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扶贫攻坚 罗湖答卷|幸福路上,罗湖不让一个人掉队


不久前,农民罗国章一家,从偏僻的革布乡央索村搬了出来,住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分到了一套位于6楼的新房子。  

每天中午,罗国章打开燃气灶,炒两个简单的菜,端到敞亮的客厅里,和妻子边看平板电视边吃。学校、医院都在楼下,孩子上学用不着接送。去年,妻子肾结石开刀,获得了6万元的政府补助,还签约了家庭医生。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学生上课。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学生上课。

“住在这里生活方便,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从农民到市民,罗国章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育、医疗、住房有了保障,幸福感、获得感、踏实感不断增长。  

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两不愁三保障”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也是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罗湖区强化民生帮扶,着力提高对口帮扶地区人民幸福水平  

在广东汕尾市陆丰市,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以上,全额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资金补助26个村实行危房改造;在广西隆林县、西林县,建设“罗湖小学”“罗湖幼儿园”,让“罗湖医改”成果落地。

幸福路上,罗湖正努力不让一个人掉队。 

 

优教育  

学校硬件比肩大城市,培养“十好少年”  

小学五年级之前,邓舒月一直在那佐乡中心小学就读。2019年,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建成后,她就转学到了这里。在新学校,她第一次上了科学课。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她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学校很大,认识了好多新朋友。”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总投资9800万元,其中罗湖区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罗湖对西林县的帮扶资金过半投入在这里。校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现有48个班,招生2200余人,来自8个乡镇、7个民族;其中有近1700名贫困生、500多名留守儿童。  

走进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比肩一线城市的硬件设施令人印象深刻:古色古香的校门、美丽的蓝花楹把环境装点一新;标准大小的足球场、宽阔的运动场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整齐的宿舍楼、食堂,供应免费、优质的食宿;教室里电子屏、电脑等信息化设备一应俱全,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罗湖区政协基金会捐助50万元,给学生定制了冬天和夏天的两套运动服,以及一双校鞋。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

软件方面,学校拥有在校教职工148人,专任教师118人,56人具有本科学历,39人获得中级职称。  

2019年,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公开招募副校长,各个乡镇的校长争相报名。凭借优秀的办学方案和面试表现,在西平乡中心小学工作了20年的冯青花,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副校长一职。“新办学校难度很大,也容易出成绩。这所学校是为贫困学生开办的,我希望为这些孩子谋未来,也为西林教育服务。”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不但在乡镇校长之中有名气,也为许多家长所青睐。学校开学之前,共收到2800多份入学申请。  

“多项式乘以单项式,要用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就像过节,叔叔婶婶来你家串门,你是不是要分别跟他们俩打招呼呀?”在四年级的课堂上,来自深圳市罗湖小学的支教教师李极波,正在给孩子们上数学课。  

在他看来,西林的孩子淳朴、阳光,对人很友好。但由于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许多贫困生基础不好,一些功课跟不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李极波放慢了进度,并把知识点的讲解与当地孩子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短短一年时间,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考不及格的少了,跟上进度的多了。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管束,没有养成好习惯。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名誉校长刘文阳从细节入手,制定了“十好少年”的要求:走好路、读好书、上好课、说好话、吃好饭……“虽然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们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后每年我们会评出‘好少年’,在学校形成好的氛围。”  

扶贫更要扶志。在刘文阳看来,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学习,树立抱负和志向。“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中西合璧,乐学达志。希望孩子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身心两健。”  

越来越多的“罗湖小学”“罗湖幼儿园”在对口帮扶地区落地开花。通过教育扶贫,罗湖帮助陆丰县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以上,落实补助贫困学生义务教育6925人次。同时,西林县、隆林县教育系统结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帮扶活动,安排18所区属学校与隆林8所学校、西林10所学校分别结对帮扶。  

强医疗  

推广“罗湖医改”,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去年12月的一天,夜里8时许,54岁的刘先生下了班,正在工地与工友吃饭。突然,他拿碗的手开始发抖,四肢无力,口角歪斜,路也走不了。送到西林县人民医院后,诊断是脑梗。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展波为他进行了溶栓治疗。9天后康复出院,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物,并叮嘱定期复诊。  

