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扶贫攻坚 罗湖答卷|扶贫是以真心换真心的历程


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期盼的目光。看着越来越小的倒计时数字,深圳市派驻陆丰扶贫工作组组长、罗湖区对口帮扶陆丰指挥部总指挥卓思聪想的是“还能为贫困户做一点什么”。  

三年来,罗湖区的10个街道办、35个区直单位分别和陆丰26个贫困村结对,选派处级干部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挂职,用骨干力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湖东镇竹林村的南瓜试验基地里,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庄烽和种植户共享丰收的喜悦。受访单位供图

湖东镇竹林村的南瓜试验基地里,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庄烽和种植户共享丰收的喜悦。受访单位供图

“一个扶贫干部要有50%的情怀和责任心,30%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加上20%的业务能力,用心用情用功才能把扶贫这件事做好。”谈起一线扶贫的所思所想,卓思聪表示,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前者解决个人问题,后者解决共性问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扶贫工作组还要带领全村走向共同富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工作队驻村强化基层扶贫  

“村干部都在家办公,村民盖个章只能去干部家里找,党建工作怎么开展得下去?”刚到陆丰市甲西镇北池村时,让驻村干部惊讶的不只是物质生产条件的落后,还有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  

2016年,罗湖区东门街道党工委在实地考察北池村,发现村委办公挤在北池小学,没有固定场所时,立即决定资建北池村党群服务中心,如今,该中心也是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要以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带动村委班子建设,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罗湖区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张勇说。截至目前,工作组已为陆丰贫困村修建了32个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52个贫困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完成6个软弱涣散村提升整改工作。  

基层干部是扶贫的承重柱,一根根柱子撑起一片天。罗湖选派陆丰26个贫困村工作队长全部兼任第一书记,以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带动村委班子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017年,罗湖区选派2名处级干部分别到隆林、西林两县挂职。同时,两县各一名处级干部也来罗湖挂职。  

此外,罗湖区财政还安排专项经费为两县党开始党政干部培训班,7期参与培训326人。  

2018年,刚成为罗湖区机关事务局派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庄烽就发现,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超过60岁,村党支部书记,不识字看不懂文件,签名用盖章代替,且村党支部17年没发展过新党员。  

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庄烽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去年,村里回来一位“90后”大学生,发现资源后,庄烽立刻去镇上协调,上门和大学生父母交流,希望把她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村里。如今,这大学生已成为村党支部的副书记,村里的党建工作有起色了,党建制度也更加完善。  

事业心帮扶解决民情民困  

从刚来懵懂不知从何下手,到为贫困户争取到权益而感到自豪,罗湖区委党校派驻汕尾市陆丰金厢镇下埔村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淑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用事业心做帮扶工作。  

2016年,刚到村的廖淑新发现村里有30多个残疾贫困户没有残疾人证,这意味着他们享受不了国家给残疾人的政策福利,从此,“一定要帮他们办到证”的想法在廖淑新心里扎了根。  

廖淑新想了很多办法。先去找陆丰市残联,得到的回复是“没有人手,医生没时间到村里,要村里送残疾人到医院评残。”自己送去很难实现,他又找到省残联发函给汕尾市残联请求办理,与汕尾市残联的主席面谈,均未办成。  

眼看着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事情还没得到实质性进展,廖淑新有些着急。在陆丰的一次大会上,散会后廖淑新当面拦住了陆丰市市长,“请一定要为我们解决这个事,帮扶的困难群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很着急。”  

陆丰市市长当场叫来陆丰市卫生局局长和残联主席:“今天这两个驻村队长的要求你们想办法解决。”几个人现场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两位分管领导最后答应回去考虑一下。  

不久后,廖淑新和贫困户终于等到了好消息,下铺村也成为陆丰市第一个由陆丰残联和医院联合入村到户评残的村。  

“我们帮到了真正的困难群众,也促进当地行业部门改良了工作作风,现在陆丰各个村的残疾人基本实现了到村评残。”廖淑新说。  

蜂农黄虎是土生土长的广西西林人,一直务农为生,种过甘蔗、蔬菜、芭蕉,收入普普通通,家里房前屋后也有零散的蜂箱,酿了蜜都是自家吃,没有做成一门生意。  

2018年开始,黄虎扩大了养蜂的规模。这几年,罗湖区投资在西林县筹建中华蜜蜂养殖核心示范场项目,大大降低了黄虎的投资成本。目前,他有400多亩的养蜂场,自己租了100多个蜂箱。  

在他的养蜂场,有很多贴着“罗湖区帮扶项目5644”类似标签和数字的蜂箱。这些都是贫困户认养的,共有600多箱,全部由黄虎代为养殖。通过分成,每个蜂箱能为贫困户提供200元左右的收入。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西林县的蜂蜜养殖产业成为帮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产业,离不开“养蜂县长”陈文志为西林脱贫打下的坚实基础。  

