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南方日报“文明广东 优异答卷”|惠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00后”护士刘家怡驰援湖北战疫,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辅警哥”曾勇军百米冲刺,在车流中救下6岁男童;快递小哥黎志伟见义勇为,挡刀救人……一个个凡人善举,汇聚成文明之光,照亮了惠州这座千年古城。

1月12日南方日报A10版聚焦惠州文明建设。

1月12日南方日报A10版聚焦惠州文明建设。

近年来,惠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自2009年首次成功创文以来,惠州市已连续五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已成为城市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引领下,惠州还在不断改善城市风貌和城市管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和文明实践百花齐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迄今为止,惠州已连续5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迄今为止,惠州已连续5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在日前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惠州提出,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深挖城市精神内涵,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典范区,把创新创业基因和奋斗精神深度植入城市文化,绽放新时代岭东名郡的现代魅力。

建设美丽乡村扮靓城市“颜值”

雕梁画栋、灰瓦白墙,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乡村庭院、壁画彩绘,与绿水青山交融成趣……即便进入冬季,依偎在东江东岸的墨园村仍犹如一幅意蕴悠长的水墨画,别有一番景致。

墨园村。横沥镇 供图

墨园村。横沥镇 供图

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墨园村拥有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可追溯到明代。近年来,墨园村在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旅结合引领乡村振兴,昔日衰败破旧的古村落重焕活力,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墨园村美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惠州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行动,努力实现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

近年来,惠州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打造“一镇村一品牌、一镇村一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乡村风貌显著提升,惠城区汝湖镇、博罗县柏塘镇已基本形成农房风貌示范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已成功创建10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广东省文明村镇。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助力下,祝屋巷成为惠州网红文旅街区。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助力下,祝屋巷成为惠州网红文旅街区。 

除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惠州也在逐步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从“面子”到“里子”扮靓城市“颜值”,提升惠州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2021年,为提高城市品质,惠州将推进老旧小区和“惠民空间”微改造列入“办实事、开新局”民生实事清单,并印发了《惠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对174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投资约4亿元,惠及3万余户居民。

经过老旧小区改造,金沙俊园小区告别脏乱差旧状,增添了居民活动设施。

经过老旧小区改造,金沙俊园小区告别脏乱差旧状,增添了居民活动设施。

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项目,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金沙俊园小区已经告别脏乱差,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小区里道路不再坑坑洼洼,空地不再杂草丛生,还配建了长者食堂、健康之家等公共设施,老人休闲、小孩玩耍都有了去处。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颜值,惠州还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细微处着手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智慧城管”为例,该系统共享了市政园林、市容环卫、环保监控、车辆管理等城市管理综合数据,汇集了各类城市监控视频资源,可实时监测、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在“两违”整治、“净化、绿化、亮化”等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智慧城管”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理,助力扮靓城市颜值。钟仁兴供图

“智慧城管”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理,助力扮靓城市颜值。钟仁兴供图

无论是步道的路面破损,闹市区的占道经营,还是郊区乱倒的建筑垃圾,建筑工地的扬尘,“智慧城管”指挥中心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通过派单办理的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助力惠州绘就文明画卷。

新型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气质”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既要看“颜值”,也要看“气质”。丰富城市内涵,打造品质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惠州市文化馆、惠城区文化馆、惠阳区文化馆、博罗县文化馆、惠东县文化馆、龙门县文化馆均获评“国家一级馆”。这是自2015年以来,惠州第二次实现全市6个文化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市青少年宫“惠享文化空间”。团市委供图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市青少年宫“惠享文化空间”。团市委供图 

这份荣誉是惠州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夯实文化阵地建设的努力成果。

近年来,惠州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全市共建成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27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市、县、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在阵地建设方面,惠州还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将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社区商场等公众生活场景,打造了一批以“惠享文化空间”“粤书吧”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粤书吧”观湖书院。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粤书吧”观湖书院。 

在西湖侧畔的祝屋巷文旅街区,“爱树观湖书院”作为文旅新地标,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是惠州首批建成的“粤书吧”之一,拥有上千册藏书。

在港惠新天地购物中心,喧闹的商场里新添了一处静谧的书香角落。作为全市首批建成的“惠享文化空间”之一,可以让市民在逛街之余歇歇脚、看看书。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市民在观湖书院读书。 

惠州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公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图为市民在观湖书院读书。 

据统计,迄今为止,惠州已在西湖景区、南昆山景区、巽寮湾天后宫、叶挺纪念馆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地标建成了6个“粤书吧”;同时,还在读者文化园、市青少年宫、港惠新天地、东江干部学院打造了4个“惠享文化空间”。这些具有文化辨识度,兼具“颜值”与“气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当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的基础上,惠州还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与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惠州送文化下乡,广泛开展普惠型文体活动,打造了一批以“文化惠民大讲堂”“西湖花灯博览会”“百姓欢乐舞台”等为代表的群众文体活动品牌,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文明底色”

元旦假期,200余名志愿者走进西湖、红花湖、金山湖等景区,投身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为美丽惠州建设出一分力;1月7日起,受深圳疫情影响,惠州多个临深片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志愿者纷纷加入,维护现场秩序,提供问询指引……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幕幕温暖的画面,正是惠州这座“志愿之城”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惠州市注册志愿者已突破12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6467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7.4万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志愿服务从“星星之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