“幸好碰到了罗湖的医生,太感谢了。”刘先生说。原来,过去西林县人民医院没有能做溶栓的医生,病人必须到250公里外的百色市治疗,很容易耽误4个小时的最佳救治时间。  

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展波给当地同事传授经验。

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展波给当地同事传授经验。

2018年以来,王展波先后两次到西林帮扶,带来了先进的溶栓技术和药物。“这里的老百姓很多人干体力活,加上吃得咸、喝酒厉害,心梗脑梗时有发生。我要做的就是把学科建设好,把技术留下来。”  

“老百姓都知道,罗湖的医生技术好,找他们看病就对了。”西林县患者黄文华说。每周二、周四,王展波会到门诊坐诊。西林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国祥说,现在西林的患者在县里,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还便于家属照顾,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每周四晚,王展波会给当地同事授课,讲解知识点、讨论病例,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王医生非常认真负责,言传身教,教授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让我们受益匪浅。”西林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潘敏菊说。  

除了罗湖医生过来,西林医生也有机会到罗湖去学习。不久前,潘敏菊到罗湖医院消化内镜科学习了半年。“深圳病例很多,技术也比我们先进,在那边学到不少知识,可以应用在西林的工作当中。”  

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麻醉科,是罗湖区与西林县共建的4个特色重点专科。3年来,罗湖区先后5批次选派40多名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到西林开展医疗帮扶,累计开展及示教手术超过300台,下乡义诊上百次,服务当地群众逾万人次。  

一个个病患得到救治,一个个特色专科强起来,一项项管理经验也在西林落地。被总理点赞的“罗湖医改”模式,在西林得到了推广。西林县原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3家医院。以妇产科为例,虽然三家医院都有,但业务量不饱和,资源分散,实力不强。甚至当地居民剖宫产,都要到百色市去。  

2019年4月,在罗湖区的大力帮扶下,西林县依照罗湖的模式,成立公立医院集团,组建了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县里3家医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人力、设备、财务等资源整合,由统一法人管理。  

“现在经过重新整合、科室共建,妇产科往纵深发展,力量更强了,居民在县里也可以做剖宫产。”西林县公立医院集团常务副院长、西林县中医院院长黄军科说。  

“我们要把一流的医疗技术、特色的学科建设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贫困地区,借鉴罗湖医改的成功经验,深化当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罗湖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理光表示。  

保住房  

易地搬迁过上好日子,完成500户危房改造  

家住陆丰县碣石镇新酉村的温妙雄是一名“85后”青年。他从小没有父母照顾,寄人篱下,长期贫困。对他来说,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一直是一个奢求。长大成人后,他住在祖辈留下的简陋房子里,不仅生活条件较差,还有安全隐患。“我一直努力工作,但是凑不够钱盖自己的房子。”  

罗湖区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温妙雄申请了4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如今,他已经搬进了干净整洁的新居,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终于有地方住了,有了一个家。我一定更加努力打工赚钱,争取早日娶妻生子!”  

在陆丰,住在危房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2019年,为了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摸查的基础上,罗湖区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进行排查鉴定,统筹扶贫资金1088万元,采取以贫困户自建为主,镇、村、帮扶单位统建为辅的改建方式,全面完成了53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其中,8个村通过建设爱心公寓解决村里无房户及五保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爱心房”面积40平方米,包含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大大改善了五保户的居住条件。  

对于居住在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户,往往采用易地搬迁的形式,解决脱贫问题。“许多边远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没有办法培育产业,也很难安排就业。不搬迁,只能代代贫困下去。”隆林县发改局局长、易地扶贫搬迁专责小组常务副组长肖兵说。2016年起,该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采取3年建设4年搬迁的模式,已累计完成3383户、14610人的搬迁。  

“搬迁不难,难的是让他们适应从农民到市民,从生人到熟人,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肖兵说,一开始,一些贫困户连电梯都不会用,就安排社区楼长培训给他们培训,引导他们慢慢适应小区的生活。  

43岁的罗荣内原先居住在者浪乡,每月不足1000元的种田收入,无法支撑全家的生活。她只得把两个孩子放在老家,自己外出打工。异地搬迁后,她辞掉了外地的工作,来到深圳隆林异地搬迁就业产业园的扶贫车间上班,负责服装生产。“我觉得这里工作挺好,每个月有3000—4000元收入,加班也有补贴,还能照顾孩子。”  

