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本月率先实现5G深度覆盖,前海构建“孪生城市”


5月27日,一阵“龙舟水”过后,深圳前海“门户大道”前湾一路两侧百余根樊花造型的“杆”,在强日照下泛出银灰色光亮。  

装饰?路灯?接收器?玄机藏在“花蕊”和“花瓣”里:蕊上安置5G基站、瓣中嵌入灯屏线等数字设施元素。  

这是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于一体、可全面感知的多功能智慧路灯,也是前海大规模推进“新基建”的缩影。  

到本月底,这一深圳乃至全国较大规模智慧路灯标杆路段不仅会启动亮灯,前海还将累计建成5G基站289个,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  

布局“新基建”是把握新一轮科技产业浪潮的必由之路。

早在两年前,前海已着手谋划,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新基建”已成全社会瞩目的“网红”词汇时,“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如何抢占新风口?  

内与外的5G深覆盖  

5G基建被认为是“新基建”的领头羊。2020年前海城市新中心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首次超300亿元。其中,全面启动的“5G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前海首次大规模推出“新基建”项目,引发坊间关注。  

作为国家战略先行先试平台,前海要带动和引领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打造一个产业生态,就必须尽快把5G环境建设好。2019年是我国5G启动元年,很多地方开始制订5G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前海已提前布局,同年4月就率先在全国自贸区建成首个商用网络。5G建设成为前海两大标志性新基建之一。  

今年前海全力推进“全球通信服务品质标杆示范区”建设,先是4月底成立了5G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加快5G网络建设的十条措施》,提出免费开放辖区内的政府、国企物业、智慧路灯、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为5G网络基础设施及配套通信设施建设提供场所和便利;协调企业公馆、创新商务中心、法治大厦、龙海家园、前海时代等物业,为5G基站建设提供便利等。  

近日又率先发布全国首个《信息通信服务品质评价规范》,首次侧重消费者体验感知,力促前海建设国际一流信息通信网络。“之所以选择前海进行试点,是因为前海的5G网络、基站建设已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试行成功后,将形成先行先试的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逐步在深圳、广东甚至全国推广,引领全国5G行业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光电技术室主任刘菊说。  

“这相当于提出一个前海标准,我们正在按这个规范在深港基金小镇、前海保税港区等重点区域,打造五星级品质的信息通信环境。”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办公室主任刘宁武直言,由于前海楼宇密度不算太大,相对其他区,5G在前海全覆盖并不难,其最大亮点是推动数字室分建设。  

原来,目前深圳的5G覆盖基本上还处于室外覆盖阶段,而前海除此之外,还将以国际会议中心、基金小镇为重点,通过数字室分系统,实现从室内到室外的无缝5G体验,并力争在深度覆盖上做到全市最好。  

根据进度,深圳今年8月将实现5G全覆盖,而前海6月底将累计建成5G基站289个,实现5G深度覆盖的精品网络。  

虚与实的“孪生城市”  

除了5G建设,数据中心是“新基建”发展的核心IT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腾飞起到底层支撑作用。前海另一标志性新基建——2018年动工的前海信息枢纽大厦正在前湾片区,作为前海数字化底盘工程紧张建设。  

根据规划,这栋建筑面积约6.88万平方米、高112.15米的大厦,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全国首个百米超高层复合功能信息枢纽中心。建成后,将助力前海打造“数字前海”“智慧前海”和全空间可视化数字城市。  

虽然“大厦”听起来像一栋传统建筑,但其实是一个数字基础设施、核心大数据中心。内设4000多个机柜,里面都是服务器、存储等数字设施元素,能进行集中计算。基于这一建设,前海正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IDC+云+多平台”的前海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层架构。  

