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擦亮惠民之州品牌!看惠州两会代表委员的“愿望清单”


▲ 点击查看惠州两会专题报道

“坚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12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6%……”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晒”出的民生账单令人瞩目。在分组讨论中,代表、委员聚焦民生保障等话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一份又一份擦亮惠民之州品牌的“愿望清单”。

建议免费开展孕期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筛查

实施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就是要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2022年1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正式实施,7种罕见病药品被正式纳入医保进行报销。惠州市政协委员潘文静认为,在不断夯实罕见病政策保障的同时,也要做好罕见病防治管理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她建议,惠州可率先着手对孕期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开展免费基因筛查。

SMA被称为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其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此次也被纳入医保报销,价格从原来的70万元/针降价至3.3万元/针并纳入医保,但对患者家庭来说仍是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

“SMA致病基因明确,经基因检测,不但可以确诊病患,确认携带者,配合产检还可以实现新发病例的阻断。”潘文静建议,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将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纳入常规孕期筛查方案,但惠州可率先探索对孕前、孕期的孕妇夫妻进行携带者筛查,识别高危孕妇夫妻,进行产前诊断干预。

“按发病率和人口比例推算,惠州每年有6—7例SMA患儿出生。”她认为,惠州应尽快制定本地区《免费孕期脊髓性肌萎缩(SMA)携带者筛查工作方案》,并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筛查、诊断及治疗,在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设产科门诊试点,免费开展孕期SMA携带者筛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与医疗息息相关的是养老话题。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欣彦指出,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突破60.7万,预计“十四五”期末,惠州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居家养老已经成惠州市民较为迫切的需求。”李欣彦表示,目前惠州在居家养老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等还存在不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惠州已经被列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及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她建议,惠州要以此为契机,制定居家养老、“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同时,提高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程度,打造区域医联体数据共享的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医院+专业看护+互联网医疗+社区+家庭”的居家养老新模式,让惠州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当前,惠州正在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聚焦做强实体经济,这背后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如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让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惠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技师学院院长陈苏武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预估需要120万技能人才,但目前省内全部中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只能输送80万技能人才,人才缺口有40万人。惠州同样面临技能人才不足。

陈苏武建议,应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育人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当前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方面仍待提升,人才培养尚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已有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指导帮扶中职院校提质升级;另一方面,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本地的龙头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岗位的匹配度。”陈苏武说。

在惠州市政协委员钟文宇看来,惠州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还不够充分,人才培养距离行业需求仍有差距。钟文宇认为,首先应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发改、教育、人社、工信、科技等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惠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企合作促进会,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出台相关意见和实施方案。

在此基础上,钟文宇还建议建设区域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惠州产教融合样板。他表示,可以在惠城区、仲恺区、市职业教育新城三地交界的产业和职业院校集中区,建设集生产、实训、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惠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中心,引进区域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入驻。不仅每所职业院校学生都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轮流实训,公共实训中心还可以进行企业实际生产,具有经济效益。

建议推动解决惠阳饮用东江水问题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建设水资源骨干网,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这让许多关注惠阳人民饮用东江水问题的市人大代表感到振奋。

根据市人大代表的调查,惠阳区是水源性缺水地区及水质性缺水地区,供水水源由西枝江水、东江水和水库水组成。任何单一水源都无法足量保障惠阳中心城区用水需求。目前惠阳区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超过100万人,高峰期约120万人,预计“十四五”时期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惠阳城市发展已经面临着供水水源水量不足和水质波动越来越大两方面的空前压力。”惠州市人大代表张玫说,为此,在外部东江水源不能长远满足惠阳城市发展需要的当下,统筹建设自主可控的东江引水工程(二期、三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即从东江取水,满足沿途惠城区、惠阳区用水需要,并引水至大亚湾风田水库。”

当前,东江引水工程(二期、三期)面临着牵头部门不明确、跨县区配水、建设资金缺乏、取水指标等问题。张玫等市人大代表建议由市政府统筹推动,明确牵头部门、做好整体规划、解决工程用地问题、协调取水指标问题、做好水价调整工作并且统筹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同样备受关注的民生实事,是老旧小区改造问题。近年来,惠州启动了17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3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新启动132个城镇老旧小区及“惠民空间”改造,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惠州市人大代表张东玲表示,希望市委、市政府能继续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让没有小区的老旧居民楼也能以片为区域纳入改造,让更多群众享受政策的福利。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可将地下改造与地上改造一同纳入规划,按照“先解决房屋安全,后考虑功能提升”的顺序统筹安排,尽量做到所有改造任务统一谋划、一次性完成,努力实现“最多改一次”。

【记者】廖钰娴 于蕾 林文通 蓝单 马发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