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惠州: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


▲ 点击查看惠州两会专题报道

2022年1月1日零时起,新设立的惠州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正式开始受理医保经办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部门职责交接期间,相关医保经办业务并未暂停办理,让参保群众实现“无感”过渡。

政府的公共服务,既包括有形的公共服务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在日前开幕的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促进共同富裕,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文化强市扎实推进,人民生活品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惠民之州品牌更加响亮。

聚焦改善民生质量,惠州将实施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大力促进共同富裕,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七成以上

连日来,深圳等地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惠州人的心。惠州多家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前往深圳等地支援核酸采样。在惠州,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意愿更是空前高涨,不少接种点正加班加点为市民开展接种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以“一失万无”的态度,众志成城、全民同向,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坚决果断应对国内聚集性本土疫情冲击,有效防控境外输入风险。统计显示,惠州疫苗接种数量已超过1300万剂次,一道更具防护力的全民免疫屏障正在加快构建。

精准防控疫情,守护群众健康,是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的生动缩影。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惠州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12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6%,编制全省首份惠企利民政策清单。

民生投入的成效,体现在一张张民生事业“成绩单”上——过去五年,惠州城镇新增就业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新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82所,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超2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从14.76%下降到0.55%,基础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新增1所高职院校,完成惠州学院省市共建任务和管理体制调整;新增4家三甲医院、505家医疗机构,升级改造9家县级医院。完成704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市所有村卫生站实现“一站式报销”……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惠州文化事业和文明工作同样取得瞩目成就。目前,惠州已实现老年大学县区全覆盖和党群服务中心镇村两级全覆盖。过去五年,5个县区通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惠州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莫家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文艺作品及人才获省级以上奖项170余项。此外,惠州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五次复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博罗县、龙门县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全国先行试验区。

社工服务站实现镇街全覆盖

2021年12月29日,新建成的金泽物流园货车司机之家(惠民驿站)揭牌投用。这是惠州第130家“惠民驿站”。

过去这一年,惠州市将“关爱新业态劳动者项目”列为“办实事开新局·十惠行动”重点民生项目。2021年10月以来,全市已建成启用130家“惠民驿站”。其中,118家“惠民驿站”主要面向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按照“6+N”服务标准进行建设,满足劳动者饮水、就餐、如厕、休息、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需求;12家“惠民驿站”(货车司机之家)主要面向货车司机,按照“5+N”服务标准进行建设,重点解决货车停车、加水,以及司机洗澡、洗衣、休息等问题。

这些遍布城市各角落的“惠民驿站”,为新业态劳动者打造了舒适安心的免费“歇脚地”。

为群众提供保障,不仅在于这样的细节之处,更在于体系和制度的保障。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惠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以上,足额核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757.1亿元。在关系群众就医负担的医保政策方面,惠州实施大病二次补偿,报销比例95%。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医保”,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累计降费12.1亿元,综合降幅3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惠州建立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体及城市“夹心层”群众急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近年来大力推进“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建成76个社工服务站,实现镇街全覆盖。同时,建成并启用“一站三中心”,大助餐试点、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县区全覆盖,获批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覆盖面更广、层次更丰富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让更多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惠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也让优质政务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易得。

1月8日,周六,在启用已届一年的惠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市民陈先生顺利办理了迁户手续。据悉,从2021年5月6日起,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启“午间不打烊”延时服务,午间12—14时设置值班窗口办理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所有业务。5月22日起,惠州全面开展涉及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周六延时服务,可以办理自然人、个人类业务,极大方便了上班上学族。

这是惠州消除办事群众“痛点”“难点”,将“没空办”“事难办”变成“事好办”的具体举措。通过设立60个政务服务大厅“惠帮办”专窗,目前惠州已实现高频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1200多宗事项“一窗办理”,1087宗事项全市通办。

将实施4.0版“促进就业九条”

惠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惠州常住人口已突破600万大关,达6042852人,与10年前的数量相比净增加约144.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已超过350万人。人口的快速集聚,也对各项民生领域服务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惠州惠州,惠民之州”,这既是惠州的城市形象标志口号,也是惠州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作出的真挚承诺。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改善民生质量,实施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

惠民的底色,落实在每一个民生领域。2021年9月,惠州各地一批新建学校投用,更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家门口就近上学。统计显示,过去5年,惠州新增各级各类学校389所,教育供给更加充分。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提高“学有优教”水平,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益属性、政府主办原则,深入推进住宅项目配套教育设施专项治理,通过新改扩建学校、公办学校挖潜扩能、部分民办学校转公办等方式,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万个。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优质学位供给不断增加,惠州对大湾区及周边地区人才的吸引力也将显著提升。

教育,孕育着城市的希望;医疗,则让城市生活更具安全感和幸福感。“健康惠州”作为惠州卫生健康领域的一张名片,正在逐渐被擦亮。在优质资源扩容提质方面,报告提出,要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同时,启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项目一期建设,发展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方面,报告提出推动全市二级中医院二甲全覆盖,完善惠东、博罗、龙门3个县域医共体,办好用好7家“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提升县镇医疗卫生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报告提出,促进就业扩量提质,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供给,实施4.0版“促进就业九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力以赴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同时,加大重点用工企业数据监测分析,逐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用工实名制,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提标升级市人力资源产业园,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相衔接、与岗位相匹配。

惠民的底色,落实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参保率,“银龄安康行动”扩展到60周岁。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成43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5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

【记者】廖钰娴

【图片】梁维春 王昌辉(部分为资料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