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湛江新闻 > 正文

南方日报 | 湛江:高站位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


湛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以及北部湾城市群之间的枢纽和衔接点,是一个生态型海湾城市。彭镇强 摄

湛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以及北部湾城市群之间的枢纽和衔接点,是一个生态型海湾城市。彭镇强 摄

潮涌湛江湾,风正一帆悬。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浩瀚的南海之滨、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改革开放的前沿——湛江,迎着新时代前进的号角,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以及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湛江发展机遇难得、正当其时。国家赋予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而行”的重大使命。广东省明确支持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要求湛江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主动融入“双区”“双城”建设,引领沿海经济带西翼强劲舞动、振翅高飞;要求湛江抢抓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机遇,主动协调联动周边,充分发挥湛江“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重要战略作用,在湛江设立“推动三大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发展平台,为“双区”建设、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湛江市咬定“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目标不动摇,既谋长远又重在当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加强与海南深度融合紧密合作,聚力推进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湛江港和东海岛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建设,全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四篇文章”,大力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海洋综合开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湛江振兴发展新局面,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共同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湛江贡献。

高质量发展引擎

一座世界级临港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作为广大省最大岛屿,东海岛上产业“巨人”林立,随着巴斯夫新型一体化、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3个投资超百亿美元项目的陆续投产达产增效,上下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东海岛正成为一座“工业岛”“循环岛”“国际岛”,世界级现代化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产业基地加速成形,成为带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批装置正式打桩开建;中科炼化一期投产,二期项目明年动工,目标总产能2500万吨炼油、230万吨乙烯;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炉明年7月建成投产,正谋划加快推动4、5号高炉前期工作,向2000万吨总产能迈进。

“宝钢湛江钢铁从项目落户到规划、建设、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包括企业‘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智慧制造为主导的成长路径,高端绿色碳钢板材的产品定位,都是围绕‘高质量’开展的。”该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投产5年来,湛江钢铁主要生产工序产能持续突破,铁钢界面等效率指标均达行业领先。2018年,湛江钢铁获得国际奖项“菲迪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成为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

湛江钢铁还运用“5G+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设备、物流、能环、安全”五大核心要素的效能提升,为临港重大产业企业插上了一双“智慧的翅膀”,湛江钢铁已成为湛江市临港重大产业集群发展的一张“金名片”,成为国内现代化全流程绿色钢铁企业的标杆。

湛江以巴斯夫、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廉江清洁能源4个投资超百亿美元项目为牵引,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大上下游配套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储备一批带动能力强、投资效益高、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国际石化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湛江依托海洋大市优势,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船舶维修、深海养殖等项目,大力发展海洋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油气开发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湛江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蓬勃。

高质量发展支撑

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

湛江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之处,背靠中南、西南腹地,面朝广袤的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湛江坚持陆海空齐头并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致力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今年国庆前夕,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下称“徐闻港”)开港运营,琼州海峡新通道华丽升级,徐闻至海口海上航线时间缩短至1个多小时。徐闻港设计年吞吐能力为车辆320万辆次、旅客1728万人次,是功能齐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轮渡码头,成为对接海口新海港区、优化琼州海峡运输航线的陆岛运输枢纽。

国庆黄金周期间,徐闻港出港航班399班次;出港车辆为4.6万辆次;出港旅客为13.7万人次;出港货物为65.9万吨。进港航班383班次;进港车辆为3.7万辆次;进港旅客为11.9万人次;进港货物为55万吨,圆满完成开港运营及中秋、国庆节假日高峰输运工作。其中,仅10月2日当天就完成了进出港109航次、车辆10875辆次、旅客34429人次的高峰考验。

徐闻港是湛江市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海南相向而行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湛江通过交通、产业、平台、市场、民生“五大对接”,积极开创与海南深度融合紧密合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湛江坚持把提升与“双区”的通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把强化与海南自贸区(港)和北部湾城市群的交通连接作为重要支撑,全面提高交通集疏运能力,制定了“56811”规划:规划5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支线、1个新建的国际机场、1个深水港口。通过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交通、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需要。

当前,深湛高铁已通车,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合湛、湛海、张海3条高铁正在大力推进,“五龙入湛”高铁新格局初步形成;华南地区唯一40万吨级航道升级工程加快推进;按照省会标准建设的4E级国际机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10月底整体完成建设,2022年3月底投入使用;玉湛高速已于9月17日建成通车,湛江大道、调顺岛跨海大桥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当前,大交通格局进一步打开了湛江对外的窗口,为全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了新探索、新贡献。

