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湛江新闻 > 正文

为“十四五”开好局,湛江市今年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航拍美丽湛江湾。 记者 郎树臣 摄

航拍美丽湛江湾。 记者 郎树臣 摄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湛江市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

近日,省委、省政府将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赋予湛江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区、陆海经济通道重要节点、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等重大战略定位,赋予湛江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推出一揽子更加精准的要素保障政策,其含金量之高、突破性之强、支持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机遇面前,湛江市如何才能把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尽快在沿海经济带西翼率先发展起来?

面对这些时代之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告诉了八百万湛江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今年湛江市将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等六大方面发力,紧紧围绕“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总目标总任务,把涌动的春潮化作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画卷,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湛江贡献。

“陆海空”齐头并进

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从高铁梦圆到“五龙入湛”展露新姿,从徐闻港横空出世到40万吨级航道加快升级,从玉湛高速通车到湛江吴川机场初具雏形“牛气冲天”……

回首2020,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或加快推进,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湛江的“颜值”,提升了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展望2021,湛江市将抢抓国家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机遇,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湛江的比较优势充分彰显。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新的一年,湛江市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加快形成高效率现代流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东海岛港区航道、湛江国际邮轮码头,加快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中科炼化项目液化烃码头等工程建设,力争完成霞山港区散货码头升级改造和亚士德航道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工程配套码头、宝满港区集装箱一期扩建码头年内动工建设。加快宝满、东海岛、乌石三条疏港铁路建设。谋划建设雷州乌石港对接洋浦港货滚、货运新通道。深化湛江港与大湾区主要港口务实合作,争取湛江港成为西南地区联接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大宗散货的中转中心。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全联集采水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以湛江西(货)站为依托,规划建设湛江英豪铁路物流基地。

加快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空铁网络。力争湛江吴川机场今年建成;同步配套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积极申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广湛高铁建设,尽早融入“双区”陆路2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合湛高铁湛江段,力争湛海高铁基本具备开工条件,争取张海高铁(桂林至湛江段)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铁路网规划,打造中国南部沿海重要高铁枢纽。

加快形成覆盖半岛全域的高快速路网。建成东雷高速、调顺跨海大桥、汕湛高速吴川支线、湛江大道,加快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湛江吴川机场高速、茂湛高速改扩建、湛徐高速乌石支线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南宁至湛江高速、玉湛高速雷州支线、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海川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环城高速南三岛至东海岛跨海通道、雷州半岛东线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中心城区大道要道和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完善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加快形成城区连接外围快进快出的交通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5G基站建设工程,谋划建设5G集群通信专网、“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争取实现5G网络市中心城区广泛覆盖、重点产业园全覆盖,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加快推进琼粤天然气管线项目、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湛江-乌石-徐闻项目前期工作。

突出延链补链强链

建设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冬日的东海岛,寒风凛冽,而宝钢湛江钢铁生产车间内依然热气腾腾,一炉炉铁水奔腾不息,绚烂的钢花绽放。

这是湛江产业发展红火的剪影之一。如今,在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不仅有皎洁的“月亮”,还有璀璨的“群星”,“星月同辉”的大工业蓝图不断变为现实。

让“月亮”更皎洁,让“群星”更璀璨,让“星月同辉”在新的一年绽放出别样的光芒!2021年,我市将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四篇文章”“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为抓手,以重大工业项目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建设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提升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体量和能级。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力争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今年7月1日前建成投产;全力推动中科炼化一期项目达产达效,争取二期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加快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建设;推动廉江清洁能源项目主体工程尽快动工。围绕大项目和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一批超千亿级重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家电、羽绒、水海产品等产业智能化改造,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抓好现有景区创A升级工作,加快推进华侨城全域旅游合作项目等建设。扎实推进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等与中船集团的合作项目,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

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积极推动东海岛钢铁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扩园,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聚集,拓展配套项目发展空间。以雷州(奋勇)片区和东海岛片区为重点,谋划建设320平方公里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湛江汽车产业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供应链产业。支持各县(市、区)按照“一县一园多区”模式,科学定位园区主导产业,实现园区错位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湛江经开区、廉江、吴川等地现有园区申报省特色产业园。支持赤坎、麻章、雷州等地申报独立的省产业园。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强金融、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承接用好省委、省政府给予湛江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统筹安排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等支持政策,加大对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的保障力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湛江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与“双区”、海南自贸港的创新合作,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把握省财政支持湛江引进高端、紧缺人才的政策机遇,依托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和“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领航计划”等扶持项目,引进培养一批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紧缺急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孵化一批创新创业团队。

