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云浮新闻 > 正文

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倍,新兴这个村是这样做到的!


“4年前,家里4口人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9万元。”近日,新兴县东成镇都斛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梁水英盘点去年的家庭收入,结果令她感慨万千。3年多来的精准扶贫,让她家拥有了25亩的贡柑园,自己在村里的巴西柑种植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女儿中专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全家摘掉了“穷帽子”。梁水英一家的变化,是都斛村巨变的缩影。

都斛村是新兴县15条省定贫困村之一,有447户22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66人。近年来,在佛山市高明区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粮食储备中心、供电局、妇联的对口帮扶下,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脱贫的根本举措,在发展多元化产业促稳定脱贫上求实效,先后发展起巴西柑种植基地、云浮市“菜篮子”应急保障蔬菜生产基地、光伏发电基地、注资入股县禽畜养殖场等扶贫产业项目,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6756元,贫困户人均收入14632元,57户贫困户166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16年的1.7万元提高到去年的17万元,整村从省定贫困村出列,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长效稳定脱贫的路子。

4月24日,在该村最大的扶贫产业项目巴西柑种植基地,高明区发改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刘家杰在柑树地里,给村民们讲解春季巴西柑管护知识(如图),这是刘家杰自复耕复产以来第3次在基地里开展农技知识培训。随着基地面积扩大和巴西柑效益越来越好,村民们对农技知识培训热情很高。驻村扶贫工作队曾专门请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到基地现场教学培训,很受村民欢迎。

相比“输血”式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更加重视产业扶贫。都斛村地处东成镇西部山区,山地资源较丰富,加上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业得天独厚。通过调研摸底,工作队和村委认准发展基地化、规模化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巴西柑。村委依托勤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本村种植大户潘炳红合作,由高明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96万元,潘炳红投入30万元,在2018年建起了一个面积100亩、种有1.2万株两年树龄巴西柑种植基地。基地每年带给村集体10万元的收入,贫困户人均增收602元,并常年为村民和贫困户提供2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巴西柑种植基地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都斛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也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村委多方筹措资金236.32万元,先后建设了五期、装机容量为255.19KW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实现光伏发电收益约7万元,其中,村集体年增收约7000元,贫困户每人年增收约400元。在2018年,村委又引进沃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发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起了一个面积达300多亩的云浮市“菜篮子”应急保障蔬菜生产基地,日产蔬菜瓜果近万斤,并长期吸纳50多名村民(贫困户)在基地务工,使贫困户既有每月务工的薪金收入,也有每年土地的租金与基地的分红收益。此外,在2019年,由高明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注资100万元到新兴县日鲜养殖公司养殖肉鸡,合作期10年,预计2020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产业成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的“压舱石”和“加油站”。

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有力有效,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内添发展动力、外改村容村貌”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让都斛村焕发着崭新的活力。3年多来,村子以“八百年传承好家风”为主题,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平坦的水泥路修好通行了、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宽敞的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了、怡人的休闲公园建好了……如今,都斛村已创建为新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美丽乡村。 

【通讯员】黎居雄 刘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