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深读|广东为什么要让佛山和东莞当好地级市的领头羊?


“佛山、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1月2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听取和审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佛山和东莞提出了崭新的定位要求。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总量长期全国领先。当好广东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对任何城市都非易事。这既是属于两座制造业大市的荣耀,也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在走进“十四五”的第一年,为何广东省选择佛山、东莞赋予了这样的使命?这又对两地发展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1月2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资料图片

1月2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资料图片

广东省赋予佛山、东莞新使命,重要原因之一,无疑是看中了两市对实体经济的坚守。

面向“十四五”,党中央对实体经济高度重视。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佛山、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历来是广东实体经济的代表。“十三五”期间,佛山进入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制造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即使放眼全国,两地制造业也遥遥领先。此前在2019年,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859.48亿元,居全国城市第六,高于全国多数万亿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佛山城市图。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城市图。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东莞也以8.5%的高增速,首次突破4000亿元,在全国城市中处在前列。

在各种不利因素下,2020年前11月,佛山、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4356.78亿元、3694.71亿元,为广东全省制造业做出了重要支撑。

在制造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佛山、东莞也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奋力提升制造业能级的城市典型。

作为地级市,佛山、东莞高校偏少、缺乏源头创新。两地都深刻认识到,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创新领域做出更大努力。

近年来,佛山提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去年,佛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4家,总数达5718家,增长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平台总数累计达100家,各类资源要素加快集聚。

东莞也正在举全市之力参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背靠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团队在《自然》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30篇。2019年,东莞R&D占GDP比重达3.06%,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东莞松山湖。资料图片

东莞松山湖。资料图片

回望过去,佛莞都在实体经济方面为全省地级市作出了表率。

面向未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全省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并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制造强省建设。

在全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广东要扛起属于自身的责任。在这一进程中,佛山、东莞也需要继续发挥所长,携手并肩,为做强广东制造贡献力量。

这将是两座城市作为领头羊,对全省地级市最有意义的引领示范之一。

面向“十四五”,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广东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佛山、东莞有条件为全省作出支撑,这也是两市自身发展的“必修课”。

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佛莞两地的底气,首先仍是发达的制造业。

事实上,佛山、东莞一直都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手。特别是在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佛莞两地堪称广东地级市的骄傲。

去年,佛山泛家居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一万亿元规模,家电、家具、陶瓷继续畅销全国,诠释了“有家就有佛山造”。而东莞的电子信息、服装等产业也在大江南北的消费者中有着强大影响力,特别是东莞的手机品牌、通讯技术深深影响着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位于佛山的维尚家具五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位于佛山的维尚家具五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面向未来,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两市的制造能力、对产业链的影响力,都将成为广东的宝贵财富。

从广东省内的市场循环来看,佛莞也意义重大。至2019年末,佛山、东莞常住人口分别达815.86万人和846.45万人,在全省地级市排名前列。同时,两市住户存款余额分别超过8000亿元、6000亿元,居民财力优厚。

正因如此,广东全省扩大内需,佛山、东莞必然是重要阵地。

面对新发展格局,两市已在战略目标上做好准备。去年底,佛山宣布,“十四五”将努力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则提出,建设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在这一过程中,两地不仅将围绕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市内需继续下功夫,还都将通过交通、贸易、产业等方面的建设,向枢纽型城市发展。

两市的举措,将成为广东全省战略的一部分。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全省地级市都将关注佛山、东莞的实践。

无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还是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都绝非易事。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背后的逻辑在于,只有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广东“十四五”的目标才有望更好实现。

做好全省改革的探路先锋,也是佛山、东莞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的应有之义。

广东谋划改革,历来都倚重佛山、东莞。两座城市历史上就显现出浓厚的改革者气质。

上世纪七十年代,佛山、东莞的大进制衣厂、太平手袋厂在全国首开“三来一补”先河。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佛山下辖的南海区、顺德区与东莞成为“广东四小虎”的成员,发展成效全国闻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佛山、东莞继续为全省改革探路。

特别是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全省瞩目。

南海千灯湖。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海千灯湖。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上述三大改革实验区,实际上也是佛山、东莞自身发展的强烈诉求。通过改革,两地已取得显著成效。

以顺德为例,在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过程中,当地以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为主要抓手,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土地拆除整理83310亩,腾出了高质量的连片产业空间,并坚定将空间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激发了强大市场活力。去年,顺德GDP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不寻常的成绩。

在“十四五”发展中,在竞争激烈的全国区域竞争格局下,佛山、东莞必须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益、要质量、要未来。

这不仅是属于两市的未来,也是广东省对全省地级市的共同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赵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