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聚焦江门市委全会•南方观察丨开局之年起好步,江门打出“五个三”战法


1月21日,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为江门在“十四五”的发展打响“头炮”。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繁重的改革稳定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江门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办成了件又一件实事。预计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2%。总体来看,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启航“十四五”,江门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掌握主动,才能赢得优势,实现更好发展。此次召开的江门市委全会,谋划了很多重磅举措,“五个三”战法更让人为之振奋。

“双区”建设“三重”合击

重要通道、重大平台、重点改革

2020年11月15日清晨6时30分,天色微明。随着C7234次列车缓缓启动,江门站首趟列车开出,驶向广州南站。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间,江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十二五”增长了2倍,轨道里程增长116%,高速公路完成投资增长218%,等级公路完成投资增长300%。

加快大湾区“软硬联通”是江门推动“双区”建设的第一重出击。预计2021年,江门将力争完成投资235亿元。一方面,强化江门站始发功能,先期开行江门到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始发车;另一方面,江门将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及客运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动工建设。今年,江门还将加快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扩建、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建设,推动江鹤高速扩建、国道G240改扩建工程上半年动工,谋划大广海湾旅游高速专线。

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江门将推动江港澳在科创、教育、产业、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省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引导更多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参与大湾区建设。

平台建设是基础和前提,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江门推动“双区”建设的又一重出击。江门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谋划建设可开发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国家级、省级重大产业项目。

作为“中国第一侨都”,江门将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举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高质量推动“侨梦苑”、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建设。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是江门“双区”建设的第三重出击。其中,在“数字政府”改革方面,江门将向纵深发展,积极争取全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一网通办”“网统管”等改革;在国企改革方面,加快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效益。

供需管理“三点”发力

挖潜力点、抓关键点、疏通堵点

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夜经济”成为江门消费新亮点。江门市各大商圈、商场成为市民夜间生活消费的重要聚集地。各大商家延长营业时间、推出促销活动、开展文娱表演,聚集夜间购物人气,为市民的假日生活提供多样的选择。

挖掘消费潜力点,成为江门聚焦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发力点”之一。

新的一年,江门市将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滨江新区、枢纽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扶持会展业发展,提升高端消费本地化水平。

形式多样的促消费将成为“常态”。江门以促进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为目标,发展直播带货、线上教育、首店经济、新零售等新业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农商互联,大力振兴农村消费。

聚焦消费升级有效投资,江门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江门发展。

2020年11月,在恩平市投资推介会上,18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150亿元。其中,凯伦拜尔格(德国)饮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0亿元建立啤酒生产、啤酒小镇项目,成为恩平近年来招商引资最大项目。

抓牢投资关键点,是江门聚焦消费升级有效投资的另一个“发力点”。今年是“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江门市要推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江门将发挥重点项目支撑性作用,加大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推动创维光电科技、得润汽车零部件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实施新基建行动计划,加大对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

畅通经济循环须通“堵点”接“断点”,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也是江门聚焦消费升级有效投资的关键“发力点”。为有效破解投融资难题,江门计划推动金融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筹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珠西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用好重大项目投融资“金舱”机制。

同时,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珠西物流中心建设,推动港口及航运资源整合,探索与深圳蛇口、盐田等口岸组建“组合港”,加快建设资质及功能齐全的万吨级码头,形成多式联运和多港联动的大物流格局。

现代产业“三箭”齐发

创新“增活力”、集群“壮筋骨”、园区“提能级”

去年9月,我国首颗工业数字光场芯片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数字光场芯片技术进入自主研发新阶段。该颗芯片来自五邑大学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携手共建的“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未来可为数字光场类应用发展提供“芯”动力。

从100%依赖进口,到实现自主可控研发,“芯”动力提振了江门创新引领发展的信心。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2021年开局之际,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在培育产业新动能中塑造新优势,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创新引领之上,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增活力”、做强产业集群“壮筋骨”、建强产业园区“提能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江门“三箭”齐发,描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蓝图。

科技创新提供发展第一动力。全力推进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背景之下,江门将聚焦发挥“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依托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0家。”全会报告提出明确目标,掷地有声。

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奠基。未来一年,江门将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八大行动”,全力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一批产业集群成长梯队,加快将新材料、大健康等培育成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将金属制品、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造纸及纸制品等培育成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园区提质撑起现代产业体系。全会提出,今年将持续推进“1+6”重点园区扩园提质增效,强化江门国家高新区与新会睦洲、三江联动发展,推动省级产业转移园扩园3万亩以上;做实做强五大万亩园区,推动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谋划建设万亩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打造深江产业园延伸发展区,支持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园,稳步推进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

乡村振兴“三农”协同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在村里搞起了民宿,现在旅馆每天被预订房间8—10间,一年下来总收入差不多25万元。”江门台山“网红村”五丰村村民唐木宝说。村民们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聚焦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江门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争创新成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新会大鳌镇,“一只虾”带旺种苗培育、生资销售、刮虾搭棚、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上下联动共25亿元产值,其中全水产养殖产值近7亿元。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接下来一年里,江门将以“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为抓手,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高水平建设“一县一园、一镇一业 村一品”,抓好冷链物流优势产区等8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发展“1+5”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江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同时,江门还将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强化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稳定粮食年播种面积在278万亩以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江门计划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深化“美丽廊道”建设,全面完成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建设任务。结合“绿色+”农村建设,江门还将加快推动省级示范县镇村建设,启动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着眼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全会提出,江门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合作模式,推动小农户与现代产业有机衔接,同时加快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协调发展“三区并进”

强链接、造平台、保生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区域发展失衡都是制约江门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2018年7月,江门首提“三区并进”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通过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别化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此后,政策支持不断加码。仅在过去的一年里,江门就先后出台《江门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措施支持重点区域发展。

统筹机制不断完善。江门成立了市推进“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重大工程建设建设项目总指挥部和12个专项指挥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委员会。

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江门,正以“三区并进”的态势向人们擘画出“十四五”开局的美好未来。元旦过去不久,位于都市核心区的江门人才岛立马举行第一季度招商活动,19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10家企业入园、挂牌;大广海湾区内,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栈桥上,工程车辆列队穿梭、往来不断;生态发展区内,锦江河畔,碧绿的水,洁白的鸟,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走向“十四五”,产城融合将成为驱动城市升级的重要动力。江门都市核心区将加快城市协同发展。根据全会部署,都市核心区将增强战略链接功能,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力争年内新开工建设项目13个,全年完成投资超80亿元。江门人才岛开发将提速,通过做好创新动能汇入、产业项目导入、优秀人才输入“三篇文章”,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谋划启动滨江新区三期建设,加快推动江会片区升级改造。

开放合作大道越走越宽。大广海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大广海湾区将争当高质量发展生力军。江门将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和广海湾片区开发建设,推动LNG接收站、华立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生态发展区串起生态与现代。生态发展区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加强生态保护,增强生态屏障功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张泳渝 黄烨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