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制造”驰援各地,传统产业孕育“隐形冠军”


“这是我们试产的口罩,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近日,在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维达”)位于新会的工厂,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健介绍,该公司新建的数条口罩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基础扎实,传统产业孕育了众多“隐形冠军”。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全力保障关键防疫物资生产。一批批“江门制造”源源不断驰援各地,有力支援了全省全国战“疫”大局,充分体现了江门的产业基础、工匠精神以及侨乡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大局意识。

在鑫辉新材料公司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密封圈。 董有逸 摄

在鑫辉新材料公司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密封圈。 董有逸 摄

响应▶▷

全市18家企业转产防疫用品

在广东永锐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永锐”)生产车间,一条超10米长的生产设备不停运转,上面一个个锭子快速旋转,缠绕着一条条白线。这种白线,是制造口罩用的全塑鼻梁条。

位于江门高新区的广东永锐原本是一家塑料单丝制造厂家。了解到口罩生产企业遇到鼻梁条短缺的情况后,该公司针对市场需求,专门改装了生产线生产鼻梁条。如今,只需一天的功夫,该公司占地1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就能生产长57万米的全塑鼻梁条,可满足570万只口罩的生产需求。

江门企业积极转产防疫用品的背后,是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笔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出台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其中包括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对防疫应急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给予提前复工奖励、购置设备投资补助、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其中对购置设备投资补助支持最高可达200万元。

在政策的激励下,江门一批企业纷纷转产防疫物资。自2月以来,全市应急转产防疫用品的企业达到18家。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该市口罩生产企业从1家变成16家,日产能从不到10万只提升到450万只;消毒液生产企业从2家增加到5家,次氯酸钠日产能从不足600吨提升到1070吨;医用酒精生产企业从2家增加到7家,日产能从不足8吨提升到30吨;仅用5天实现了防护服生产企业零的突破,日产能达到3000件;1家医用红外体温计生产企业投产,日产能达到1万支。

其中,舒而美公司通过政企共同努力克服人手、原材料不足、机器设备故障等问题,在春节期间紧急复产医用口罩,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至8条,日产量提高至77万只;盈丰公司经过紧急动员,在1月27日就高强度开工,防护服压条机产量由原来的月产50台上升到400多台;盈通公司主动加快技改扩能,半个月内将防护服热封胶条日产能由200万米迅速提升至1100万米,目前累计已生产超过7亿米,占全国产量超过50%……

贡献▶▷

累计供应全国防护服压条机近4000台

在台山工业新城,广东鸿特精密技术(台山)有限公司(下称“鸿特精密台山公司”)的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随着机械手臂不断运转,四周“哐啷”“哐啷”的铝合金碰撞声此起彼伏,“全副武装”的作业人员在白炽灯下认真严谨地检查产品质量。

鸿特精密台山公司是负压救护车发动机核心零件的生产商。该公司市场拓展总监伍德良介绍,负压型救护车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是疫情高发区应急保障不可或缺的装备。为满足防疫需求,鸿特精密台山公司扩大了负压型救护车发动机核心零件产能,从一个月生产2600套提升到6000套,产能翻了一番。“我们参与生产零件的救护车,被用于火神山医院。”

一批批“江门制造”产品源源不断驰援全国各地,彰显了“江门制造”的实力,也体现了江门担当。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江门共向湖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累计供应防护服压条机近4000台,占全国调度总量的四成以上,占广东省调度总量的六成以上;全市向省内外调运防护服热封胶条约9亿米,可满足9200—11500万套医用防护服的生产需求。此外,该市还向省上交各类口罩超700万只。

例如,盈丰公司是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的“隐形冠军”,盈通公司是全国第一(约占全国产能的50%)、全球第二的热封胶条龙头企业。疫情发生以来,盈丰公司主动把自主研发的压条机生产技术及设备图纸无偿提供给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多家央企,充分发挥自主研发技术和央企强大生产能力“两个优势”,为全国防护服产能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迈德公司、纺兴无纺布厂等公司为江门口罩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还成为中山、阳江、佛山、东莞等地企业的重要口罩原料供应商,累计供应熔喷布超74.9吨、无纺布超7098吨;广悦电化公司除了保障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消毒液供应,还向湖北省多个单位捐赠了260多吨次氯酸钠。

创新▶▷

依托核心技术满足市场新需求

综观此次参与抗击疫情的江门企业,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始终掌握自主创新的方向盘,在抗疫路上驶出加速度。

走进鹤山市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先后捐赠了3700套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目前,公司生产的医用消毒器械产量比原来翻了几番,设备产能比刚复工时翻了16倍。”该公司董事长洪燕南说。

以往杀菌灯是一款小众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工厂、医院等,市场规模有限。但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杀菌灯的作用,由此广明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创新驱动,依托核心技术生产更多新产品,满足市场新需求。”洪燕南说。

像广明源这样的企业,在江门并不罕见。笔者注意到,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脱颖而出的“江门制造”,大多长期钻研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是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比如,舒而美公司是全省八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之一;盈通新材料公司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防护服胶条生产企业;盈丰智能公司每年生产的防护服压条机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三成;来纳公司生产的医疗救护车占据全省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很多防疫应急物资其实都是传统产品,但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不仅附加值提高了,用途也更广泛。”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江门在此次战“疫”中涌现出了一批“隐形冠军”“小巨人”,这些“专精特”企业扎根制造业细分领域,“我们鼓励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具有较强产业辐射力的龙头企业”。

盈通新材料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热封胶带生产曾是高利润行业,但10多年前,随着市场饱和、效益下降,不少厂家心生退意。可该公司董事长梁坤焕却坚信,市场需求依然很大,只是对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要求更高了。“我们每年持续拿出7%的营收投入产品研发,组建了企业研发团队,还与高校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如今,该公司已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成为热封胶带行业的“隐形冠军”。

【撰文】董有逸 叶芷晴


◎一线

可溶于水的“环保袋”成战疫“奇兵”

在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松园工业区,广东宝德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德利公司”)厂区内,一箱箱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正被搬运上车,它们将被运送到世界各地的医院中,支援全球抗疫。

4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随着收治病人不断增加,用于包装转运感染性织物的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需求量大增。作为全国最具规模的功能性环保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宝德利公司在除夕紧急动员复工,江门本市员工放弃休假回厂投入生产,并派专人赴武汉十多家医院配送产品。

宝德利公司董事长莫雄勋介绍,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全国众多医疗机构均使用该厂生产供应的产品。目前,该厂已生产约一千万只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输往国内外各大医院。“用了我们的产品,医务操作人员无需接触受污染织物,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高风险污染性医疗废弃物的产生。”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稳向好,处置袋的国内订单从3月开始减少。“但2月以来,国外订单逐渐增加,应接不暇。”莫雄勋介绍,由于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处置袋需求有增无减,如今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出口到欧美乃至全世界的产品,日产量也从刚复工时的1万只逐步提升至近10万只。

产能扩充的背后,是宝德利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莫雄勋透露,为了支援全球抗疫,宝德利正逐步投入近两千万元,用于继续提升处置袋的日生产能力。不同于部分企业对于疫情过后抗疫产品产能过剩的担忧,莫雄勋对扩充产能表示乐观。他认为,日后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等医疗订单可能会减少,但公司的功能性环保新材料产品应用范围广,在保护环境、保护生命的领域发展前景看好。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