深圳前海的无人机器人运用。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深圳前海的无人机器人运用。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刘宁武用仿生人体对智慧城市作比拟。“如果说城市大脑像人的大脑,包含了人工智能、城市管理、大数据服务等应用,那么信息枢纽大厦就像人的心脏。心脏把血液送到大脑去,供大脑运转和指挥。视频监控、5G基站、WiFi、数据传感器就如同眼睛、耳朵、皮肤等末梢听视触觉则是城市感知系统,把采集到的数据送到枢纽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关联。”  

而着眼于未来,前海实际有比其他区域更为特殊的优势:白纸作画,新老基建同时在建。于是,“孪生城市”的构想概念由此形成,即在实体城市基础上打造一个虚拟数字城市,就像双胞胎,只是一个是实体的,一个是虚拟的。  

建设数字化虚拟城市的前提是要把城市部件通过数字方式做成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施工图和设计图都是必须的元素。但老城区的数字化较困难,比如对地下管线数字化,很多图纸不一定能找到,而前海最有潜力打造这种孪生城市。  

事实上,前海近两年先行探索的BIM技术也为“孪生城市”奠定基础。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近年来前海基础设施、楼宇建设都多用到这一领先技术。  

以前海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海市政VI标工程为例,虽然工程包括市政道路、地下车行通道,冷站、供冷管网,复杂的管线及纵横交错的路网施工成为最大难点,极易产生误差和返工,但BIM技术根据模拟设计图纸比对管网模型创建效果,通过模型检验和监测可能发生的管线冲突,及时调整建设方案。  

前海正是希望基于此,再加上其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综合打造出一个数字“孪生城市”。采集到的各种信息日后也可以标到虚拟城市模型里去,比如道路车流、人流信息。届时,从空中到地面、到地下,整个城区都可以掌握得非常清楚,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  

国家级的工业互联  

“新基建”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除了5G网络、前海信息枢纽中心等信息类和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类外,融合基础设施因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备受关注。  

智慧路灯、智慧站台、智慧停车场、智慧道路等都是属于融合基础设施,前海已在探索创新。比如,前海智慧化停车场已通过统一实行一套文件标准和顶层设计,实现了智慧停车模式,市民既能随时掌握停车位信息,又可无感知进出、无感知支付。目前该停车场模式已复制推广推向深圳全市。6月底,132根多功能智慧杆也将替代原有普通路灯,全线亮灯。  

而国家级平台也将在前海有重大布局。如国家级互联网交换平台、工业互联网中心等将会放在前海信息枢纽中心里面,成为一个融合式的数字基础设施。  

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生产的更高级表现,通过网络协同发展必将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前海希望通过落实这样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科技产业高地。  

其中,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可打通基础电信运营商骨干网络的连接壁垒,推动深圳数据中心与其他重要节点实现“一点接入、多网连接”,形成本地高速高效的网间互联互通体系,是我国信息通信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突破,目前试点申请已上报工信部审批。  

而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和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能实现异构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可为企业每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等赋予唯一的“身份证”。  

如前海设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中心,将作为面向特定行业或多个行业提供标识服务的公共节点及推动标识产业应用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抓手,向上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创新及应用推广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极大提升深圳以及粤港澳地区的工业生产效能。  

“在颠覆现有产业组织形态、重塑全球技术经济格局的数字化重大变革加速到来之时,传统基础设施已难以支撑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转型,急需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未来数字时代提供底层支撑。‘新基建’正是带动创新和硬核技术,构建一种新的建设模式,从大的布局去突破和突围,并促进社会治理更科学化和精细化。”在日前举行的一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家沙龙上,专家们认为。  

目前,前海已梳理出首批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5个典型项目已作为深圳市首批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上报市发改委。“要抓好新一轮规划修编和详规编制,在‘新基建’上抢占先机,构建互联网创新生态,努力打造5G产业示范区。”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  

什么是“新基建”?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它具有数字驱动、技术迭代、产业赋能等特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主要由三类组成,一是以5G、物联网、千兆光网、专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格基础设施,二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边缘计算为主的算力基础设施,三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智慧市政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  

【记者】张玮

【摄影】鲁力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