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每年奖补1000万元!博罗寻路中医药振兴发展


有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博罗县,正在探寻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路向。

近日,《博罗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试行方案(2021—2025年)》(下称《规划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2021—2025年期间,博罗县将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产业链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进一步促进以中医药为支撑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努力把博罗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以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为坐标,《规划方案》画下了博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蓝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传统制药高地的当代抗疫处方

在博罗,作为国内知名景点的罗浮山,一直有着另一层文化意涵——这里是颇负盛名的传统中医药胜地,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早在20世纪80年代,博罗的中医药产业已经萌芽。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当时,博罗已有“一县五药厂”的“豪华配备”。当时的罗浮山药厂、先锋药厂、白鹤药厂、葵丰制药厂、冲虚中药厂5家药厂,均是全省知名的中医药生产企业,让博罗成为当仁不让的制药高地。

然而,昔日的繁荣未能延续至今。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等地同类型药企逐渐兴起,中药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受制于内部管理体制的僵化,这些当时全国知名的药厂开始出现产量、产值停滞不前,工厂陷入半停产状态。

进入新世纪,在国企改制大潮下,面临生存危机的博罗制药企业加入改制的洪流中。纵观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博罗中医药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停滞不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核心产品的依赖使其产品线呈现单一化。譬如由罗浮山药厂改制而成的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即便作为惠州最大的制药企业,2019年的年产值仍未突破10亿元。

不仅如此,历经数十年市场化的沉浮,博罗的中医药产业至今仍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根据博罗县政府最新调研结果,目前博罗共有9家中医药生产企业,无一家入列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年生产总值也仅约19亿元。

多年以后,中医药再次“强势回归”博罗公众视野,是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开始的。

2020年1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小斌教授受博罗县中医医院委托,结合疫情特点和博罗实际,经多次研究调试制定了抗疫中药方,命名为“邓氏清毒饮预防方”。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博罗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县推广“邓氏清毒饮预防方”中药汤剂的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邓氏清毒饮预防方”,并将设有全自动煎药包装设备的供应点增至11个,同时向全县公布方剂配方,鼓励群众自行制作饮用,提高自身免疫力。

除了中药汤剂,博罗还研制了中药防疫香囊,利用无纺布袋包裹中药饮片粉末,随身或居家佩挂。当时,这些中药防疫香囊被配送给一线医护人员和湖北来惠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人员,成为博罗抗疫战中的一大特色。

“如今我们再回望疫情发生初期的这些举措,防疫中药方和中药汤剂的开发使用,对于消解群众对未知疾病的恐惧情绪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博罗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立足道地中药材发展特色产业

拥有发展中医药的自然禀赋和良好产业基础,博罗将如何在健康湾区的版图中抢抓机遇,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这是《规划方案》要解决的核心命题。

事实上,这并非惠州首个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政策。早在2020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秉承“传承发展、开放共享”“立足基层、造福人民”和“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了2022、2025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力争用10年的时间跻身全国中医药强市行列,推动惠州中医药转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博罗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试行方案(2021—2025年)》同样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在全省各县区前列。”

近年来,博罗以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为载体,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地。与惠州市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相较,博罗县的《规划方案》更加突出中医药产业的地位。

博罗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罗作为南药材的地道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中草药资源丰富。统计显示,博罗县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南药产业园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7月,博罗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国家药用植物科技创新体系的南药核心基地,并且共同建设以岭南特色南药为基础的国家岭南药用植物园。

高标准培育种植道地中药材,成为博罗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规划方案》提出,博罗将建设一批南药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南药生产基地,以及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GAP),打造一批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镇。同时,收集整理博罗南药目录,探索制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支持申报南药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对于成功申报南药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施行每项20万元的奖励。

针对中药材的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同样提出了奖励措施,明确博罗将试点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煮散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对于获批的新增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奖补50万;对新增标准化中成药生产线,每条奖补50万。

每年最高10万元奖补中医药人才

今天的博罗,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已经变得触手可及。统计显示,博罗辖区内共有689家医疗机构,其中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就达到417家。公立中医医院和基层中医馆,加之数量颇大、四散分布的民营中医诊所,共同构成了博罗现有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根据《规划方案》,博罗将充分发挥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用,整合全县中医资源,加快补齐短板,支持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推进非中医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同时,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镇用、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5%以上,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的扶持力度。到2022年,基本实现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馆全面运作,到2025年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为支持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博罗已经开始行动。2020年8月,博罗县人民政府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签订《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全面深化临床医疗合作、推动中医产业发展、加强人才交流、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双方深度融合联动机制。

在此基础上,《规划方案》明确,博罗将加强县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优做强骨伤科、儿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专科。引进高水平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每年在“一针一药一灸”投入150万元,用于技能培训及技术推广。

推动中医药服务提档升级,离不开中医人才的支撑。《规划方案》对此专门规定了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奖补政策。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取得中医药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定岗为专业技岗位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初级职称奖补5000元,中级职称奖补1万元,副高职称奖补5万元,正高职称奖补10万元。奖补资金发放到人员所属的用人单位,专用于个人的中医技能培训或进修所需的学费及进修培训时产生的食宿交通费或个人专长诊疗工作室诊疗资料、仪器设备等开支。此项为一次性发放补助金,每年发放总额以上一年的年终统计实际数为准,依申请进行发放。

博罗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罗还将成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最大限度惠及整个中医及中药界不同层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择优给予奖补,以此促进中医药界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医药发展基金每年由政府财政投入200万元,如有重大项目支出由政府另行安排经费。

【记者】廖钰娴

【摄影】梁维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