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温暖更多“吴桂春”们


6月29日下午3点,阳光正烈。在东莞南城一小区,吴桂春身穿绿色工作服,正给花坛浇水。或许是因为操作还不够熟练,他的裤子被水浸湿了一大片。擦擦额头的汗珠,他笑着说:“这份工作比在工厂轻松多了。”

image.png

前几日,吴桂春因失业打算回乡,他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感动了全国网友。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网友们的关心帮助下,短短3天,他重新找到工作,办回读者证,圆了留在东莞继续读书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留言在网上发酵,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话题,也改变了吴桂春的际遇。然而,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发现,这一偶然背后,蕴藏着必然因素。在东莞这座城市,聚光灯之外还有更多“吴桂春”们在被善待。

image.png

图书馆留言背后

在东莞图书馆爱上读书

吴桂春的留言不是偶然,而与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图书馆,他并未因农民工身份而被区别对待,与他一同在馆内看书的,有教师、白领、公务员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户籍的市民们,共同徜徉在这片文化海洋里。

吴桂春并非天生这么爱读书。过去在湖北家乡时,买书很贵,读书不方便,加上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看书。来到东莞后,打工之余或工作淡季,工友们喜欢打麻将、逛商场,开销都比较大。吴桂春选择打发时间的方法就是读书。

“我爱上读书,一开始是因为穷。”他笑着告诉记者,“读书是花钱最少、最实惠的休闲方式。”

让他进一步爱上读书的,则是东莞的图书馆。不仅是中心城区,东莞各镇街也建有图书馆,借书读书免费又方便,图书馆的环境也十分怡人。吴桂春一个人在东莞谋生,小小一张读者证,陪伴了他12年。有几年为了节约路费,吴桂春不回老家过春节,长达2个月的假期就一直“泡”在图书馆里。

与吴桂春交流时,你很难相信他只有小学文化。尤其是聊到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时,他更像一名知识分子。“这里的环境逐渐改变了我,”吴桂春说,“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归还读者证,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但对他来说,却异常复杂艰难。他在图书馆徘徊,与人攀谈不忍离去,攥着读者证不舍交出,动情地写下留言。这位饱经沧桑的54岁男人,眼中甚至噙着泪花。

这些动人的细节表明,吴桂春的留言绝不是一个偶然,而与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陆世强介绍,东莞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承担着探索经验、示范引领的重任。

今年,东莞市政府将“实施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和全民健身计划”,列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东莞将打造“文化四季”“草坪音乐会”等活动品牌,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东莞,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几乎“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东莞图书馆24小时向公众开放;展览馆、美术馆、森林公园、体育公园等文化场所也向民众免费开放;东莞“文化周末”15年坚持文化惠民,去“文化周末”看演出、听讲座都免费;玉兰大剧院的硬件条件比肩京沪,票价却比一线城市低得多,让市民实实在在享受文化大餐。

回头来看,当吴桂春还没有被聚光灯笼罩的时候,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早已照亮他的生活。

在图书馆,他并未因农民工身份而被区别对待,与他一同在馆内看书的,有教师、白领、公务员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户籍的市民们,共同徜徉在这片文化海洋里。

“平等才有真情和尊重。”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说。

东莞人社频道头图

火速就业背后

为什么这么快重新上岗?

东莞常态化的精准就业服务同样向更多“吴桂春”们开放。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东莞耗时10多年,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劳动者前往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就可获推荐合适岗位。

小区池塘边、花丛间蚊虫较多,虽然穿着长袖长裤,但吴桂春劳动时,还是被咬出很多红肿的包。他风趣地说:“我是它们的‘美餐’。”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脸上。

从吴桂春在图书馆留言,到他找到新工作,只用了短短三天。为什么能这么快上岗?这得益于东莞“就业帮”的支持。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柏安介绍,了解到吴桂春的情况和找新工作的意向后,人社局马上从日常收集的岗位储备数据库中调取信息,为他精准匹配了一个绿化养护岗位。

“工作地点离图书馆只有一站公交车的距离。而且工作时间比较固定,每天8小时,对年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吴柏安说。

在帮助吴桂春再就业过程中,东莞市相关部门是理性而克制的。全网的高度关注,并没有使得他获得一份超过劳动技能所创造价值的工作;全网的高度关注,也没有改变他的岗位性质,只是加快了这一机制的运作速度。

