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汇智清华 聚势东莞③|清大同科:变废为宝助力国家碳中和事业


编者按:

3月22-23日,清华校友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全球总决赛(互联网与新经济&人居、环境与智慧农业)颁奖典礼、获奖项目交流会、“清华校友东莞行”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将在松山湖举办。届时,来自清华大学和清华校友界学术泰斗、行业大咖、投资人、获奖项目代表等将齐聚松山湖,谐频共振,共同推动海内外清华创新资源与东莞产业对接,助力松山湖构建科学城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系统。

即日起,我们开设“汇智清华 聚势东莞”专题栏目,讲述往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获奖项目在松山湖科学城落地发展、创新创业的故事。

“在松山湖,你能明显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低碳水泥与合成砂项目负责人、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清大同科”)总经理李伟雄表示,作为清华创新中心的孵化企业,清大同科自成立起便受到松山湖的诸多关怀。

2017年,清大同科正式成立,重点开展一般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众多技术成果已经实现转化并扩大生产,传统工矿企业的废物,在清大同科的技术支持下又重新“化废为宝”,回到了“建设一线”。

清大同科在广东阳江的中试工厂生产线

清大同科在广东阳江的中试工厂生产线

“变废为宝”探索材料更多可能

出门入园,推窗见绿,来到松山湖的第一天,清华大学85级化学工程系的李伟雄已经被这个绿色的科创新城所吸引。“松山湖的办公环境、营商环境相较其他的很多地方都要好很多。”他笑谈,或许来到这里,他就与“绿色环保”结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早在清华东莞创新中心成立之初,刚来东莞的李伟雄主要负责的是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在这里,他与中心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相遇。

“松山湖很重视材料,还专门建设了新材料基地,科创氛围非常浓厚。但我们的材料和材料实验室研究的高精尖的新材料又有所不同。”李伟雄介绍,当时他与研究室的同事们发现很多大厂产生的大宗固废的处理方式都非常粗糙,更多时候是将废弃物直接堆填,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形成了资源浪费,于是团队希望研究出一种方式,将现有的材料‘化废为宝’,一方面是对固废进行无害化、简单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固废利用起来,重新转化为新的可利用的资源。

清大同科合成砂及产品原料展示

紧盯着这一方向,实验室重点推进项目研究,技术水平日渐成熟,已经具有产业化的条件,2017年,李伟雄与实验室主任贾屹海一同牵头成立清大同科。在松山湖及清创中心的支持与积极沟通对接下,公司向社会募集了4000万元的资金,开展一般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以包括煤系固废、冶金固废、尾矿、磷石膏、城市固废等在内的大宗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制备低碳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低碳水泥、岩土水泥、高性能合成砂等。

100多项发明专利计划全部转化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目前,清大同科已有1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40多项发明专利已经授权,多个产品已经扩大生产。

其中,新型低碳水泥是零碳排放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是传统水泥的有效补充,与传统水泥生产工艺相比,生产工艺简洁,常温生产;合成砂可用于装配式建筑预制件,也可用于加工干混砂浆可显著提高涂布率,增加工程施工便易性,且由于合成砂只需要常温制备,能耗低,压碎值小于10%,氯离子含量低,性能达到一级建筑用砂,其粒径与级配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因为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初创阶段,我们深知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技术产业化的道路是很曲折、艰难且‘九死一生’的。尤其是融资问题,在研发的过程中,不少企业最终停在了资金链问题上。并不是技术或者产品不好,而是因为研发创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融资方面没跟上。”李伟雄坦言,初创团队刚起步时,资金链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而三创大赛则能为初创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为企业创业提供强大助力。”

尽管过去三年的疫情对企业影响非常大,但清大同科在营收方面依旧有所增长。接下来,清大同科计划将所有的技术成果全部转化,以新型低碳水泥、岩土水泥、高性能合成砂为主要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

“国内传统水泥市场很大,我们还在逐步实现产品替代的过程中,但在合成砂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李伟雄说。

【撰文】刘慧茹 韦基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