元旦期间,惠州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惠志联供图

元旦期间,惠州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惠志联供图

随着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惠州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有序拓展。如今在乡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广场舞大妈”刘妙兰变成了志愿服务骨干,做糕点去探访孤寡老人;在惠东县,文明巴士开进了乡村社区,将志愿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不仅有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还有执业医师为村民理疗按摩……

为推进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惠州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夯实阵地建设。目前,该市正在构建县、镇、村三级贯通,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公共资源阵地,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1月5日,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启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再添新成员。至此,惠州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16个,其中县(区)实践中心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75个,村(社区)实践站1234个。

惠东“文明巴士”将志愿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李乾国供图

惠东“文明巴士”将志愿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李乾国供图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惠州在同步搭建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平台,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服务模式,努力做到“人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全市共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38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00万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惠州还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精准化和信息化,让志愿服务成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的国内一流城市的靓丽底色。

数说文明

●惠州已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博罗县、龙门县两次获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

●注册志愿者人数超127万,志愿服务组织6467个;6个先进典型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共有“惠州好人”936人、“广东好人”83人、“中国好人”40人。

●成功创建10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广东省文明村镇、207个惠州市文明村镇。

●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16个,其中县(区)实践中心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75个、村(社区)实践站1234个。

●建有6个文化馆、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7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市、县、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2021年以来,评树各级“最美家庭”、文明家庭2100余户、市级优秀书香家庭51户,2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1月9日)

■凡人善举

“中国好人”马相华:

十五载交通安全公益宣讲路

“我,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容易!我,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我的家人深深地爱着我,我也深深地爱着他们……”1月6日,在博罗县龙溪街道宫庭村,一位身穿黄马甲的中年男子正站在舞台上,举着右手慷慨激昂地带领身后的村民宣誓。

这是由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主办的广东省农村交通安全公益巡回宣讲的首站现场,那名领誓人是惠州的“中国好人”、职业交通安全宣讲人马相华。新年伊始,马相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回宣讲。

中国好人马相华。受访者供图

中国好人马相华。受访者供图

过去15年,马相华从一名普通的英语培训老师变成交通安全公益宣讲人,从最初零经验的演讲新手变为网络红人,他和团队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不仅将交通安全知识送到人们身边,还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

其实,马相华曾经也是交通违章者,还因此酿成了事故。在后来的交通安全演讲中,他总是这样开场:“一场车祸改变了我……”

那是2007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清晨,马相华开着新买的小车从广州出发,载着家人回湖北荆州老家过年,行驶到京珠高速广韶段清远地界时,由于疲劳驾驶和违规超车,他的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后,在两边护栏间横冲直撞,最后冲到了路肩的护栏上。

“我觉得自己要死了。”回忆起当初的车祸,马相华仍心有余悸。幸运的是,虽然车烧得只剩骨架,但在整辆车燃烧起来前,马相华把困在车里3岁大的女儿拼命拽了出来,一家人都逃生了。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不禁后怕:如果车燃烧前,没能救出女儿……

劫后余生,马相华想把自己的事故经历分享给像自己一样的新驾驶员,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2007年9月,他在广州番禺交警大队争取到一次面向公交车司机的试讲机会,自此踏上了交通安全公益宣讲之路。

2012年,惠州交警部门了解到马相华的故事,邀请他来开展长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他在惠州成立了“马相华交通安全公益推广中心”,并举家搬来惠州定居。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讲,他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评2014年“惠州好人”、2015年“广东好人”,以及2015年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压力,马相华也一度重操旧业继续英语培训,却发现无法兼顾,他不得不面对养家糊口还是公益宣讲的两难选择。尤其在头七八年,马相华一直靠“啃老本”支撑公益宣讲,他不仅花掉了20多万元积蓄,还一度欠外债。

赚钱还是助人?马相华最终选择了后者,全身心投入到交通安全公益宣讲中。“我觉得这件事更重要。”他说,“有一个人能听进去,就有机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直到近些年,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马相华团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他拮据的日子才有所改善。

迄今为止,马相华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在广东、湖北、湖南、广西、北京等地共进行交通宣讲近3500场,听众人数达300多万;参与文明志愿服务近千场。

●记者手记

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细处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

无论是垃圾分类亭配备的洗手池,公交站台的无障碍语音,还是养狗办证、遛狗牵绳,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这些都是熠熠生辉的文明光芒。

作为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惠州,正尽力激活每一个文明“细胞”,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细处,擦亮“文明惠州”金字招牌。

惠州素有乐善好施的文明基因,在这里,人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999年,惠州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2009年,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迄今为止,惠州市已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博罗县、龙门县也两次获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20余年的创文之路,惠州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一方面,“面子”靓起来了,村居美了,马路净了,公园也多了;另一方面,“里子”也做实做细了,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

在2020年,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还走出了新路径:博罗县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惠东县入列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龙门县、惠城区入列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县(区)。

这是惠州的文明进阶之路,也是惠州的美丽蝶变之路。从文明实践、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到文明交通、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网络,创文工作的每一步,都让文明基因不断融入城市的血脉当中,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底色。

如今,惠州追寻文明的脚步并未停歇。当前,惠州正在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文工作格局,全面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格局,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

【记者】于蕾 糜朝霞

【通讯员】何海波

【摄影】王昌辉 梁维春 张峰 (除署名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