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2030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将达83.73岁


十年后,你的健康水平如何?深圳立下新目标!

日前,深圳发布《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力争到2022年、2030年,分别有1—2家、3—5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排名榜百强。

在应对重大疫情上,深圳也有所布局,将建设国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医院,构建“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战略储备医院+发热门诊网络医院”为主体的传染病救治医院网络体系。

指标体系

2030年实现“病有良医”

根据《实施意见》,在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上,深圳将分两步走。

到2022年,率先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成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国内一流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健康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实现“病有良医”。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健康产业繁荣发展。

此外,在具体指标上,深圳也立下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五大类26项指标,提出到2030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达83.73岁,较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81.45岁再提升2岁;婴儿死亡率不高于2‰,婴儿死亡率不高于5/10万,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高于1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目前,深圳主要健康指标持续稳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传染病发病率从1979年的1521.50 /10万下降到2019年的396.21/10万;2019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45岁,十年间提高近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稳定在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74%,2018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健康城市排名中,深圳居首位。2020年,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17个万亿元GDP城市进行的公共卫生服务指数测算中,深圳排名第一。

2030年至少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未来深圳将着力打造高水平医院集聚高地。

据悉,通过深化与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境内外一流机构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医学院、医学科研机构,未来深圳将推动更多医学优质资源集聚,在肿瘤、心血管等领域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专科疾病防治中心,在儿科、神经外科、口腔、眼科等领域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或医学中心。加快中山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建设,力争到2022年、2030年,分别有1—2家、3—5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排名榜百强。

指标体系

在“建高地”的同时,深圳也持续“强基层”。未来,全市将建成11家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12家专科专病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实施社康机构、全科医生倍增计划,加强社康机构业务用房保障,到2025年,实现每2万人口左右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

与此同时,为了让市民更好地奔健康,深圳也将建立市民健康积分管理制度,对参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社区健康服务的市民予以积分,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保险企业等相关单位提供积分兑奖服务,促进市民参与健康服务。

建设国际一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在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上,《实施意见》也要求提高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在具体布局上,未来深圳将构建“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战略储备医院+发热门诊网络医院”为主体的传染病救治医院网络体系,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高标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医学装备建设,推进实验室、检验检查、医疗救治等装备现代化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医院,所有二、三级医院设置规范化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增配负压救护车。

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深圳市委已经审议通过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统一指挥、联防联动、群防群治、全民参与。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促进各项防控措施分区、分级、分类部署和精准实施,并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中的应用。

此外,在公共卫生方面,深圳也将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标准推进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管理,创新慢性病、重点癌症、青少年近视和脊柱侧弯等重点疾病防治模式。

未来,深圳将推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口腔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老年健康促进、癌症防治等15项健康行动计划,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

健康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有了目标,更要有行动。为此,深圳将成立健康深圳行动推进委员会。

据悉,健康深圳行动推进委员会由卫生健康委、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科技创新委、住房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组成,还包括相关领域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健康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健康深圳考核评价机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用的重要参考,这在深圳也是首次。

除了组建市级层面的委员会,深圳各区(新区)、各街道也需成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活动,建立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小区健康联络员制度。

去年,宝安区西乡街道渔业社区试点成立渔业社区健康行动小组,让社区党委、社康中心、网格员、社工等力量“组团”为市民构建健康生活。

社区将把社区内5510户划分为7个网格,分设7个健康行动团队,构建“1+6+1”体系,也就是1个家庭医生,加上专科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咨询师、网格员、社工6个健康守护人,还有1个家庭健康明白人,最终实现每个网格都有一支家庭医生健康团队,每个家庭都能实现家庭成员健康互助,每个人都能懂得健康自我管理,让健康管理更精细化。

通过建设健康社区,渔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80%以上。

此外,在坪山、光明等区,也正在探索企业健康管理责任人,通过遴选医护人员,对接辖区1.3 万家企业,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御,公共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等。

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上,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教卫联动、推动健康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基层医疗集团及其所属社康机构与每个中小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学校卫生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技术支撑,推动学生健康体检进社康、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指标体系

【记者】姚淑慧

【通讯员】深卫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