“罗湖对口帮扶西林,用什么帮,怎么帮,帮什么?”为了回答心中的疑问,这位罗湖挂职西林县的扶贫干部买了书和光碟回来自学养蜂,聘请养蜂专家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联系广东公司收购蜂蜜,对养蜂村民产的蜜进行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带动村民们养蜜蜂增产增收。  

如今,黄虎每年能收获超过1万斤原蜜,采购价格约为每斤35元,年收入平均有十几二十万元,足足比过去翻了一番。  

使命感支撑教育成人之美  

陈丽斌决定来扶贫时,质疑的声音很多。“教科院这么好的单位,有自己的团队,放着这样的工作不做,竟然去扶贫,求什么?”“不过是来捞政治资本,做做秀,回去可以升职了”……  

在罗湖区教育局派驻陆丰市碣石镇新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丽斌看来,只要用心用力去做扶贫工作,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陈丽斌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帮扶工作中发挥行业优势。来村两个月内,她调研了碣石镇的所有学校,“和罗湖学校的差别不仅在表面建筑,更多的是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一次教师讲课活动中,陈丽斌在新酉村的三所学校发出报名通知,直到截止日期,也没有一个老师报名参加。  

陈丽斌决定在背后推一把。她找到张老师,劝说其参加比赛,并答应花3天时间陪张老师一起备课,做课件。最后张老师顺利去惠州上了一节展示课。  

这节展示课给张老师带来了深刻影响,“老师的改变一定会影响孩子,张老师认为自己总是待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见世面,在‘教师是个铁饭碗’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越陷越深,被我‘逼着’出去交流后收获很大,觉得自己要走向更高的平台。”陈丽斌说。  

扶贫不只是输出智慧、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帮扶,更是以真心换真心的历程。如今,村民都亲切的称呼陈丽斌为“斌姐”,大家常说“有事找斌姐谈谈就容易解决了。”  

谈及扶贫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几位驻村干部的回答很相似:用心用情帮助别人,成就的是自己。陈丽斌认为,近一年半的时间,收获了村老百姓和贫困户的认可,收获了指挥部和工作组的肯定,收获了村镇干部和派出单位的信任,还收获了自己内心的丰盈。  

庄烽也认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内心有一种做好事的成就感。”他表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能够深入农村直面群众,第一时间掌握老百姓所需所想,实打实的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这是一件善事。  

卓思聪至今还记得,刚到陆丰时对贫困户自我介绍说,“我们是深圳来帮扶的”,收到的是村民们怀疑的目光,“以为我们就是走个过场”。  

面对质疑,扶贫队的做法是以实际行动作为回应。采用农村五保低保兜底,扶持贫困村建立主导产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保障就近就业等多种形式提升贫困户收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干部真正沉下去,实实在在扎根农村,精准施策做了一些福利后,村民们才感受到,我们真的是来做事的。”卓思聪说。  

■事迹  

王宁:帮扶“因病致贫”家庭重见希望  

“如果我们带着感情去扶贫,也许不让你努力,你都做不到,没有什么比无助更让人恐惧的,他们太需要你们,太渴望看到你们。”2019年春节的茶话会上,罗湖区卫健局领导的一句总结,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援派西林医疗队队长王宁十分感慨。  

前不久,王宁刚帮扶一户“因病致贫”家庭重见生活的希望。2018年10月,深圳医疗专家队深入贫困户巡回义诊,在西平乡八桥村发现一户贫困家庭,其中户主李倍心因多年的“肺心病”“肺结核”,反复住院治疗。  

家里还放着由木栅栏围成的一张儿童床,床上躺着六岁的孙子,孩子8个月大时生了一场大病,因“脑发育障碍”,不时会发出“嗷嗷叫”,尿不湿一直用到现在。  

雪上加霜的是李倍心的儿子李文宾也无法正常行走。在外打工期间,李文宾偶然间觉得颈肩麻木疼痛,到百色市级医院检查考虑“椎管内脊膜瘤”,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本以为病痛不会进展那么快,还想继续打工攒钱看病。没料病程进展得太快,仅仅一个月后,他的双腿一软就再也不能站起来,瘫痪在床6个月有余,双腿几乎完全不能动弹。  

无助和痛苦笼罩着整个家庭。医疗队立即为李倍心检查、诊断,根据影像和查体确诊为“椎管内神经鞘瘤”,建议其手术治疗。可昂贵的手术费、医药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医疗专家们不忍心看到这个家庭继续遭受病痛的折磨,于是向罗湖区卫健局提出申请,为李文宾申请1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同时在西林中医医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倡导全院职工募捐活动,筹集资金6000余元、并向红十字会为其申请补助3000元,终于在2018年11月凑够所有治疗和生活费用,由西林县中医医院派遣救护车将李文宾送往百色市级医院实施了手术。  