特别是湛江以唯一一个地级市的身份被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目前,湛江全面对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加强与重庆、贵州等沿线省(市、区)的对接,寻求合作新模式,打造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合湛高铁、张海高铁、河茂铁路西延线、玉湛高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与大西南地区联通水平,拓展发展腹地。

徐闻港于9月26日开港。郭龙碧 摄

徐闻港于9月26日开港。郭龙碧 摄

高质量发展底色

碧海蓝天已成为发展亮丽名片

湛江是海洋大市,三面环海,是全国少有的内海湾型城市,海岸线蜿蜒绵长,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尽显诗意。

近年来,湛江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一直稳居全省前三。今年上半年,湛江市名列广东省上半年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第二名,“湛江蓝”俨然已成为湛江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湛江在驰而不息谋求加快发展的同时,牢记守护一湾碧海、一片蓝天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备受瞩目的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从立项之初,绿色发展理念就深入贯穿整个设计、建设、生产、循环过程。建设过程中,湛江钢铁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超过65亿元,采用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技术116项,为打造“全球排放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与社会资源循环共享”的绿色钢铁企业奠定了基础。厂内还设置了两块人工湿地,分别处理生活废水和焦化废水,兼具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厂内景观的双重作用。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焦化废水在国内属于首例。

与湛江钢铁毗邻而建的中科炼化项目,致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新标杆。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以清洁生产为原则,总投资36.88亿元,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实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建设污染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环境影响监测设施等,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出最小化和环境事故零风险。

作为化工行业巨头的巴斯夫,力推一体化基地,紧密生产设施连接,一项工程的副产品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工厂装置的原料,一套装置的一个余热可以为其他周边的装置提供热源,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降低能耗。同时,巴斯夫目前正在研究探索对塑料废物完整“回炉”的新方法,力求遵循化学循环的原则,形成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湛江人民引以为傲的优势所在,也是湛江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湛江作为中国海产品养殖、加工和出口大市,水产养殖带富了湛江一方百姓,湛江人民也从不忘保护大海。湛江市大力引导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恒兴集团863基地在2002年建设方案出台时,已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作为建设内容之一,坚持资源循环再利用;国联水产南三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在养殖模式上采用RAS水循环系统,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海垦蓝淼科技(湛江)有限公司应用最新的“超离子水处理系统”及分段式动态养殖模式,养殖全程实现零药物投放。

在推动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湛江持续实施雷州半岛现代农业、水利建设、生态修复三大规划,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从不松懈,一直在路上。

高质量发展落点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人民是高质量发展的评判者、受益者,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最终由人民来打分。

湛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发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湛江市贫困人口占广东省总贫困人口的1/7,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该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市218条贫困村全部出列,81680户233737名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湛江市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广大乡村产业兴旺、旧貌换新颜,全市12107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农村保洁覆盖率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1%。

高质量就业是民之所盼。湛江市制定实施好“促进就业9条”等政策,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全市组织培训4.5万人,带动就业4.4万人。

当疫情肆虐,湛江上下更是为“高质量”画下了暖心的一笔。疫情期间,湛江免费为疫情发生地旅客供给伙食、住宿、健康监测和物资采购等服务,并率先设立“健康察看定点酒店”,取代了冰冷的“隔离酒店”防控理念。1月25日,当一批湖北籍游客滞留在琼州海峡北岸,亟须解决食宿等基本生活问题的紧要关头,徐闻县紧急设置医学健康观察酒店,为出门在外、彷徨无措的湖北同胞提供了温暖的落脚点,这不仅为全国各地安置疫区前来人员提供了范本,更反映出湛江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温情体恤。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湛江坚持人民至上,坚定扛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市领导带头挂点对接所有县(市、区),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指导所有镇(街),同时动员7700多名市县机关党员干部、1100多名“十百千”回乡干部、260多名第一书记下沉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积极开展“百干帮百企”行动,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员”帮扶措施,派出专员到企业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原材料、生产设备、职工返岗、招工用工、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等问题,有力保障了高质量发展不减速。

湛江市坚持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市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城乡治安和综治维稳形势呈现出近年少有的平安稳定,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撰文】黄少娥 陈思亮 丁海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