深圳隆林异地搬迁就业产业园共有12个扶贫车间,为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准备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无法适应车间工作的贫困户,还会通过介绍,安排到附近做保安员、清洁工、电梯管理员等,“尽量让每户有一个人有工作,尽快适应,过上好日子。”肖兵说。  

■样本  

共建专科:  

孕妇剖宫产 在县里就能做  

“院里来了一个怀孕33周的孕妇,说腹胀腰酸,检查发现胎心消失了。情况紧急,卢医生你快来看看!”2019年4月12日凌晨1时,罗湖扶贫医疗队专家卢健翔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是西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林杏婉的求助。  

卢健翔立即赶往医院,经过床旁超声和血液检查分析后,确诊患者为胎盘早剥,死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剥处理不及时,患者很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调动医院所有的资源,对患者实施抢救。”  

当晚,罗湖区、西林县多名专家通力合作,立即对患者进行剖宫取胎手术。手术中,患者大量出血,血压急剧下降,出现DIC纤溶亢进期,只能进行子宫切除。经过7个小时的抢救,顺利完成子宫切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被纠正,患者的性命保住了。家属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这是西林县成功实施的第一例产妇危重病例抢救。过去,这里连剖宫产手术都做不了,孕妇要剖宫产,只能到250公里外的百色市去;而在隆林县,新生儿黄疸、肺炎等疾病不能独立诊治。  

放开二孩政策后,两县的生育需求较大,提高妇产科、新生儿科建设水平迫在眉睫。  

罗湖医院集团与西林县医院集团共建妇产科等重点专科,全方位打造专科特色帮扶。四批医疗队29位医疗队员累计开展及示教手术369台,下乡义诊上百次,服务当地群众逾万人次;组织深圳医疗专家赴当地送教上门共13批次75人次。现在,西林县医院集团妇产科水平显著提升,可以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  

目前,隆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顺利启用,能独立完成对新生儿窒息、黄疸、肺炎等一些重症疾病的诊治,大大提高了全院儿科抢救及诊治水平。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数均大幅度增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60%以上。  

危房改造:  

五保户住进了“爱心公寓”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村民黄安日已经90多岁了。年老多病的他,一直与两眼双盲的独生女儿和未成年的外孙女相依为命。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更迫切的问题是,三口人挤在一处简陋的危房里,房子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伤人的危险。  

罗湖区委党校派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淑新发现后,主动帮助黄安日一家申请危房改造指标,并发动全村党员干部捐款资助。同时,将黄家的贫困情况向罗湖区委党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党校领导倡导干部职工也积极捐款援助。最终筹得捐款10余万元,在2017年底帮助黄家建起3间新房。  

解决了住房问题,廖淑新还耐心劝说,鼓励黄安日的外孙女坚持读书完成学业。“你不读书就很难改变命运,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同时,他还联系到一位深圳爱心人士,愿意承担小姑娘读书的全部费用,避免了她因为贫困而辍学。  

在陆丰,许多危房的住户都是贫困家庭。以潭西镇上埔村为例,该村五保户平均年龄达75岁,年事高、疾病多,无儿女、少亲故、生活没有依靠。大部分五保户老人没有房子住,超过一半的人寄住在村里的祠堂中,或在破败的老房子里安身。  

黄贝街道派驻陆丰市潭西镇上埔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杨木生广泛发动街道办事处及自己亲朋好友的资源,开展“老有所依、与爱同行”的项目,得到了来自深圳、东莞、梅州等100多位爱心人士的支持,筹集到社会资金46万元。  

这笔资金用于给5户住房条件比较差的五保户建设爱心房。爱心房面积40平方米,有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大大改善了老人家的居住条件。此外,还为27户生活困难的五保户发放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补贴。住进新房、拿到补贴,老人家的脸上增添了笑容。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环境,罗湖区帮助陆丰市52个对口帮扶村贫困村已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农户户厕基本普及,构建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贫困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每个贫困村至少拥有一个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化室,20户以上的自然村已全面实现了村道硬底化,通上了生产用电,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信号全面覆盖,贫困人口的人居环境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文/图】夏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