经过系统的作业治疗、关节训练、翻身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2019年1月,李文宾再次站了起来,缓慢自主活动,如今李文宾已经康复出院。  

罗湖区中医院援派西林医疗队队长王宁(后排右二)为当地群众看病。受访单位供图

罗湖区中医院援派西林医疗队队长王宁(后排右二)为当地群众看病。受访单位供图

经过走乡入村和上门的切身所见和总结,王宁不断的反思,作为挂职扶贫干部,在剩下的时间里,如何做好医疗理念和技术扶贫?医疗专家们制定了“七个一”计划。  

具体来说是宣传疾病预防意识,医疗队印走遍西林四镇四乡94个村入村入户义诊。家庭医生签约。罗湖卫健局派驻了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驻镇卫生院指导工作,严格落实上门,做好筛查和随访。  

推广“来了就是西林医生”理念。在西林实行县域医疗机构互动模式,协调院与院之间的会诊和业务指导。树立作风“带头干、引导干”作风。不管别人有没有定时到,医疗队队员要定时到,“我们是来影响别人的,而不是被别人影响的。”  

根据当地疾病谱和实际需求,罗湖卫健局和当地共同商讨,选择三个重点专科:解决女性生孩子问题的妇产科;解决男性疾病的泌尿外科、男科;救急又救命的神经内科,尤其是开展溶栓技术。每位扶贫队员挂任相应专科副主任或者护士长在输出技术的同时,也输出管理。  

“带着感情来帮扶,带着责任去推行,在各方共同的努力和奋斗下,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王宁说。  

杨木生: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  

“您今天状态很好啊。”刚走进五保户林庆城的新家,罗湖区黄贝街道派驻广东省汕尾陆丰市潭西镇上埔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木生就开始唠叨,“你要注意收拾摆放,不然一堆东西堆在一起你容易绊倒。”一边说着,杨木生一边帮忙收拾着。  

双腿残疾的林庆城已过古稀之年,生活基本依赖五保补贴,平时一个人居住在40平方米的家中,家里通透明亮。墙上的挂历上还印有杨木生的手机号码,“方便他们在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能够联系到我。”杨木生说。  

“以前的房子下雨天积水会没过小腿肚,现在的房子很方便,可以自己做饭了,也不怕屋顶漏雨了。”林庆城指的老房子,就是新家旁边的草棚,因为贫困且无依靠,他大半辈子都住在这个阴暗潮湿的低矮棚子里,直到杨木生发现了他。  

2016年5月杨木生进驻到村,在进行精准识别贫困户时发现,上埔村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和五保户为83户116人,平均年龄达75岁,无儿女、亲故少,缺乏生活依靠和感情慰藉,却未实现应保尽保。还有近一半的老人居无定所,要么寄住在村口的祠堂,要么栖身在破旧的老宅。  

在村里工作的不到半年时间里,陆陆续续有老人因病去世。“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再不采取措施,会有更多的老人家在还没有享受到政策之前就离我们而去。”杨木生说。  

杨木生驻村五年来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解决应保尽保的问题,进行危房改造。  

“村民们不患穷而患不均。”在详细研究本村实际情况后,工作队提出了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齐帮共扶的创新模式。此后,通过发动社会资源、多方筹集,杨木生为村里贫困户募集到了46万元资金用于危房改造。  

钱怎么用?上铺村从46万元中拿出钱给5户住房条件比较差的建设爱心房,爱心房有一房一厅一厨一卫,面积40平方米。在进行危房改造前,请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认定,五保户、村委会、出资人(爱心人士)、施工队以及杨木生还签署了一个五方协议,以保证房屋能够顺利保质地建成。  

此外,由捐助善款的爱心人士第二次精准识别,从80多户中筛选出27户生活比较困难的五保户,给他们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补贴,从2017年7月持续到2019年的7月。经过努力,上埔村现已实现100%应保尽保,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杨木生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手机聊天记录里至今还保存着2019年年初妻子发来的照片。当时正值扶贫工作考核关键时期,孩子突然深夜发烧,妻子只能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去医院,因为放心不下深圳的家人,杨木生一直在微信询问孩子的情况。  

凌晨三时,妻子发来一张照片,其中一个在打点滴,忙昏了头的妻子顾不上另一个,孩子只得躺在铁皮上睡觉。看着手机画面,杨木生很是心酸。  

正当他辗转反侧时,妻子发来信息:“这么晚别赶回来了,街道领导已经安排了人来帮忙,入院手续都办好了,你在前方安心工作。”  

“有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扶贫工作做好呢?”杨木生说。  

工作日,杨木生都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里面陈列着一张床、几件简陋的家具。“帮扶不驻村,就成‘走读’了,我的生活算是很好了,有冰箱也有洗衣机。”杨木生很喜欢一句话,也以此勉励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撰文】祁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