各展所长错位发展

形成城乡循环联动新格局

雷州市要抓住大好机遇,加快建设雷州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承接海南自贸港产业转移园,打造湛江对接海南自贸港重要腹地;

廉江市要做大做强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好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吴川市要以湛江吴川机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着力建设“空铁经济圈”,打造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海滨城市;

遂溪县要抓住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县的机遇,加快与湛江市区同城化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城市;

徐闻县要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的“溢出效应”,加快建设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现代旅游产业示范区,打造广东对接服务海南自贸港的门户城市。

……

为了加快形成城乡循环联动新格局,我市在今年着力推进县域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坚持区域联动,推动垦地合作,支持各县(市)各展所长,错位发展、融合发展,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我市将聚焦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积极发挥县城和乡镇的城乡循环支点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广阔的纵深空间。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好新一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抓紧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主城区强芯提质,强化赤坎、霞山、麻章、经开区主城区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稳步推进城市成片连片改造,高标准开发建设“旧大天然-金沙湾-调顺岛”等片区,打造高端服务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地标群。加快推进海东城市综合体、南油片区改造升级、湛江创新产业新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名片。加强湛江湾、湛江大道、高铁新城、教育基地等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管控,加快推进开发建设。持续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增强老城区的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结合创文工作,以中心城区主干道周边环境品质化提升为抓手,推动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以“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形成各镇(街)赛龙夺锦、力争上游的生动局面?我市通过简政放权,赋予镇(街)更多管理自主权,让镇(街)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作战单元”。各县(市、区)要敢于“放权”,能放尽放,切实保障人、财、权真正下沉到镇(街),并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镇(街)要切实接好权、用好权,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让简政放权成为激励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催化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

“今年,我会响应政府防疫号召,继续留在湛江过年。”来自湖北襄阳的唐明,已在徐闻投资置业20多年。他说,这片红土地是他的“第二故乡”,已有10多年在这过春节了,非常有亲切感。

唐明的选择折射出一个现象:优质的营商环境正逐渐成为我市一张最美“名片”。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湛江优质的营商环境正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倍加青睐的投资选项,成为衡量地方发展潜力的核心要素,成为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

迈入新时代的湛江,将全力用好用足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开放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迎来新机遇的湛江,将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开拓进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高地。集中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活动,聚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促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总结“18+13”重大改革经验,认真实施新一轮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坚持以“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完成政务大数据中心湛江节点建设。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复制“极简审批”经验,大力压缩项目审批时限,优化投资审批服务,打造湛江营商环境3.0。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湛江综合保税区,在今年年底前建成验收并封关运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推进中国(湛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六体系两平台”基础构架。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和广东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动霞山区块(含临港工业园区和湛江综合保税区)、东海岛区块、徐闻区块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优化全市口岸开放布局,争取湛江港徐闻港区、大唐雷州电厂、中科炼化项目专用码头对外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谋划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重大机制,深化与东盟、欧盟、日韩、南太平洋等地区务实合作。高标准办好广东国际海洋装备博览会、广东·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新渠道。

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湛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与海南携手打造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现代化过海通道;与海南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航运等合作,将湛江建设成为对接服务海南发展的“岛外仓”;对接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与海南携手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建设琼州海峡国际旅游目的地。积极融入“双区”建设。深化“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强与广州在重化工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共建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集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加强与珠三角各市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共建和创新合作,推动与深圳在科技创新、海洋经济、资本市场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核”“带”深化产业统筹、项目对接和共赢发展。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海铁联运网络,构建西南陆港“串珠成链”布局;深化与沿线铁路局集团战略合作,增强路港联合营销吸引力,提高新通道的市场份额。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有巨大空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新一轮帮扶乡村工作,建立组团式、造血式、共赢式帮扶新机制,加快从驻村帮扶向驻镇帮镇扶村、从帮扶脱贫向帮扶全面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向迈向现代化转变。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一步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不断提升乡村精美风貌、文明风尚。优化乡村规划编制,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开展农房管控和村庄风貌提升工程,整体提升农房风貌综合整治水平。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县镇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快形成县域统筹、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品牌引领,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持续开展畜禽、水产养殖和种植业污染防控,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如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答案书写在红土地的惠民实事中,书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

唯有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而这,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大力推进湛江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和湛江一中新校区建设。全力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加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市第一中医医院等骨干医院项目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强化九洲江-鹤地水库、鉴江和小东江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全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修复,全面完成高位池养殖污染整治,开展内海湾水产养殖清理,有效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全面铺开万里碧道建设,打造湛江水生态名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继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能力。

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持续深入开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坚决守好国家政治安全“南大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入推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等系统。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谋划“八五”普法开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建设。

【记者】张永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