事实上,东莞常态化的精准就业服务同样向更多“吴桂春”们开放。东莞就业登记劳动力500多万,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东莞耗时十多年,织就一张就业服务大网。

“我们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仅村一级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有587个。劳动者前往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就可获推荐合适岗位。”吴柏安说,即使在节假日,这一服务平台也是正常运作的。

疫情期间,东莞加大了岗位储备力度,每周收集岗位信息约2万个;今年来,东莞人社局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共组织了48场“春风行动”和复工复产专场招聘会,促进就业1.79万人次;东莞还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东莞的失业登记,实现了户籍人员和非户籍人员失业登记统一管理、服务均等。

聚光灯之外

外来工与城市共同成长

聚光灯之外,普通民工怎样享受文化和就业等公共服务,考验着现代化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吴桂春并非特例,他像其他民工一样,一直被这座城市所善待。

6月29日上午,吴桂春正在小区工作,东莞市人社局和总工会工作人员来找他了解情况,询问是否有原来公司的同事或朋友受失业困扰,需要帮助。吴桂春当即提到了几位待业的朋友。“政府部门积极行动、主动服务,帮助更多人找工作,让大家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说。

连日来,突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置身聚光灯下,吴桂春有些不知所措。但他辛勤多年培养出的研究生儿子鼓励他:“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你的留言,人们会更加关心农民工读书和就业。”

的确,通过吴桂春,不仅看到了百万民工融入东莞、爱上东莞的精彩故事,更看到了民工与这座城市的共同成长。

东莞有超过600万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聚光灯之外,普通民工怎样享受文化和就业等公共服务,考验着现代化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东莞给出的答案是:吴桂春并非特例。在东莞,还有千千万万个“吴桂春”,一直被这座城市所善待。

全洪杰从一名普通民工,多年学习钻研模具技术,成为东莞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具工程师。去年,东莞评选“莞邑工匠”,全洪杰骄傲地成为10名“莞邑工匠”之一。

曾香桂曾是一名普通企业员工,通过东莞“圆梦计划”读大学,毕业后综合素质有了极大提升,当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建言献策。

安冬20多年前到东莞打工,因为酷爱相声、勤学苦练,他从一名仓库管理员成长为专业相声演员,从工厂小舞台到走上中央电视台,并摘取全国大奖,成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的弟子。

东莞从“三来一补”起家,到“世界工厂”名震全球,再到如今抢抓“三区叠加”机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每天绽放新精彩。一名民工的成长,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转型。

2018年,东莞出台《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这是东莞有史以来出台的最完善、最系统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东莞的百万民工,自此迎来新出路;10年来,东莞通过“圆梦计划”,已资助16600多名产业工人上大学,并有11700多名学员成功取得毕业证。为降低学员负担,学费由12000元/人优惠至5000元/人,财政和社会募集资金为每位学员资助4000元,学员只需缴纳1000元就可上大学,真正实现每天一元读大学。

作为一座制造业名城,东莞连续多年跻身“新一线城市”榜单,百万普通民工在这里受到的善待,从侧面表明,东莞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更彰显在现代化城市的“善治”之中。

image.png

记者手记

不辜负每位民工

不掩埋任何梦想

对于东莞这座城市,百万民工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华为、散裂中子源、松山湖科学城、院士峰会等一批聚焦新兴产业、高精尖技术的关键词,成为东莞向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展转型的代名词。

百万民工,似乎退到了舞台的边缘。

然而,吴桂春的故事再次向世人证明:在东莞白手起家的发展阶段,百万民工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东莞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百万民工也在与东莞共同成长。如今东莞提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就是要为百万民工提供更温馨舒适的家园。

百万民工是东莞的“根”。从“世界工厂”到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与东莞同呼吸、共命运的百万民工,从未被淡忘。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东莞人在制造业崛起征程中,打磨出的“一锤一凿”的务实精神,却始终如一。疫情之下,东莞制造业受到冲击,但只要这种务实进取、众志成城的精神还在,东莞制造业终将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不辜负每位民工,不掩埋任何梦想。希望东莞的城市大爱,继续温暖更多“吴桂春”们。

专题:留下吴桂春 温暖一座城

【记者】吴擒虎 李玲玉 龚名扬 靳延明

【摄影】龚名扬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