疫医院病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佛山共收到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发来的感谢信35封,这是对国家和省对佛山制造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必得福在生产防疫物资。梁平 摄

必得福在生产防疫物资。梁平 摄

南方日报:接下来,佛山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朱伟:站在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佛山要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佛山制造业发展虽然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备,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大幅提升,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制造业竞争力还不够强,龙头企业总量偏少,内部结构仍需优化,优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等等。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迎来了许多重大机遇,比如国家和省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国家正积极推动“新基建”,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条件等。

围绕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佛山深入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其中,“强核工程”将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加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产品和装备。

而“立柱工程”则着力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做大做优装备制造、泛家居2个规模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做强做精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规模冲五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4个规模冲三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2+4”产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在产业链条方面,佛山将在优势传统产业开展“稳链、控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补链、建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优化布局方面,佛山将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等措施,集中打造若干个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主题产业园;在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方面,佛山将积极谋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政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用人、物流等成本,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

推动实现“六个一体化”

加速广佛全域同城化步伐

南方日报:接下来,佛山如何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朱伟:佛山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机遇意识,通过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湾区各城市的合作对接,努力在国家战略大局中主动作为、实现发展。

首先,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推动广佛极点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域同城化是过去十多年广佛同城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两市将在体制机制、空间范围、合作内容三方面产生深刻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从过去以单个项目协调机制为主,向都市圈综合协调治理机制转变;从以接壤区域对接合作为主,向覆盖两市全域的对接合作转变;从以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生态环境共治为主,向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融合发展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以推动实现“六个一体化”为重要抓手,加速广佛全域同城化步伐。在空间布局一体化方面,佛山将与广州共同谋划编制广佛全域同城化实施方案,开展广佛同城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实现国土空间、交通衔接规划一张网编制,推动两市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我们将加快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桥梁等跨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推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交融并进,打造绿色、智能、现代化的大湾区极点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枢纽;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我们将发挥广佛两地制造业优势,强强联合共建先进装备、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强化广州现代生产服务业与佛山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我们将组建科研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现“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在生态环保一体化方面,我们将加大广佛跨界河流污染的整治力度,强化环境空气质量联合检测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我们将完善政务“跨城通办”,推动教育、医疗优质资源逐步实现两市共建共享,共同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同时,我们将把握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重要机遇,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今年4月,佛山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0-2025年)》,接下来将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主动学习,努力开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强强联合新局面,例如加强与深圳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创新平台交流合作;加快对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加强广东金融高新区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平台联动等。

此外,佛山还将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建设大湾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首先,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深化“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全面加强与港澳在科技、贸易、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其次,依托佛山获批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开展与香港的离岸贸易合作,借助澳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优势,使佛山优质产品能够以更优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在此基础上,佛山将与港澳合作“并船出海”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加快由产品端“走出去”向制造端、资本端“走出去”转变,把佛山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支点,增强佛山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

拓宽招才引智思路

打造人才集聚发展高地

南方日报:创新驱动战略是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佛山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您认为我们的科创“底气”在哪?

朱伟:近年来,佛山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努力走出一条“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的“底气”主要来源于六个方面。首先,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佛山近年来积极营造“松绑+激励”的创新环境,逐步完善包括区域合作、产研结合、人才引用、创新平台、核心攻关、成果转化等内容的创新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创新资源更高效配置,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其次,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自2012年财政投入超过20亿元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起,佛山科技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去年达到98.16亿元,增长79.6%;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渠道,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创领域,预计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70亿元,占GDP比重约2.5%。

此外,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国家高新区两大区域创新平台加快改革发展,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华南高等研究院(佛山)等平台相继落户,全市引进大院大所合作组建的创新载体总数已达93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去年达4839家,净增长890家。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5%,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保持全覆盖。

近年来,佛山也大量引进了科技创新人才。去年,佛山实现引进全职院士零的突破,同时还新引进省级创新创业团队4个、博士642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49万人。此外,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去年佛山获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4个,获资助经费3.56亿元,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技术攻关的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肯定,去年佛山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南方日报:作为全市两大区域创新平台,佛高区和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如何充分发挥“双引擎”作用?

朱伟: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和佛山国家高新区两大区域创新发展平台,为佛山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其中,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是佛山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佛山打造“一环创新圈”的重要极核,是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围绕这一发展定位,我们重点推动国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要素在三龙湾集聚,目前正在加快谋划推动总投资额3537亿元的101个建设项目,引领带动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此外,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佛山国家高新区已培育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研发平台,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发展布局,加快规划建设百亩创新灯塔社区这个极核,狮山、南庄两个千亩产业加速器,三水万亩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推动“一区五园”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聚焦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在增强创新孵化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光电、汽车整车及零部件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人才是第一资源。接下来,佛山在科创人才体系建设上有什么谋划?

朱伟: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接下来,佛山将积极拓宽招才引智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构建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人才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发展高地。

首先,佛山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部署打造人才链。实施产业人才专项工程,面向全球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解决“卡脖子”问题。

其次,佛山将发挥重大平台引领和资源集聚作用,加快吸引人才落户。除了引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外,佛山还将利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以平台吸引人才落户,以人才支撑平台发展。

此外,佛山将完善引才用才“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其中,佛山将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3条”,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力争今年新增省级创新创业团队3个、中高端人才1800人以上。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从市场主体层面,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发展中流砥柱。佛山如何通过塑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

朱伟: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企业来这里投资发展的意愿,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在这里持续健康的发展。作为民营经济大市,近年来佛山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要抓手,在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多项措施和成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得到广大企业家的认可和支持。比如,持续优化调整审批服务事项,做到大幅减权、精准放权,全市90%以上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区、镇(街道);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四位一体”商事登记服务及“证照联办”改革,开办企业全流程平均用时仅0.57天,等等。

下一步,佛山将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好、投资成本低的一流营商环境。例如,完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为企业投资经营松绑;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提高网上办理率和数据共享应用率,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级联办、异地可办、掌上即办”。

此外,佛山还将加快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立企业信用分级分类制度和“互联网+信用监管”平台,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通过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特别署名除外)

王芃琹网红名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